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木蘭詩》[北朝]無名氏
2015-06-14 | 阅:  转:  |  分享 
  
木蘭詩



《木蘭詩》,又稱《木蘭辭》,作者佚名,字,中國南北朝期間的一首敘事詩,訴說女英雄木蘭(後人稱之為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民間故事。該詩約作於北魏,最初錄於南朝陳釋智匠《古今樂錄》,長300餘字,後經隋唐文人潤色。《木蘭詩》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一說《木蘭詩》是唐人韋元甫所作,《文苑英華》卷三三三載《木蘭歌》,並題作者為唐人韋元甫,宋朝郭茂倩《樂府詩集》載:「唐人韋元甫擬作木蘭詩一篇。」嚴羽《滄浪詩話》認為「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之類,「已似太白,必非漢魏人詩」。

《木蘭詩》,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此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讚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詳略安排極具匠心,富有生活氣息;以鋪陳、排比、對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態,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緻,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朝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聲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注釋】

唧唧(ㄐㄧˊㄐㄧˊ):嘆息的聲音;也有織布聲的說法。

機杼(ㄓㄨˋ)聲:織布機發出的聲音。機:指織布機。杼:織布機上的梭(ㄙㄨㄛ)子。

惟:只。

何:什麼。

憶:思念,惦記。

軍帖(ㄊㄧㄝˇ):徵兵的文書。

可汗(ㄎㄜˋㄏㄢˊ):古代西北地方民族對君主的稱呼。

軍書十二卷:徵兵的名冊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確指,為虛數而非實數。下文的「十年」、「十二轉」、「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爺:和下文的「阿爺」一樣,都指父親。

願為市鞍(ㄢ)馬:為,替。市,購買。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韉(ㄐㄧㄢ):放在馬鞍下的墊子。

轡(ㄆㄟˋ)頭:駕馭牲口用的嚼子、籠頭和韁繩。

辭:離開,辭行。

濺濺(ㄐㄧㄢㄐㄧㄢ):流水聲。

旦:早晨。

但聞:只聽見。

胡騎:胡人的戰馬。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啾啾(ㄐㄧㄡㄐㄧㄡ):群馬鳴叫的聲音。

天子:即前面所說的「可汗」,即古代君主。

萬里赴戎機:不遠萬里,奔赴戰場。戎機:指戰爭。

關山度若飛: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口,越過一座座的山嶺。關山,關口和山嶺。度,越過。

朔(ㄕㄨㄛˋ)氣傳金柝(ㄊㄨㄛˋ):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朔氣,北方的寒氣。金柝,即刁斗(刁鬥)或鐎斗。古代軍中用的一種鐵鍋,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用來報更。一說金為刁鬥,柝為木柝。李善註:「金,謂刁鬥也。衞宏《漢舊儀》曰:晝漏盡,夜漏起,城門擊刁鬥,周廬擊木柝。」

寒光照鐵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將士們的鎧甲上。

明堂:古代天子接見諸侯、選拔賢士的地方。

策勳十二轉(ㄓㄨㄢˇ):記很大的功。策勳,記功。轉,勳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勳級。十二轉:非實數而為虛數,形容功勞之多。

賞賜百千強(ㄑㄧㄤˊ):賞賜很多的財物。百千:形容數量多。強,有餘。

問所欲:問(木蘭)想要什麼。

不用:不願意做。

尚書郎:尚書省的官。尚書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國家政事的機關。

願借明駝千里足:希望騎上擅走的駱駝。

郭:外城。

扶:扶持。

將:扶持。「扶將」為同義複詞。

理:梳理。

紅妝:指女子的盛妝。

霍霍:模擬磨刀的聲音。

著:穿。

雲鬢(ㄅㄧㄣˋ):形容婦女輕柔捲曲如雲的鬢髮。

貼花黃: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火伴:。古時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個鍋吃飯,後意譯為同行的士兵。今多作「夥伴」、「夥伴」。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據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所以容易辨認。撲朔,形容跳躍的樣子。迷離,形容模糊的樣子。

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兩只兔子貼著地面跑,怎能辨別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傍(ㄅㄤˋ)地走:貼著地面併著跑。

【譯文】

歎息聲一聲連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沒聽見織布機的聲音,只聽見姑娘在歎息。

問姑娘在想什麼,問姑娘在思念什麼。姑娘並沒有想什麼,姑娘並沒有思念什麼。昨夜看見徵兵的文書,知道可汗在大規模徵募兵士,那麼多卷徵兵文書,每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木蘭願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此替父親去出征。

到東邊的集市上買來駿馬,西邊的集市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邊的集市買來嚼子和韁繩,北邊的集市買來長鞭(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到黃河洶湧奔流的聲音。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燕山)腳下,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到燕山胡兵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風中傳來打更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鬥,有些犧牲了,有的許多年之後得勝而歸。

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木蘭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不願做尚書省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送我回故鄉。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出城(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門梳妝打扮起來。小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以前的衣裳,當著窗子整理像云一樣柔美的鬢髮,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營的夥伴,夥伴們都非常驚呀:我們同行十多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隻腳時常動彈,雌兔兩隻眼時常眯著(所以容易辨別)。雄雌兩隻兔子一起並排著跑時,又怎能分辨得出誰雄誰雌呢?

