分享

长沙老照片:城市·记忆

 佳梦书屋 2015-06-13

[转载]长沙老照片:城市·记忆(转载)

“文夕大火”前的古长沙城全貌,这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张“文夕大火”前长沙全景照片。在这幅

黑白照片中,老长沙城的从南至北全貌几乎尽收眼底,大规模的民居错落有致。城中的八角亭、长沙

老电厂的烟囱、文庙等标志性建筑,都可清楚辨认,远处的岳麓山轮廓清晰。图片由湖南省图书馆提供
[转载]长沙老照片:城市·记忆(转载)
“文夕大火”前的古长沙城全貌(接片一)。从这幅全景照片中可见,城墙只剩下了墙基。1921年谭延闿在湖南当政时,便拆掉了城墙。由于城墙外是护城河,拆城墙时就把土填到了护城河里,在此基础上后来修建了粤汉铁路。再后来,随着城市发展,铁路废除,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交通要道芙蓉路。图片由湖南省图书馆提供
[转载]长沙老照片:城市·记忆(转载)
“文夕大火”前的古长沙城全貌(接片一)。二十世纪初的长沙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古代风貌。作为军事

防务的城墙已显得残破不堪,甚至成为附近居民的菜地;远处灵官渡临江一带竖起了烟囱,近代工业

的烟雾开始在长沙城上空飘扬;而城内四处已出现风格殊异的西汉建筑。图片由湖南省图书馆提供
[转载]长沙老照片:城市·记忆(转载)

“文夕大火”前的古长沙城全貌(接片一)。从画面判断,这张照片是站在天心阁往东北不远的城墙

基址上,面向西北方向而拍。照片左边可见天心阁,远端隐约可看到岳麓山。图片由湖南省图书馆提供

[转载]长沙老照片:城市·记忆(转载)
“文夕大火”前的古长沙城全貌(接片一)。当时的长沙是一个美丽的山水洲城,温婉,平和。

街巷空间布局很美,房屋排列井井有条,很有南方民居的特色。图片由湖南省图书馆提供
[转载]长沙老照片:城市·记忆(转载)

1911年,外国人拍摄的长沙城墙(地段不详),此时距离湖南都督谭延闿下令

拆除长沙城墙还有六年。本图即将收入《长沙百年》第二辑。图片由陈先枢提供
[转载]长沙老照片:城市·记忆(转载)

20世纪初长沙湘春门景象。湘春门在明清时期即为长沙城九个城门

之一,位于今日的北正街与湘春路交界一带。图片由湖南省图书馆提供 

[转载]长沙老照片:城市·记忆(转载)

20世纪初的长沙府学宫,原为长沙府辖12个县州的最高学府。1938年,长沙府学宫毁于

“文夕大火”,仅存“道冠古今”、“德配天地”二牌坊。其中“德配天地”于20世纪

80年代被毁。目前仅存的“道冠古今”牌坊位于天心区文庙坪。图片由湖南省图书馆提供
[转载]长沙老照片:城市·记忆(转载)

20世纪20年代的岳麓山前门,现在的此处旁边已经安装了索道。图片由陈展翔提供
[转载]长沙老照片:城市·记忆(转载)

20世纪50、60年代的南门口。那时候,长沙城南到南门口,北到松桂园,西到溁湾镇,

东到韶山路,再往外走就是郊区。南门口旧时为城门所在地。门外原有条叫便河的护城河,

城门下有座石桥,叫金鸡桥,是通往湘潭、衡阳、醴陵的要道。图片由长沙市城建档案管理馆提供
[转载]长沙老照片:城市·记忆(转载)

解放前的沿江大道。那时候,长沙的老街巷都是麻石路面,

湘江两岸的通行只能靠轮渡。图片由长沙市城建档案管理馆提供
[转载]长沙老照片:城市·记忆(转载)

长沙老火车站始建于1912年,设在市区中心今五一大道以南、浏城桥以北的肇家坪对面,占地约万余平方米,站前广场不足千平方米,地面凸凹不平。站内有四股车道、两个站台、—个候车室,设备十分简陋。直至1949年长沙解放,长沙火车站划归衡阳铁路管理局武昌分局管理,才兴建了一些平房。图片由长沙市城建档案管理馆提供
[转载]长沙老照片:城市·记忆(转载)

20世纪初的定王台湖南图书馆大门。这是长沙最早的以“图书馆”为名的公共图书馆,也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新式图书馆的出现,是20世纪初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图片由长沙市城建档案管理馆提供
[转载]长沙老照片:城市·记忆(转载)

20世纪初的长沙基督教天主堂。长沙最早的教堂,由教堂与钟楼组成,始建于1902年,仿哥特式

建筑,由意大利传教士翁德明主持修建。1910年“抢米风潮”中被毁,1911年重修。抗战时遭

日军炮击,战后修复完好,现在是天主教湖南教区的主教座堂。图片由长沙市城建档案管理馆提供
[转载]长沙老照片:城市·记忆(转载)

1940前的中山亭。长沙中山亭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修建时为五层西式方形建筑,高16米,后为纪念孙中山

而命名中山亭。当时中山亭最有名的地方是楼上的四面电动标准时钟。有了这些钟之后,长沙人抬头看此处,

便知是何时。此前,长沙尚袭旧习,以天心阁城楼午炮为标准时间。图/张故园(图片由张友熹提供)
[转载]长沙老照片:城市·记忆(转载)

1937年前的长沙国货陈列馆。1928年长沙抵制口货高潮迭起,遂创建此馆。国货陈列馆于1934年落成,

当时被称为全国同类陈列馆之冠。新中国成立后,国货陈列馆成“中山路百货公司”,仍是长沙市民

首选的购物地点。20世纪80年代时被拆掉改建,完全失去原有特色。图/张故园(图片由张友熹提供)
[转载]长沙老照片:城市·记忆(转载)

20世纪初的曾国藩祠。曾祠曾位于长沙市中山路水风井附近,在清末长沙的几大祠园中,以曾祠的浩园规模

形制最大。曾祠建筑大部分在1938年“文夕大火”中烧毁,仅剩下一片残垣。图片由湖南省图书馆提供
[转载]长沙老照片:城市·记忆(转载)

20世纪初的天心阁,长沙目前仅存的古城标志。自明万历400多年以来,天心阁一直为

古城长沙的标志,为官民所重,各朝均有修葺。1938年,“文夕大火”,长沙一片焦土,

阁楼更是荡然无存,只留下一段城墙。现在的天心阁为1984年重建。图片由湖南省图书馆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