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婆跋落溪的故事

 南山关山书屋 2015-06-13

在潮汕地区,有一句歇后语:“老婆跋落溪——妻(凄)凉”。这句歇后语较为流行,引用的人也较多,但其来历却鲜为人知了,背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民国初年,潮汕有一农村,村里有一青年阿甲善于猜谜和制谜,对谜语已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邻村有位私塾老师也沉迷于谜语,对阿甲很是赏识,便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宝贝女儿阿宝许配给阿甲。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某甲和阿宝所生的孩子也已有十六、七岁了。这孩子在父亲和外公的熏陶下,也学会猜谜和制谜,由于生性聪颖,才思敏捷,所制之谜也不在其父亲和外祖父之下。这老中青三代谜人,每每制作佳谜相比,但年青人好斗好胜,作为父亲的又死要面子,当外公的倚老卖老,说自己什么食盐多过人家食米,三人互不相让,结果每次所制之谜都无法确定谁的谜语最佳。

有一天,阿甲携妻带子前往邻村探望老岳父。虽说老岳父就住在邻村,却也得走十多里路,半路上还有一条小溪,小溪上有一座独木桥。阿甲和儿子走在前面,边走还边在争论谜语的事儿。父子俩刚走过了独木桥,突然听到后面传来“哎呀”一声尖叫,父子俩回头一看,大惊失色,原来是阿宝跌落到小溪里。幸亏小溪里水不深,独木桥离水面又很近,阿宝只是湿了衣服,没伤到身子。那时已是深秋,凉风阵阵,阿甲望着又冷又可怜的妻子,突然来了创作灵感,心里想:这场面就叫“老婆跋落溪”,猜一个潮汕方言口语,谜底是“凄(妻)凉”。阿甲刚才那一脸的阴沉突然一扫而光,得意洋洋指着老婆对儿子说:“你有本事,看你妈这个样子,猜个哑谜(谜语的术语,不用文字而是用实物、动作等进行猜射的谜语称为哑谜),猜口语一。”儿子仔细打量着母亲,只见母亲浑身衣衫尽湿,稍微思索一下,便胸有成竹地说:“我猜中了,谜底是漉母!”说完便得意地笑了。阿甲笑着对儿子说:“你别高兴得太早,没猜中,没猜中,再猜。”儿子思索再三,认为“湿漉漉的母亲”猜为“漉母”是最恰切的,以为是父亲这条哑谜没几秒钟就让他猜中,太没面子,故意说他没猜中的吧,就向父亲“请底”(“请底”是谜语的术语,就是在无法猜出谜底时,可以请求制谜人说出谜底)。父亲说谜底是“凄凉”,儿子说猜为“凄凉”比不上他猜的“漉母”。父子俩人相持不下,争得面红耳赤。冻得发抖的阿宝巴不得快点到娘家换衣服,便在一旁劝道:“找我爸评评去吧。”父子俩觉得有理,便不出声了。

阿甲到了老丈人家,拉住阿宝不让她换衣服,对着岳父说,阿宝今天在桥上不慎跌落溪中,虽是不幸,但我却得到一条佳谜,并且是条哑谜。老人家一听有佳谜,马上来了精神,对阿甲说,你别说出谜底,让我来猜猜。老人看着心肝宝贝的女儿浑身湿漉漉的,冻得瑟瑟发抖,于心不忍,对女儿说:“快去换衣服吧,我已猜中谜底了。”阿甲一听,吃了一惊,自己的得意佳谜怎么谁都觉得不难,几乎不假思索地就说猜中了,忙问岳父猜为什。老人得意地说:“冻宝!”

谁的谜底最好,父仔公孙各不相让,都说自己的谜底最好。阿甲认为老婆跋落溪就是妻子受凉,儿子认为母亲跋落溪就是湿漉漉的母亲,老人认为女儿阿宝跋落溪冻得浑身发抖就是冻着阿宝,三人都自认自己的谜底最恰切、紧扣。这事传开去,人们普遍认为“老婆跋落溪——妻(凄)凉”这则哑谜最形象最深刻,且有些诙谐可笑,所以这则谜语很快就传开了。最后,这则谜语演变成一句歇后语在我们潮汕地区流传下来。

南山关山原创,引用请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