3創作背景編輯《木蘭詩》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據其最早著錄于陳釋智匠所撰的《古今樂錄》,可證其產生之時代不晚于陳,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詩中之事產生於北魏與柔然之間。

此詩收入《樂府詩集》的《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至唐代已廣為傳誦,唐人韋元甫有擬作《木蘭歌》,可以為證。因此,學者們大都認為,民歌《木蘭詩》產生於北朝後期。

【創作背景】

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數年,屢建功勳,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

它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生後魏,該詩產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樂府詩集》收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至唐代已廣為傳誦,唐人韋元甫有擬作《木蘭歌》,可以為證。所以,學者們大都認為,《木蘭詩》產生於北朝後期。

【作者簡介】

南朝陳後主時,由釋智匠在光大二年(568年)所編成的《古今樂錄》相繼問世,其中就有《木蘭詩》一首。

據《樂府詩集》的編者宋代的郭茂倩說,此詩最早著錄於南朝陳智匠(梁武帝時任樂官)的《古今樂錄》。郭茂倩(1041年-1099年)宋人,宋代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勸傳》。《樂府詩集》是繼《詩經》、《楚辭》之後,一部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的著名詩歌總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編。現存100卷,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多首。它搜集廣泛,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四庫全書總目》稱:「《建炎以來繁年要錄》載郭茂倩為侍讀學士郭裦之孫,源中之子,編撰有《樂府詩集》一百卷,提供了豐富的樂府詩,也是研究樂府詩的重要著作,「徵引浩博,援據精審,宋以來考樂府者無能出其範圍。」

【文章賞析】

《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也是一篇樂府詩。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第一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唧唧復唧唧」的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戶織」的情景。然後寫木蘭停機歎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歎息」,不是因為兒女的心事,而是因為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征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於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二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和奔赴戰場。「東市買駿馬......」四句鋪排,寫木蘭忙碌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表示對此事的極度重視,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誇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託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第三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容,誇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鬥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鬥,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第四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後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說到木蘭辭官不就,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木蘭不用尚書郎」而願「還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裡,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五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展現濃郁的親情;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表現她歸來後情不自禁的喜悅;最後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夥伴相見的喜劇場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多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詩中幾件事的描繪詳略得當,一,二,三,六,七段詳寫木蘭女兒情懷,四,五段略寫戰場上的英雄氣概。從內容上突出兒女情懷,豐富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真實感人。結構上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緻;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北朝木蘭辭】

由《詩藪》評論可知上載木蘭詩多染唐風,已非北朝風貌,《樂府詩集》中又載一首木蘭辭,更具北方民情,氣質樸直無華:

木蘭抱杼嗟,借問復為誰。欲聞所戚戚,感激強其顏。老父隸兵籍,氣力日衰耗。豈足萬裏行,有子復尚少。胡沙沒馬足,朔風裂人膚。老父舊羸病,何以強自扶。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妝。馳馬赴軍幕,慷慨攜幹將。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襲燕支虜,更攜於闐羌。將軍得勝歸,士卒還故鄉。父母見木蘭,喜極成悲傷。木蘭能承父母顏,卻卸巾鞲理絲簧。昔為烈士雄,今為嬌子容。親戚持酒賀父母,始知生女與男同。門前舊軍都,十年共崎嶇。本結弟兄交,死戰誓不渝。今者見木蘭,言聲雖是顏貌殊。驚愕不敢前,嘆息徒嘻籲。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

【名家觀點】

《詩藪》:木蘭歌是晉人擬古樂府,故高者上逼漢魏,平者下兆齊、梁。如「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尚協東京遺響;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齊梁豔語宛然。又「出門看火伴」等句,雖甚樸野,實自六朝聲口,非兩漢也。謝榛《四溟詩話》:《木蘭詩》雲「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北市買長鞭。」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經意者,其古樸自然,繁而不亂。若一言了問答,一市買鞍馬,則簡而無味,殆非樂府家數。「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等絕似李白五言近體,但少結句耳。「雄兔腳撲朔......」此結最著題,又出奇語,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諸公補之,未必能道此。

謝榛:《木蘭詞》云:「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經意者,其古樸自然,繁而不亂。若一言了問答,一市買鞍馬,則簡而無味,殆非樂府家數。「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絕似太白五言近體,但少結句爾。能于古調中突出幾句,律調自不減文姬筆力。「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此結最著題,又出奇語。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諸公補之,未必能道此。(《四溟詩話》)

