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计人故事】尹锡章:朴素的会计人生

 晓霞我的爱 2015-06-14



尹锡章,95岁高龄,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在他的言语里,我们也没有看到他岁月里历经的沧桑,看到的是一个老人对伴随自己一生的会计事业深深的爱和眷恋,朴素又真挚。


“改革征途共骋驰,十五驹光一瞬时;白首殷殷情永在,海天高谊苦凝思。”整理尹锡章老先生的采访记录时,首先读到的就是这首“惜别”诗,手写的字迹透着浓浓的情谊。


而在采访前,95岁高龄的尹老特意精心准备,为的是口述时有良好的状态。这也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他对会计的尊重与热爱。


初遇会计是碰的

“到杭州念书,我当时报考了3个学校,结果都被录取了。我选择浙江财务学校,有两个理由:一是学校在杭州城里,近;二是当时的校长魏颂唐,是同乡。”尽管这是一个中等职业学校,但浙江财务学校开设的财政学、经济学、会计、审计等都是大学课程。正是在这里,这些课程给尹锡章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所以,我怎么会遇上会计呢?是一种缘分吧,碰的。”谈到与会计的初次相遇,尹锡章这样说。


兜兜转转回到最初

学校毕业后,尹锡章被分配到浙江省财政厅,后又到编辑部主编赋税专辑。1937年会计从财政中划出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执行超然会计制度。

“超然会计制度依然属于簿记系统,监督国家预算的执行。形式上完全向西方学习,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采取借贷记账法,改变了过去上收下付的方式。同时,老式的‘四柱清册’也变成了资产负债表的报告样式。”尹锡章说。


这是会计的第一次变革。在这次变革中,尹锡章参加了浙江省会计人员考试,考试合格后从编辑部调到了会计室,从此正式迈进了会计的门槛。

1939年,尹锡章参加了抗战后的第一场高级文官考试。再试合格后,他到了交通部的会计处。


此后,尹锡章辗转在交通部、浙江省政府、社会处会计室及卫生部会计处供职,做过荐任六级科员、会计专员、会计主任以及主办会计等,期间获得了会计师执照。


解放后,尹锡章进入杭州炼油厂工作。


跌宕的行业命运淡定而执着

那个时候,杭州炼油厂几乎要倒闭,靠着大庆油田捞回来的100多吨油得以生存。尹锡章等人去了之后,着手建立起各种制度,让它慢慢地走入正轨。


“当时厂子的财务与会计已经一起办公。我们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向银行借款,慢慢厂子扩展 到5万吨的产量,然后又发展到15万吨产量,管理也跟上了。财务管理是我一手搞起来的,各种资金归口管理、成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制度都建立了起来。”尹锡章说。


炼油厂刚刚上了轨道,“大跃进”开始,会计名存实亡。“会计根本不管了,以表代账,无账会计,数字都是假的、空的。”尹锡章说,文革期间,会计人员被下放劳动,整个制度几乎被破坏殆尽,国家经济几度频临崩溃。


但即便在这样恶劣、不作为的年代里,也总有一些人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默默地坚守着。尹锡章就是这样一个人。


正是因为尹锡章的这种坚持,所以当大部分企业的日记账与银行账根本无法核对的时候,炼油厂能够及时发现并更正账户错误、改正贪污现象;同时,在“大跃进”过后中央号召“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人们开始重视会计工作时,尹锡章能带着大家尽快地恢复了炼油厂的各种管理制度,生产恢复正常,经济效益也获得很大的提高。


动荡的岁月,浮浮沉沉的会计命运,磨炼了尹锡章淡定从容的性格。“文革”结束,会计重新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尹锡章进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段。


那个时候,与会计有关的法律、条例已陆续颁布,尹锡章开始更多地关注会计的管理功能。经 济活动分析会的召开推动了炼油厂各部门的良性发展。管理会计知识的成功运用,不仅让厂子赢得了香港订单,打开了国际市场,更让尹锡章深刻体会到了会计工作在经营决策中的作用,对会计的喜爱与日俱增。


情牵会计师事务所忙碌且沉醉

进入浙江会计师事务所时,尹锡章被聘为副主任会计师,负责会计工作,审核签发审计文件。


这时他已经63岁,而事务所正处于筹建与摸索阶段。尹锡章几乎倾注了他全部的热情与心血,参与事务所的建设,见证了它的茁壮成长。


网罗人才是事务所初期最迫切的事情。那个时候年轻人还没有考注册会计师的概念,所以主要依靠一批退休的老会计师开展工作。“事务所主要是人,没有人事情根本做不来”。尹锡章回忆,大家都在挖人才。


宣传并践行事务所的价值,是15年里让尹锡章引以为豪的事情。


“当时社会上不晓得有会计师事务所,认为是来查账,而一个单位有问题了才会来查账。”尹锡章说。这是那时大部分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最初认识。近70高龄但满怀热情的尹锡章深深明白肩负的使命,宣传和介绍会计师事 务所,成了这个阶段尹锡章的头等大事。


让事务所的影响开始真正扩大的,是事务所陆续完成了委托业务并给对方提供到切实的帮助。在尹锡章的记忆里,给嘉兴烟雨宾馆的合资项目做可行性研究、为乡镇事业局设立股份制联谊大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作评估并进行敏感性分析,这些成功提供的咨询服务为初创时期的事务所赢得了比较好的声誉。


西湖藤器有限公司是事务所审计的第一家单位。当时的“西藤”隶属于浙江省轻工业厅,账面记录公司连续3年盈利、即将作为全国典范予以表扬,但审计的结果将该公司推到了风口浪尖。


“都是假的。原材料都存放在仓库,而记录显示给加工厂做销售,会计上做虚假的销售收入,连续三年都这样做。”尹锡章说。


这是当时影响很大的事情,事务所得到省委较高的评价,也因此赢得了更多更好的机会。


发展中的事务所也重视业务学习与理论研究。“期间,我们举办过几次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培训班、专业讲座以及研讨会,对发现的专业问题进行研讨。1990年,因为形势的需要,事务所由主任会计师负责制改为所长负责制,陈如洪当所长。”尹锡章说。


随着事务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后继力量的陆续加入,事务所的各种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规 范日趋完善。1998年,80岁的尹锡章离开了事务所。那时,事务所的业务已经从当初仅“西藤”一家发展到了近600家客户的规模,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年薪也达到了20多万元。


胡少先1992年开始主管业务,1998年12月,事务所改制后担任所长。谈及胡少先,尹锡章赞不绝口:“他是自学成才,由一个财政学校学生到取得硕士学位,成为4个大学的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是值得学习的典范,还获得了很多荣誉,但他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而且还特别孝顺,刚工作那会儿,到了农村‘双抢’时节,他总会请假回家帮忙。”采访中,年迈的尹锡章常常听不清我们的询问,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的叙述。

他断断续续地谈着自己的会计生涯,谈着事务所、身边的人,谈着那些过往还有对未来的期望,仿佛在娓娓讲述着倾注了自己一生心血养育的孩子。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在他的言语里,我们也没有看到他岁月里历经的沧桑,看到的是一个老人对伴随自己一生的会计事业深深的爱和眷恋,朴素却又真挚。


“我95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国外有‘四大’,中国呢?有生之年,希望实现的中国梦里也有几家中国公司能享誉世界,而天健就在其中。”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