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阴
交
组
|
大椎穴
|
颈部下端,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低头时,用右手摸到脖子后方最突出的一块骨头,就是第7颈椎,该处下方的空隙处就是大椎穴)
|
头部(胸部)
能量
的出
口
|
大椎是膻中的出口,膻中是头部的出口,内治膻中、外治大椎,能降低头部能量,是治疗头部一切疾病的绝妙之处,治疗头部以大椎为主。
大椎两旁肌肉疏松,能改善头部、胸部功能。
疏散舌尖瘀滞揉大椎。
|
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麻痹。
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发热、发烧、抵御风邪
|
合谷穴
|
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
指压合谷穴时手指应朝向小指方向。
|
脾能量的上出口
|
起于中焦,行于上焦,散于外焦。合谷疏散太阴经,能量越膈通肺金,上行头面下空腹,三焦通畅点下通。启动脾的能量上行,使中下焦能量越膈而上,上冲头部,舒胃气。
与足三里上下对应。
|
头痛、牙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
胸闷气短、多咳多痰、爱发烧、多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