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溯溪安全之个人装备介绍 | 野人部落

 楪祈丶 2015-06-14

溯溪

安全于溪谷溯行,所必备的装备如下:

头盔、救生衣、两截式的上身雨衣或保暖风衣、长袖排汗衣裤、安全吊带、护胫、溯溪鞋。
技术器材装备:保险安全钩环(大D)、上升器(U码)、下降器(防烫8字环)、普鲁士绳、伞带(扁带)。

头盔:在溯溪活动里为不可缺少的重要装备之ㄧ ,穿戴头盔是预防有落石撞击或滑倒伤及头部的安全护具。一般溯溪使用的头盔,有攀岩专用岩盔、滑板车用、及工程帽(但须注意帽缘,会挡到视线)在溯溪的活动进行中,除非,教练允许,否则不可任意脱下。

救生衣:一般市面上的救生衣种类繁多,多是应用其材质,使其达到能承载相当于95kg重量之功能。入水时应先知道,它的功能性及正确穿着方式,才能悠游于水中漂浮活动,使其达到安全信赖。(所以,不会游泳的,体重多一些些的,都可以藉由救生衣的使用,加入盛夏消暑的溯溪活动。)

两截式的上身雨衣或保暖风衣:溯溪活动的进 ??行中,都是在水里面,上上下下,所以多处于湿冷的状态,一件保暖衣物是必要的,然这保暖的衣服,不需要很高档的材质,两截式的上身雨衣或一般可以防风的风衣既可。(溯行中的全湿状态,是不需要透气功能,具防风效果的材质,比较能保有身体的温度,这近似潜水衣材质的保暖功效)。

穿着:从事一般户外活动,穿着(长袖衣;裤)是可避免割伤、晒伤、低温寒冷,尤其具有排汗功能最好,特别是水中活动更是必要。(排汗衣;裤的功能特性是迅速快干,不致使身体失冷。)(水中活动严禁穿着棉质衣料、牛仔裤)

安全吊带:溯溪活动为技术型活动,如绳索上升攀爬,垂降,绳索固定,深潭泳渡确保等…,所以安全吊带的使用考量是必要的。安全吊带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固定式、可调式、探洞、索涧(溪谷攀爬)。

护胫:穿梭于溪谷中,攀爬巨石间,行走不平稳的溪床石块上,稍有不慎,就会有跌倒,受撞击,而最疼痛的是小腿前骨的受创,那可是会痛到坐卧在地上,(护胫)是用于保护您的双脚。

溯溪鞋:一般市面上及国外运动品牌,称谓的溯溪鞋,较为混乱;以鞋底类似菜瓜布的材质,才真正适用于台湾溪谷溯行。溯溪鞋以能保护脚踝的筒式较好,穿着时可以穿一双女用丝袜(因为比较贴脚,且又便宜),以防止长时间泡水后的磨擦生水泡。借用公众的溯溪鞋,要特别注意查看,溯溪鞋是否清洁卫生,以免脚部接触而受传染,所提供的溯溪鞋在活动后,有用以高压水枪冲洗清洁,再除湿干燥处理,以符合卫生安全为要。

手套:一般溯溪过程中,其实是不需要用到手套,因为戴上手套后的触感,缺乏磨擦感不利于岩壁及握绳攀爬动作,而会使用手套的状态是先锋攀登、高绕处、丛林穿越、长距离垂降。

(一)溯溪的意涵

「溯溪」二字正确的念法是「ㄙㄨˋ溪」,但常有人误作「ㄕㄨㄛˋ溪」的发音而读成「朔」溪,是不正确的念法。

那到底什么是「溯溪」呢?是否只要在溪流里面的活动通通叫做溯溪呢?严格地说来,显然不是的!溯溪和渡水、涉溪、顺流而下或者戏水等等,有很大的不同;许多人往往误以为只要是在溪谷里,不论手牵者手惬意地清凉行走,或脚底泡泡水就是「溯溪」,都是错误的观念。

正本清源、追本「溯」源;汉字中的「溯」字也者,即「逆流而上」的意思!古诗文中所谓:「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参见《文选》王粲「七哀诗」二首之二)或:「晋将毛武生救魏兴,遣前锋督护赵福﹑将军袁虞等将水军一万,溯江而上。」(参《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而在其抽象的意涵上,则是往上或往前推求、回想;如:「推本溯源」﹑「不溯既往」﹑「追溯往事」等等。

