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4:美术新课程分析
2015-06-14 | 阅:  转:  |  分享 
  
《美术课程(2011年版)》解读(一)指导思想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
0-2020年)》的精神,使《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稿》更科学,更完善,更可行,满足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适应中国义务教育阶
段的美术教学实际。(二)整体思路1.保持原有的基本理念和学习领域,以调整、充实和完善为主,不进行大的改动。
2.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作为修订工作的起点。3.追求国际水平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4.力争美术本
体与教育功能相平衡。5.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进行文本表述。6.追求文本精致,突出可理解性。3.评
价要点尝试多种表现方法,有意识地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了解基本的构图知识,合理地安排画面。
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物体的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的主题。根据不同媒材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创作意图
,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创作若干件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3.评价要点知道视觉传达设
计、工业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分类。初步了解设计的形式原理和过程。了解物品功能与造型完美统一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感悟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环境,初步具备用设计改进物品和环境的意识。了解不同媒材的
特性,合理而巧妙地运用媒材的质感、肌理与形状,体现设计创意。知道连续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熟练、灵活、安全
地运用工具。3.评价要点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识别不
同门类的美术作品,如中国画、水彩画、油画、版画、雕塑、动漫等。了解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及美术的文化价值,珍视和保护人
类文化遗产。知道中国美术史中5位以上代表美术家及其作品,外国美术史中2个以上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描述和分析美术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写出300字以上的评论文章,并有兴趣与同学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或事件
利用互联网、辞书或美术专业书籍等,了解中外美术史中的重要美术家及流派。3.评价要点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并乐
于与同学合作。对媒材的形状、色彩和材质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的各种材料,进行联想和创作。积极
开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述。
在活动前做好各种准备,并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3.评价要点在生活中发现与美术相关的问题,与同学合作
确定研究课题。以美术知识结合其他学科以及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用图像、文字、声音等形式记录
调查与思考的结果,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个人或与集体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与展示。以创作与展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
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多元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TheendThanks第一学段(1~2年级
)“欣赏·评述”1.目标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达感受。2.学习活动建议
通过观摩、讨论的方式,欣赏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如中外表现儿童题材的美术作品)。欣赏与了解民间玩具和现代儿童玩具,感受
其造型与色彩的特点。通过观摩录像、图片等,对动漫作品,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国产动漫作品进行欣赏与讨论。通过展评等活动,
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交流想法,相互评述。通过实地观摩或观看图片和录像等,观赏自然景色和动植物的形状与色彩。
3.评价要点乐于参与欣赏学习活动。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对美术作品和自然景色的感受。课程内容分析第二学段(
3~4年级)“欣赏·评述”1.目标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
表达感受与认识2.学习活动建议尝试对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描述,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搜集我国民间
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传统纹样、皮影、面具等),并了解其中的特点或寓意,进行交流。认识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了解其作用
,欣赏与分析其创意。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我国民居建筑的特色。3.评价要点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我国民族、
民间美术作品或图片。知道2种或2种以上的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的主要特点以及作品的寓意。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
识。识别3种或3种以上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课程内容分析第三学段(5~6年级)“欣赏·评述
”1.目标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
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2.学习活动建议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如速写、素描、中国画、油
画和版画等),了解有代表性的画家。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雕塑艺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雕塑家。以讨论、比较等方式,
欣赏中外建筑艺术作品。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尝试以查阅或搜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外著名美术家及代表作品
。运用常用的美术术语,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3.评价要点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了
解中外美术作品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运用简单的美术术语,通过口头描述或写作等多种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利用互联网、辞书或
美术专业书籍等查阅美术方面的资料。能说出至少6位重要美术家(中外各3位)及其代表作品。课程内容分析第四学段(7
~9年级)“欣赏·评述”1.目标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强调“流派”)。通过描
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美术的不同门类及表现形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
2.学习活动建议对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尝试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美术欣赏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通过查阅或搜
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外著名美术家及流派。通过观摩和讨论,分析设计作品的实用性与审美性。通过观摩录像或邀请当地工艺美术家
、民间艺人,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的制作方式与特点。欣赏中外优秀的建筑作品,并结合当地的建筑与环境,进行评述,体会建筑、环境与人之
间的关系。欣赏书法与篆刻作品,感受其特征。欣赏新媒体艺术作品,了解科技发展与美术创作的关系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
象及相关图片报道,进行简单的解读、分析和评述。课程内容分析课程内容分析什么是“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从作品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色彩、线条、构图、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从传记的角度——对作者的生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再进行分析,作者为什么创作该作品?什么时候?表达什么思想情感?从
