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让穷更穷、富更富、更多人失业……

 昵称535749 2015-06-13

 


互联网

出租车司机开始罢工,上街围堵专车司机,甚至打砸专车。政府不知所措,一会说应该肯定专车的积极意义,一会说违规违法,进行查扣。作者想告诉大家,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最终这套陈旧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必将被新生的力量取代。他总结了互联网带来的5个减法。

1、互联网可能让穷的地方更穷,富的地方更富;2、互联网在某些领域纯商业化的应用,也可能挑战公平正义的价值观;3、互联网既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也会让更多的人失业;4、互联网让我们的文化变薄,让有些人身体变弱;5、我们的矛盾:一方面利用互联网解决健康的问题,另一方面推动上门服务。

2015年最引起大众关注的互联网“+加”的事件恐怕要数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对出租车行业的冲击了。特别是专车服务,广大群众一片叫好,我也经常使用,服务很好,使用非常方便,专车司机据说月收入过万,比现有的出租车司机工作量也轻了很多,这本是互联网“+加”给大众带来的福音,但面对这个新生事物,政府层面却有点不知所措,先是说专车有积极意义,应该肯定,紧接着说违规违法,于是有些地方政府开始查扣专车,更有甚者,个别城市出租车司机开始罢工,上街围堵专车司机,甚至打砸专车。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一个互联网应用的推广在普通消费者,传统服务提供商和政府之间产生如此分裂的局面,被颠覆的力量使出浑身解数被动地反击,甚至不择手段,可见全社会对互联网“+加”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毫无精神准备和制度准备。专车服务给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利用互联网盘活了很多闲置汽车资源,这是互联网“+加”对社会的贡献,但是它却伤害了传统出租车公司的利益,减少了出租车司机的收入,这两个群体一对立,政府慌了,情急之下,居然站到保守的一面,而不是借此机会用新的视野来重新梳理出租车行业。

最近有律师指出,中国现行法律并没有限制专车类服务的条款,专车并不违法,抓扣专车和围堵专车才是违法,我不是专家,不想评论,但是我想告诉大家,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虽然出租车公司始终不出声,躲在后面推动出租车司机给政府施加压力,但最终这套陈旧的出租车管理制度和体系必将被新生的力量取代。

假如有人在北京买1000辆汽车,招募现有的出租车司机,免费给他们用,用专车的方式管理,司机用每个月的收入逐步偿还购车款,我相信现有的出租车司机会一夜之间辞职。互联网在各领域的深度应用有“+加”的好处,也一定会有“-减”的困惑,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包括每一个人,需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互联网可能让穷的地方更穷,富的地方更富。

互联网是一个只有老大没有老二的游戏,全国可以有成千上万个传统的商场,但是电商平台可能只有几个,而且覆盖全国。去中间化的特点可以让消费者直接和厂家交易,跨过了所有中间环节,传统的批发零售将很难生存,于是问题就出来了,发达地区有足够多的产品可以自由输出,欠发达地区产品匮乏,只能通过支付工具把钱直接付到了发达地区购物,这样会加剧区域之间的贸易失衡。举例来说,如果中美之间的粮食可以直接交易的话,中国的大部分农民可能破产了。传统的批发零售像一道贸易的防火墙,把消费者和厂家隔开,使欠发达地区的人把很多消费留在本地,如今这道防火墙没有了,资金就会大量流向发达地区。我们可以在网上买到新疆的大枣,但是新疆地区的人一定从网上买了更多内陆的产品。这就是穷的越穷,富的越富的道理。

互联网在某些领域纯商业化的应用,也可能挑战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比如滴滴打车的小费机制,我多花5元或者10元人民币就可以优先打到车,尽管我排在等车的队尾。再比如现在很多和医疗相关的App,都在通过付更高的费用帮病人挂号看病等等。问题是,谁有钱谁就可以优先打出租车吗?谁有钱谁就可以找最好的医生吗?以此类推,你会发现,我们自己都说服不了我们自己。有时候我觉得中国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已经远远超过欧美,走在世界前列,有时候我又觉得应该回头看看,看看我们走的路是否正确?我们究竟要把互联网“+加”在哪里?“+加”在谁的身上?

互联网既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也会让更多的人失业

这可能是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必须面对的挑战。互联网正在加速去中间化,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被减掉的那部分人,一些可能转型进入服务领域,比如新兴的物流行业,汽车管家等等。另外一些可能会成社会包袱。我曾经和很多人探讨过这个问题:有的人认为,汽车出现了,马车夫自然失业了,但是马车夫也没有饿死,他们会找到新的定位;另外一部分人认为,因互联网失业的人转型困难,会成为社会动荡的因素,就像当年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潮来临,大批国企员工面临的困境一样,今天互联网“+加”,可能也会有一批人做出牺牲,或者被迫牺牲,比如大量商店的营业员、甚至卖菜的小贩等。全社会应该关注这个问题,做好辅导和培训,否则每个领域都会出现类似今天出租车行业正在发生的事。

互联网让我们的文化变薄,让有些人身体变弱

我们每天都面临无数资讯,海量数据,使得我们只能快速浏览,然后过目即忘。我们当中很多人别说读长篇小说,就连长篇文章都很难有时间去读了,这种快餐文化,很难造就经典。莫言成名于互联网诞生之前,未来20年,中国还能产生莫言这样的文学家吗?我曾经参加过一次中央党校组织的讨论,题目就是如何让领导干部多读书,看起来这已经是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了。可是,在一个用短信和微信交流的时代,我们甚至简单到了只用图片和表情符号去交流,怎么可能沉下心来读大块的文章呢?我们经常看到围坐餐桌的人各自看着手机,菜上来后赶快拍几张照片,发到朋友圈,这中间有多少是有价值的资讯?

我们的矛盾:一方面利用互联网解决健康的问题,另一方面推动上门服务

另外一个问题也值得深思,我们一方面利用互联网解决健康的问题,各种穿戴式设备,社区养老,跑步软件等等;一方面我们推动餐饮外卖,送菜上门、上门美甲等各种到家服务,让更多的人宅在家里,活在网上,变得越来越懒,身体越来越弱。我曾经开玩笑讲:聪明的医生应该研究互联网相关的疾病,20年后准定热门。

说了这么多废话,无非想表达,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互联网的发展,不是什么东西加互联网都好,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应该做出理性客观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