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迟到了42年的问候

 tuzididie 2015-06-14

  1973,距今过去42年了。建江,就是我的母校建江中学。作为73届(16班)的初中毕业生,自从离校之后,再也没有来自母校的任何消息。突然,曾经住在同一条弄堂的小学和中学的同学彭清刚电话告知:5月30日上午,建江中学73届毕业生在海宁路上的金米箩大酒店聚会。谁牵头的?不知就里的同学语焉不详。但是,建江、建江!这一生中都不能忘记抹去记忆的母校,她只那么一下轻轻的、轻的不能再轻地撩拨,让我在接到电话的两天里,再也不能平静。然而,16个班级的同学怎么可能聚集起来?

  当天上午,金米箩大酒店3楼一个大厅,满当当的几乎没有空隙。我们班级的同学,大多沿着一条舟山路居住,以当中的长阳路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毕业后,绝大多数人再也没有联系,别说相见不相识,就是我隔壁两家的邻居女同学也认不出来了。大家互相询问,有的人与名字对上了,有的依稀记得名字,还有的就在眼前但名字与人都记不起来了。即使如此,我们(16班)49个同学来了还不到一半,同在一个城市,陡升“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感慨。说起发生意外和因病去世的同学,更是令人唏嘘。有人告知,机灵勇敢的徐康民,毕业当了水手,原来还有一个星期要结婚了,却在船上作业时因为碰撞而落水溺亡。2001年,我为著名摄影家陆元敏先生配文先后在大陆与台湾出版的《怀旧苏州河》,其中“水手”一节中,我曾经不无伤感地写到这位“个子矮小灵活,脸庞清亮可爱”的中学同窗。

  其时,我在大厅里走了一圈,试图从中发现面熟的人,但是,时间太长了,看见隔壁班级的同学竟然没有一个想得起来的。认识的,只有当年同班同学了。42年的岁月洗濯,容颜已改,轮廓还在,最为有趣的是,同学年轻时怎么脾气性格,到现在仍然是旧模样,感觉就是好玩得很,因此不生分,反而增加了许多亲近感。

  42年,东西南北,我们重新坐在一起,这个吹响集结号的人尤其了不起、了不得!我们从未想到也根本不敢奢望的事,一瞬间,如今都到眼前来。

  11时半,主持人上台,拿起话筒,请在外面休息的老师进场,这时,全体鼓掌。一声“老师,你们辛苦了”!掌声雷动。42年,恍若就在昨天。老校长、班主任依次入座,25桌人,济济一堂。组织者还安排了学生向老师敬献鲜花的仪式,场面感人。我们众星捧月般地围绕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翻译理论家谢天振老师旁边,正是这位昔日强有力的年轻班主任,“管”住了曾经是建江中学73届中最捣蛋的班级之一。如今,无论畴昔是听话还是调皮的学生,都对他非常亲切。除了谢老师的人格魅力,还有就是真诚,那个年代,动荡虽然,老师没有放弃,他们过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天的学生好。现在,他们可以毫无愧色理所当然地接受学生的鲜花和掌声。

  悄悄地,我在找人,看见外面挂着序列表中第8桌上有罗新玖老师的名字,可是,抵近一看,好像没有,是我不认识罗新玖老师了吗?我返身问谢天振老师,他告诉我,罗老师身体不好,眼睛也不行,到了楼下却没找到三楼,又回去了。我有点黯然神伤,最后从主办者那里要到了罗老师的手机。我走出大堂,拨通了罗老师的电话,向他致敬。那时,我爱上语文课,他应是我的启蒙老师。

  回来,举目望去,我们这些60岁的同学,绝少白发苍苍者步履蹒跚者,不仅健康,精神面貌也很好,比起父辈那个年代,我们幸运多了,这难道不是社会的进步吗?我们赶来,就是为了向老师道一声好。我们还年轻的另一个标志,就是聚会发起人和组织者的能力,他们借助微信群和互联网,召集起16个班级的几百名学生,42年后,我们终于有机会向老师表达迟到的但是依然崇高的敬意。

 

  朱全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