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烛阴

 亦君别客 2015-06-13
烛阴,即烛龙,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大荒北经》,为中国上古创世神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女娲)之一,是人面龙身的形象,口中衔烛,全身赤红色,身长千里,睁开眼就为白昼,闭上眼即为夜晚,吹气为冬天,呼气为夏天,能呼风唤雨,不喝水不进食,不睡觉也不休息。
(一)《楚辞·天问》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王逸《楚辞章句》注:「言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

(二)《楚辞·大招》

「魂乎无北,北有寒山,逴龙赩只,代水不可涉,深不可测只,天白颢颢,寒凝凝只,魂乎无往,盈北极只。」

洪兴祖《楚辞补注》云:「逴音卓,远也。《山海经》『西北海之外有章尾山,有神身长千里,人面蛇身而赤,是烛九阴,是谓烛龙,疑此逴龙即烛龙也。赩,许力切,大赤也。」

(三)《山海经·大荒北经》: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四)《山海经·海外北经》:

「锺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 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锺山下。」

郭璞《山海经传》云:「烛龙也,是烛九阴,因名云。」

郭璞《山海经图赞》:「天缺西北,龙衔火精。气为寒暑,眼作昏明,身长千里,可谓至灵。」

(五)《淮南子·地形》:

「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

高诱《淮南子注》云:「蔽,至也。委羽,北方山名也。一曰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六)《诗纬·含神雾》:

「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火字原脱,据李善注〈雪赋〉引补)以往照天门中。」(《山海经·大荒北经》郭璞注引)

(七)《括地图》(《太平御览》卷九引):

「锺山之神名烛龙,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嘘为夏,息为风。」

(八)《玄中记》《太平御览》卷三十八引,又见《古小说钩沈》):

「北方有锺山焉,山上有石首如人首,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开左目为昼,开右目为夜,开口为春夏,闭口为秋冬。」

(九)《洞冥记》卷三(《增订汉魏丛书》四)「天汉二年,帝升苍龙阁,思仙术,召诸方士言,远国遐方之士。唯东方朔下席操笔跪而进,帝曰:『大夫为朕言乎!』朔曰:『臣游北极,至种火之山,日月所不照,有青龙衔烛火,以照山之四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