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勤勉型抑郁”的面纱

 雨的印记959 2015-06-14

随着社会竞争的压力增大,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心理疾病的危害远大于生理疾病。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睡眠差,感觉全身不适等症状,已让人们由陌生变得熟悉。但是,作为抑郁症的一个特殊类型:“勤勉型抑郁”还是经常会被临床误诊,也不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35岁的李女士在本市某行政单位工作,在外人眼里她有漂亮的外表,薪水也高,工作是忙而有序,她有爱她的老公和一个乖巧的女儿,有车和宽敞的住房,日子应该是美满而富足。可近段时间,她总感觉头脑反复想事,开心不起来,对未来悲观绝望。朋友和亲人怀疑她患了抑郁症,可李女士并没有一般抑郁症患者那种全身乏力,不想工作、生活懒散之类的表现,反而变得更忙碌。除了尽心做好本职工作,还给自己安排工作以外的其他事情,回家也很忙碌,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但她做这些事并不快乐,内心很痛苦,也不愿给他人讲,前不久到我科就诊,考虑诊断为:勤勉型抑郁症。

典型的抑郁症患者往往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乏力,兴趣减退,生活懒散,伴失眠症状。但临床上经常见到像李女士这样伴有代偿症状的患者,表现得像“工作狂”,整天忙碌还行,怕闲下来。这类型诊断为“勤勉型抑郁症”,常见于内源性抑郁症,外界因素占次要,主要由躯体“内部”因素引起的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患者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就是勤奋,他们常有压抑内疚感,于是试图用紧张的工作转移注意力,有些患者感到对不起配偶,希望给对方更多快乐,被动做一些违背内心的事情(心理学称之为补偿心理)。一旦披上“勤奋”的外衣,很容易被周围人忽视。

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很高的心理疾病,不同患者会有不同表现,但他们有共同的特点——抑郁情绪、兴趣及愉快感缺乏。李女士也不例外,其勤奋忙碌的身影掩饰不了内心的痛苦。所以,一旦周围朋友的行为异于平常,哪怕是正面、阳光的,也要多了解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是否存在内疚感,是否心情压抑、兴趣缺乏。这类人群更应早发现,早接受药物及心理治疗,同时家人和朋友要给予心理支持,鼓励其接受治疗,放下心中的包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