历史研究的角度——借助作品来介绍某一历史背景(事件)。从美术史的角度———从某一画派、某一艺术运动出发,看它们的演变、
兴衰。从文化的角度———将历史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中同一类的题材,放在一起欣赏,用文化比较的方法,看清不同文化背
景中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面貌。课程内容分析怎样进行美术欣赏?费德门教授(美
国)提出美术欣赏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在学校美术教学中。有着较好的可操作性,在世界上产生了较大影响。该程序能够引导学生
由浅入深地分析美术作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探索的机会。简单描述————感官可感受到的层面作为描述的开始。对题材、主题、
造型要素(色彩、线条、形状、肌理)与形式等做简单粗浅的描述。形式分析————探讨作品制作中所运用的材料、技法及其特性;探讨作
品中造型要素及个物描写之特色;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探讨运用何种构成原理,把艺术要素组织为一整体;探讨作品风格。意
义解释———探讨环境、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与此作品的关系;作家的个性、性格、思想、艺术观与此作品的关系;探讨作品里所传达的
内涵,即所含有的气氛、感情、心情、主题意义、观点、思想等;探讨作品所含有的图象学象征意义。价值判断——运用上述所学到的知识、概念
为基础,对作品的优劣与价值做合理的判断,并述其理由。参考专家对此作品的批评与判断。课程内容分析“综合?探索”分析
“综合?探索”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1
)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
社会相联系。“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
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
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分析如何设计与开发“综合·探索”学
习领域的内容?该领域总体特征为:拓展性、探究性、创造性。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活动内容美术与文学:插图、连环画
等美术与戏剧、舞蹈:设计、制作并表演皮影戏、影子戏等美术与音乐:用造型艺术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美
术与地理:绘制地图,设计、制作模型等美术与物理:设计与制作灰发光、转动的环境艺术模型等课程内容分析
如何设计与开发“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美术与美、社会、环境、科学、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内容美的展示:小超市
美学:什么是艺术品?美术与社会:调查社区历史、当地文化遗产等美术与环境:创作居住地区昆虫、植物、风景等
美术与科学:围绕“美术与光”“班级美术网”等专题,运用摄影、摄像影视、电脑等设备进行创作活动。美术与国际交流
:用“绘画信”的形式交流等课程内容分析第一学段(1~2年级)“综合·探索”1.目标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2.学习活动建议
利用各种媒材,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根据儿歌、童话或故事,创作头饰或面具等
,进行游戏或表演。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境,用各种媒材制作小道具,开展模拟或表演活动。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
览或美化教室。3.评价要点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结合儿歌、童话或故事,运用媒材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表达自
己的感受。课程内容分析第二学段(3~4年级)“综合·探索”1.目标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
文、音乐、品德与社会和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2.学习活动建议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
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并
选定展示美术作品的方案,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根据诗歌、童话、故事或创设某一情境,制作纸偶、乐器、皮影等
作品,并进行表演,或举办集体生日庆祝等活动。结合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设计并制作学校、村庄、公园、游乐场的地图或模
型。课程内容分析第二学段(3~4年级)“综合·探索”第三学段(5~6年级)“综合·探索”1.目标
结合1~6年级其他学科知识、技能以及学校和社区活动,用多种美术媒材进行策划、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学习活动建议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服饰以及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结合科学学科知识,例如运用平衡、
运动、声、光、电等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而有创意的作品。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及其活动方式,开展相关的设计、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
传统文化的关系。调查、了解城镇或乡村的历史,为自己所在社区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设计蓝图,制作模型,并进行展示。使用照相
机、摄像机收集素材,并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活动。3.评价要点在生活中发现与美术相关的问题,与同学合作策划
研究课题。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研究方案,积极参与探究性活动。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尝试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
析。积极开动脑筋,以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与展示。以口头描述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与生活环境、美
术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课程内容分析第四学段(初中)“综合·探索”学习领域1.目标结合7~9年
级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用多种美术媒材、方法和形式进行记录、规划、创作、表演与展示;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美术与人类生
存环境、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2.学习活动建议结合音乐、语文、外语、历史、社会等学科内容,创作插图、年表,或编
写剧本,设计海报,制作道具,布置场景,并进行表演。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内容,创作图表;根据科学原理,设计、制作作
品,并进行展示,或装饰自己的家庭,美化校园环境。结合学校或社会的时事新闻,开展专题研究,用美术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布置专题展
览或举办研讨会。调查、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依据城镇或乡村的特征,考虑环保、居住、休闲、健身和景观等功能,设计社区未
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向社区展示,并接受公众的评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收集班级的各种信息,设计班级主页和学生个人网页,组成
班级网,参与网络的交流。课程内容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第四学段(初中)“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刘坚
·2014年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三)课程价值为什么说美术课程能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美术是一种分享人类经验的特殊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最早的“凝固”的信息。具有直观性,数万年前的原始人通过自己的
美术作品与我们现代人进行“对话”,这说明美术语言具有持久性。美术还具有一种微妙性的特点。“没有一种描述或解释能
将自己对于对象的经验完全表达出来。”美术在经验的表达上更趋精微。它能以一种再造的环境和气氛,唤起人们更为微妙的感受和经验。这是文字
所不及的。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基本的美术素养包括: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
本的了解;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有基本的
了解。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艺术
态度主要包括如下方面: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独特)的反映;能自觉而大胆
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的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