因此,溯溪的正确意涵是一种由河川下游「溯行而上」的活动。今日,溯溪尤指一种在水中(或沿着溪畔但不免得涉水)行进的户外活动;而放在台湾山野活动中,由于台湾溪流不是大江大水而以舟只行进,所以靠着双手双脚行进成为最主要的溯行方式。

(二)季节与危险

除了地形、天候等因素外,即使同一条溪流的溯溪活动,它都跟水温、水量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溯溪活动季节性的属性非常分明,炎热夏日时节是它的旺盛的活耀期;因为进入秋冬季时节后,溪水及溪谷的温度骤降,光是泡在中海拔溪水里,就可能冻到受不了,行进起来更是辛苦、危险。

然而,夏季虽说水温较为适宜,却也不可轻忽。因为,中高海拔的溪流昼夜温差依然甚大,绝大多数人若没有特殊的御寒装备,往往也只能观望或退却。而且,夏季多雷雨,溪水暴涨的风险也更得要注意,才能确保安全。因此,总的说来溯溪活动的发展具有相当程度的局限,并不如其它类别的登山、户外活动来的蓬勃。

尽管如此,坊间目前却有不少营利式的登山团体、旅行社、饭店业者等,以所谓「休闲式溯溪」来招揽生意,以极不负责任的方式借溯溪营利,既不讲求装备又不注重安全,任凭随兴所至;往往溯到哪里,意外与危机就潜藏在那里。现下当然也有一知半解的人,随便呼朋引伴就贸然进入溪谷去「溯溪」,以为只要具备溯溪三宝(1.溯溪鞋2.救生衣3.头盔)就可以进溪谷。

这林林总总不安全的「溯溪」行为,不论因为利益薰心的贪念而便宜行事,或因为轻忽、无知而忽略溪谷潜在的危险性,不仅错估了「溯溪」活动的专业性,更在无形中增添不必要的危险性,往往不小心便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这些不必要的伤亡,因为对溯溪的无知招致的危难与,都是历历在目的事实以及血淋淋的教训历史。若没透过「溯溪」社团、协会组织的宣导、提倡与教育,导正不正确性的「溯溪行为」,我们需要多付出的社会成本,是可预期的且无法计算的。

(三)入门与知识技能

溯溪是台湾这二、三十年来由登山活动中渐渐独立出来的一种户外活动;它大抵是台湾登山界自1970年代末,与日本溯溪俱乐部的交流之后,才慢慢成为一种独立的户外活动类别。而溪流的样貌千奇百怪、风情万种,更得具备充分的装备、知识与技能,才能在安全的前提下享受溯溪的乐趣。

就溯溪的基本技术与概念来说,尽管中、高级的溯溪活动需要「攀岩」与「绳索确保」等相关技术,却始终仍和传统的中级山??技术脱离不了干系。因此,登山能力可说是溯溪的基本技能与前提;对登山一知半解者,就不太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溯溪者。

溯溪活动除了必须具备户外环保知识与概念外,在基本技能部分,首先要有登山的基本山野知识与技能(中级山知识与能力为最佳);例如:没有路径的行进能力(丛林穿越) 、地图研读与辨位、气象研判等等。这样,才能在溯溪到尽头或中途转进时,不致迷途、失踪或发生山难。

而溯溪之所以可以成为专业,更得有专为「溯溪」活动所设计与强化的专业知识,如:攀岩(针对溯溪所需的技能)、绳索系统架设、泳渡、水流状态、防水绘制溯行图、溯溪定位、岩器械、绳结、绳索、粮食、服装、露宿扎营、人员接驳与调度等等操作技术的结合。

因此,真正的「溯溪」活动,严格说来是一种整体性、综合性、技术性的户外活动,而有先天性门槛性的限制的。也因此,建议对溯溪有兴趣、想亲近自然山水的人,应循正常管道,找寻可信赖的登山与溯溪团体,开启溯溪之门;切莫拿自己与同伴的生命开玩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遗憾!(转自:冒险精灵)

转载文章请注明,转载自:野人部落 [ http://www. ]

原文链接:http://www./archives/5204.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