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婚姻的匹配性

 tuzididie 2015-06-14

 人生最大的冒险,是不是与另一个人结为夫妻?

 两个原本互不认识也互不相干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了解,忽然要组建一个家庭去共同面对人生的诸多问题,恰恰这堂最重要的生活课却没有地方学习,要靠两个人自己去摸索。笔者大学同室四年的好友,结婚不久与我彻夜长谈七个小时,他反反复复地自问:我结婚了?是我结婚了吗?我怎么觉得世界末日快要到了?

 人心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而且结婚之后都必然会有太多的变化。激情吸引却是短暂的,爱上一个人只需要一瞬息,爱好一个人却需要一辈子。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提前对一双新人的未来进行预测呢?当然不是指、至少不仅仅是指星座、血型或生辰八字之类的配合,而是指真正称得上科学的方法。

 心理学认为婚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根据人性的本质和心理分析的方法,可以对一对新人作出预测,比如:婚姻双方存在哪些差异和冲突,如何解决差异或者如何把冲突维持在安全的水平,婚姻关系的亲密性有多高,彼些的依恋能否形成,如果形成会是哪一种类型的依恋关系,双方可能维持哪一种生活模式以及家庭内部的权力等级,形成稳定的生活模式需要多少年,等等。心理学对婚姻的评估关注两人原来的家庭关系、个性特征与未来取向。家庭关系以及被父母诠释出来的婚姻关系,会在很小的时候被无意识内化为一种关系禁忌,造成婚姻里的关系冲突。人格差异构成双方行为特征上的不配,形成婚姻里的认同困难。未来取向是婚姻维持的动力,动力不一致造成婚姻同盟难以建立,两个渴望融合的人不得不依然孤独。

 评估一:初始印象。第一眼看到一对新人的印象,如外貌、职业、衣着、表情、表达方式、亲密程度等具体细节,双方的眼睛是否在传达信息,双方的坐姿是否在表达一种心态等等,以此判断双方的吸引程度与合力大小。

 评估二: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与家庭权力等级会无意识地在一对新人的婚姻中悄然显现。包括:父母关系:各自对己方父母关系的评价;权力等级:家庭中以父母哪一方占有话语权与决定权,或各占几成;婚姻状态:各自家族中亲友的婚姻状态,以及男女双方对此状态所持的态度。

 评估三:个性因素,即人格匹配性,参见《爱的艺术一:因何而爱恋》。

 评估四:婚姻适应力。调查被试者的生活态度、婚姻价值观、彼此之间是否有足够的尊重、接纳与宽容。

 评估五:访谈印象。双方的第一印象?谁先动情?谁先追求谁?发生什么事让他们决定结婚?双方父母对婚姻的态度?各自对婚姻的底线是什么?各自预期五年或十年以后的婚姻会怎样?等等。

 有一句老话叫门当户对,表达的是婚姻的对等原则,即社会地位与财富相当的人在一起容易得到幸福。不同阶层的人拥有不同的价值观、生活习惯、道德规范、思想方式与情感特点,在学习和适应婚姻的成长性之前关注双方文化、性格、财富、性爱、期许等等的差异性与匹配性,对于渴望重组家庭的中年再婚人士,将既具有操作可能也更富于指导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