趣味。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
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
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
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
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
健康人格。1998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课程分析二、课
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2000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美术课程
具有人文性质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
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课程分析三、课程设计思路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
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
述”“综合?探索”4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课程
设计思路分析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美术课程改变了单
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转而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
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
用”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
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探索”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
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课程设计思路分析1-3岁“没有”的时代、身体成长的时代4-6岁“游戏”的时代、高兴参与的时
代7-9岁“收集”的时代、细致观察的时代10-12岁“巩固”的时代、空间的时代13-15岁“选择”的时代、表现的时代1
6-18岁“择业”的时代、专业化的时代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国际《
儿童权利公约》4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课程设计思路
分析四、课程总目标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
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
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1998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
订版)教学目的: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
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2000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稿)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
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
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课程总体目标分析学生
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过程与方法),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知识与技能);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
行创作(过程与方法),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知识与技能)。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过程与方法),了解
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过程与方法),获得对
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总体目标分析(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1.观察、
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
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侧重“知识与技能”。主要是动脑能力,只要想到,再做到就很容易了。所以提高眼界很重要,要多看,眼高了很
容易带起“手高”)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侧重“过程与方法
”。这主要是动手能力,只有敢动手、会动手,脑袋里的感觉才能表达出来,才能表达好)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
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里面就包含了情感价值观,要获得“持久”这一条绝对不能绕过)课程分类目
标分析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
,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知识与技能”)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
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侧重“过程与方法”。)3.养成勤于观
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侧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课程分类目标分析(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目标1.感受自然
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
力。(“关系”的应用表示不能就“美术”论“美术”,而应注重“人文性”。有了“人文”就有了“美”。侧重“知识与技能”。)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侧重
“过程与方法”。)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
,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美术现象”是“大美术”范畴,视觉文化是大美术的基础。侧重“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课程分类目标分析(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逐步学会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增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知识与技能”。增加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可操作性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侧重“过程与方法”。)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课程分类目标分析“造型?表现”“造型?表现”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
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课程内容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
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
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以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征
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手段;不仅关
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课程内容分析第一学段(1~2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
造型活动的乐趣。2.学习活动建议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开展造型表现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
想法。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认识常用颜色。尝试用纸材、泥材等多种媒材以及简便的工具,通过折、叠、揉、
搓、压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尝试实物拓印,体验拓印活动的乐趣3.评价要点对造型表现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通过
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能反映自己学习水平的作品。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课程内容分
析第二学段(3~4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目标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
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2.学
习活动建议用写生(含速写)、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活动。学习线条、形状、色彩和肌理的基本知识,并用于描绘事物,表达情