鐘惺:英雄本色,卻字字不離女兒情事。「問女何所思」四語,妙,妙!「昨夜見軍帖……卷卷有爺名」:質得妙,似《焦仲卿妻》詩法。「東市買駿馬……北市買長鞭」:瑣瑣處分,是女郎暴出門行徑。「朝辭爺娘去」……「旦辭黃河去」:辭黃河與辭爺娘間句法變得妙。「萬里赴戎機……壯士十年歸。」初似唐人《紫騮馬》、《關山月》諸律語。「送兒還故鄉」七句如見。「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寫英雄處眾中光景如見。(鐘惺、譚元春《古詩歸》)

譚元春:「昨夜見軍帖……卷卷有爺名」:此等敘法不詳不妙。「暮至黑水頭……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瑣瑣路程中代寫離家顧戀如訴。尤妙在語帶香奩,無男子征戍氣。「阿姊聞妹來」:補阿姊小弟關目始妙。「雄兔腳撲朔……安得辨我是雄雌。」四語倒在後詠歎一番。木蘭機警英烈之氣在紙上矣,未可以閑閑比喻讀之。(鐘惺、譚元春《古詩歸》)

胡應麟:此歌中,古質有逼漢、魏處,非二代所及也,惟「朔氣」、「寒光」,整麗流亮類梁陳。又云:《木蘭詩》是晉人擬古樂府,故高者上逼漢、魏,平者下兆齊梁。如「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尚協東京遺響,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齊梁豔語宛然。又「出門見夥伴」等句,雖甚樸野,實自六朝聲口,非兩漢也。(《詩藪》內編卷三)

陳祚明:木蘭詩甚古。當其淋漓,輒類漢魏,豈得以唐調疑之。此詩章法脫換,轉掉自然。凡作長篇不可無章法,不可不知脫換之妙。此詩脫換又有陡然竟過處,無文字中,含蓄多語,彌見高老。(《采菽堂古詩選》)

沈德潛:事奇語奇,卑靡時得此,如鳳凰鳴,慶云見,為之快絕。(《古詩源》)

賀貽孫:敍事長篇動人啼笑處,全在點綴生活。如一本雜劇,插科打諢,皆在淨醜。《木蘭詩》有阿姊理妝,小弟磨刀一段,便不寂寞,而「出門見夥伴」,又是絕妙團圓劇本也。(《詩筏》)

湖南永州八中周志恩

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它叙述的是女英雄木蘭代父從軍,經過浴血奮戰,立下赫赫戰功,最終辭官還鄉與家人團聚的故事。作者將女主人公放在北方少數民族之間的一場戰爭的背景中加以刻劃。作者的創作意圖不在于對這場戰爭本身作全方位的描述,而只是將它作爲抒寫一種思想認識的媒介。因而整首詩作在時間上有大跨度,在地點上有大轉移,在人物上有大變換,大場面上有大鋪叙。詩作對木蘭從軍的緣由、準備、戰地的艱辛生活以及立功回朝、自請還鄉等情節,都有簡潔而必要的描述。作者借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表達出對古代婦女潜在智慧與卓越才能的充分肯定,對古代婦女在獲得與男子同等條件下能够發揮出杰出的聰明才智,立下卓越功勛表示極大的欣喜與敬佩。爲突出創作主旨,詩作大量使用排比句,以風趣的鋪叙渲染出或緊張或熱烈的場面氣氛,還特別注意句子的押韵、對偶句的使用,使得詩句流麗,音韵鏗鏘,詩風明朗生動,質樸剛健。這樣詩作以輕快明朗的剛健筆調刻劃出木蘭有血有肉、光彩照人的女中豪杰形象,流露出作者的喜悅心情與激情贊賞。