感。选择各种易于加工的媒材,运用剪贴、折叠、切挖和组合等方法,进行有意图的造型活动。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开
展趣味性造型活动。用描绘、剪刻和印制等方法,进行简易版画创作3.评价要点对造型表现活动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想象力
和创造力。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感受。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认识和运用原
色、间色和冷暖色。课程内容分析第三学段(5~6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目标运用线条、形状
、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
,表达思想与情感。2.学习活动建议尝试不同的造型表现方法(如写实、夸张、抽象、装饰等),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描绘
事物,表达思想与情感。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的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运用泥
、纸、泡沫塑料等多种媒材,创作动物、人物和景物等立体造型作品。学习漫画、动画的表现方法,并进行创作练习。运用计算机、照
相机等进行造型表现活动课程内容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第三学段(5~6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第四学段(
初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目标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
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2.学习活动建议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式,运用
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开展造型表现活动,描绘事物,表达情感和思想。学习透视、色彩、构图、比例等知识,提高造型表现能力。学
习速写、素描、色彩画、中国画和版画等表现方法,进行绘画练习。学习雕、刻、塑等方法,创作雕塑小品。学习漫画、动画的表现方
法,并进行创作练习。选择计算机、照相机和摄像机等媒介,进行造型表现活动。3.评价要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造型方式,积极
参与造型表现活动。知道基本的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并能在创作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根据表现意图,在绘画创作中合理构图,恰当
地表现空间关系和色彩关系。灵活运用雕、刻、塑等基本的雕塑方法,创作若干件雕塑小品。运用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墨法,进行
表现。课程内容分析“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
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美化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的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
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
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
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课程内容分析第一学段(1~2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目标观察身边
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先观察就有了起点)。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
动的乐趣。2.学习活动建议以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了解身边的用品的形状、色彩、尺寸、材料与用途。用画、撕、剪、粘的方
法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表现自己改进用品的想法。尝试多种媒材,引发丰富的想象,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3.评价要点
观察身边的用品,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尝试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工具、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仔
细观察,发挥想象,认真完成设计和制作活动。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课程内容分析第二学段(3~4年级)“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1.目标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
用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强调“形状”与“用途”,分清“设计”与“工艺”,
淡化“制作”)2.学习活动建议观察和分析用品的造型、色彩、媒材与用途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感受。(强调“观察”)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根据物品的用途,提出设计构想,用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的方法加以呈现。选择身边的
媒材,学习运用多种方法(如撕、剪、刻、折、叠、编、卷曲、插接、描绘等)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3.评价要点关注物品的形状与
用途的关系,从设计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根据物品的用途,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创意。知道3种或3种以上制作的方
法,了解工艺制作的过程初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媒材。课程内容分
析第三学段(5~6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目标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运
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
图。2.学习活动建议学习设计的形式原理,观察、分析设计作品的造型、色彩、结构、尺度、材质、肌理与功能的关系。从日
常用品中发现问题,尝试用自己的设计加以改进,并做简单说明。选用各种材料进行工艺制作(如玩具、风筝、陶艺制作等)的练习。
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的知识,为学校的运动会、文娱活动、节庆以及社区或村庄进行设计。学习民族传统纹样,用单独纹样进行设计练习。
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练习。学习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标志、招贴、请柬、相册等设计。3.评价要点
理解设计的形态与功能关系以及设计的作用和意义。有意识地运用形式原理进行设计和制作。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创意。知道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简单的加工制作。运用设计知识,评述自己和同学的设计作品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课程内容分析第四学段(初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目标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美化环境与生活,表达设计意图,评述他人的设计和工艺作品,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2.学习活动建议欣赏优秀的设计作品,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及其主要特征,尝试用语言或文字从设计的角度进行评述。学习设计的形式原理与方法,进行多种形式的设计和制作练习。了解一些媒材的特性,用面材、线材、体材等,结合学校和当地生活,制作有主题或有用的工艺品。以团队合作的方式,选择某一主题(如校园或小区改造、学校或社区活动等)进行设计练习(写出规划方案、制作模型和绘制效果图等),共同完成作品,并进行展示学习民族传统纹样,用连续纹样进行设计练习利用参观、访问、市场调查或网络查找的方法,了解与研究民间传统工艺或现代工业设计,用摄影、绘画或文字记录的方式收集当地的设计资源,并对各种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课程内容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第四学段(初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欣赏?评述”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欣赏?评述”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学会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涵养人文精神。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的联系,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课程内容分析
献花(0)
+1
(本文系yuanzijie89...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