詩作以木蘭的停機「嘆息」引出「可汗大點兵」的事由。「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極寫國家局勢之嚴峻,前綫形勢之吃緊,急需補充大量兵員。可是家庭的現狀却是「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讓年邁的「阿爺」走上慘烈撕殺的戰場,木蘭實在不放心也不忍心,可家中實在沒有能够頂替「阿爺」的男兒,怎不叫人煩惱?「可汗大點兵」的背景爲木蘭代父從軍、發揮其潜在智慧與才能提供了契機。可是,在「男治乎外,女治乎內」的封建禮法約束下,婦女是不能隨便在外抛頭露面的。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非一般女子所能爲,更非一般女子所敢爲。它需要非凡的膽識與勇氣。在國家安危面前,木蘭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毅然作出抉擇:「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征」。在沉重的「嘆息」中作出這一决定,既表現出木蘭孝順父母、關心體貼年邁的「阿爺」的兒女柔情,又昭示出木蘭深明大義、顧全國家大局、敢于浴血衛國的赤子情懷。作者對女主人公這種在國家、民族面臨危急存亡的緊要時刻敢于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的英勇行爲是由衷贊賞的,因而以歡快的筆調,整齊的排比句將木蘭「替爺征」的準備工作寫得緊張急切而井然有序:「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裏既渲染出家庭氣氛的緊張熱烈,也寫出了木蘭的義無反顧與內心的激動喜悅。「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旦辭爺娘去,暮至黑山頭……」的排比句式,極寫征途的遙遠、軍情的緊急、行軍的匆忙神速;「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的反復咏嘆,則是真切刻劃木蘭在生活的驟然變化中産生的微妙心理。這裏既有她熱血沸騰、氣概豪邁的一面,渴望奔赴沙場,殺敵衛國,也有她緊張擔憂、思親戀家的一面,她畢竟還是閨中少女,未曾遠出家門,更兼這次代父從軍是隱匿了女兒身份、有違于「女治乎內」的社會禮法。作者細膩地刻劃木蘭這種特定情境下的微妙、複雜的心理活動,能够真實而立體地再現木蘭形象,豐富其英雄性格。木蘭倘若就此打退堂鼓,溜之大吉,本是符合當時社會的正統要求的,只會受到稱贊,而不會遭責難。但木蘭開弓沒有回頭箭:「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她抓住這次能與男子一樣顯示自己身手的難得機遇,以矯健豪邁氣概奔赴戰場,將一顯自己女兒身手的可能真正變成現實。「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是作者特意爲歷經漫長邊地生活的女英雄留下的一幅星夜巡邏的剪影,其中傾注著作者對這位浴血衛國的巾幗英雄的無限敬意。在紛飛戰火中,木蘭與她的男性夥伴們一道守邊禦敵,衝鋒陷陣,經受了各種摔打錘煉,她的潜在智慧與作戰才能也因此得以充分展示和發揮。「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漫漫征戰中木蘭立下赫赫戰功,終于凱旋受到天子隆重接見。這是她以「男兒」身份受到天子特別的重視、賞識與嘉獎,倘若她的「女兒」身份能够公開的話,不知人們對立下如此卓越戰功的她會怎樣刮目下待。只可惜當時的木蘭絕不能公開自己的身份。

木蘭最終「不用尚書郎」,是因爲她自有秘密在,確有難言之隱,不能就官受祿。天子不知底裏,木蘭不便明說,這是頗有戲劇意味的。無論如何,立功回朝,受到天子的接見與獎賞,這本身便是當朝最高統治者對這位巾幗英雄潜在智慧與才能的直接肯定。木蘭最終坦然辭官謝賞,一心只想回歸故里,依舊過自己樸實的農家女生活。踏上解甲還鄉道路是時勢使然,別無選擇,木蘭及其家人對此有清醒認識,因而無悔亦無怨。作者對此結局也無异議,所以滿懷喜悅之情,著意描寫木蘭與家人團聚的動人場面。這裏既有家中爺娘「相扶將」、阿姊「理紅妝」、小弟「磨刀霍霍向猪羊」歡樂氣氛的渲染,又有木蘭歸家後喜不自禁地開東閣門、坐西閣床、著舊時裳、理雲鬢、帖花黃的激情流露,更有同伴「皆驚忙」的烘托。「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的夥伴們的「驚忙」更增添了故事的戲劇性。夥伴們的「驚忙」既是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那麽長時間而未被發現破綻的謹慎、機敏的驚奇,也是對木蘭敢于代父從軍的過人膽識與無畏勇氣的欽佩,更是對女兒身的木蘭在漫長征戰生涯中表現出來的杰出智慧、非凡身手、卓越才能的由衷贊嘆。

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叙寫完了,作者還沉浸在極大的喜悅之中,木蘭代父從軍的經歷點燃了作者的思想火花,激蕩著作者敏銳的心靈,他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在詩作最後以兔子同跑,難辨雄雌的奇妙比喻,鮮明而形象地揭示其創作主旨:「雄兔脚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這一妙趣橫生的比喻令人玩味不盡。木蘭在國家、民族面臨危急存亡的非常時期,在「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的特殊情况下,秘密從軍,這一偶然的機遇使她與男兒們一道浴血沙場,殺敵衛國,使她發揮了自己作爲普通婦女潜在的智慧和才能。作者由此欣喜地認識到只要爲普通婦女提供能與男子一樣擁有施展才能的平等機會,她們絕不會差到哪里去!因爲婦女們本來就富有聰明智慧與杰出才能!儘管作者還未能象明朝末年的人那樣用「海內靈秀或不鐘男子而鐘女子」明確大膽地說出來,但作者確實借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充滿激情地爲古代婦女的潜在智慧與卓越才能唱出了一曲動人的贊歌。〖本文刊于《語文天地》2002年第12期。〗























5









献花(0)
+1
(本文系南靖草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