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墨香浸濡 2015-06-14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小学部一年(3)老师      钟金秀

    教学情境的创设,它作为联系数学与生活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而引导的方法之一就是创设情境。根据一学期的教学我了解到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比较关注“有趣、好玩、动态、新奇”的事物,所以我认为一年级适合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只有把数学的自身特点与学生的心理规律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以下是本人在一学期的教学期间参透的一些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境创设。 

一、问题情境创设

    探究始于问题,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生动、张弛有度的和谐气氛。因此,教师应将学习的内容设置在问题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疑问。例如,教学“0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先提问上节课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数?让学生数一数。继续追问:“这5个数里谁最大?谁最小?”学生大多都会回答最大的是5,最小的是1。再继续追问:“你知道还有比1小的数吗?”学生积极思考后,同时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会很兴奋而又自豪的回答:“0”。我继续解释:“确实有0这样一个数比1小”,同时问:“那么你知道0能表示哪些意思吗”?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带着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和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愉快地参与到新知的学习活动之中。

二、操作情境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小学生的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动手操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际操作活动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它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对技能知识内化起了很大作用。为此,我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去探索、发现。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例如教学《11-20各数的组成与读写》时,我在课前已经为每位学生准备了20根小棒。让学生利用这些小棒来探索2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人手一个计数器学具,在认识计数器后根据小棒的摆法,通过自己动手在计数器上播出11、16、19、20等数。大家积极探索、交流方法与想法。在这摆小棒、拨算珠的过程中,学生人人动手,各个动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真正做到爱学、乐学。

三、 生活情境创设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果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小学生很多时候面对的只能是一串串的枯燥数字、无穷无尽的抽象形式,等待他们的仿佛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从而越来越不愿意学习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例如在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的这一单元时,我多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在教学《1-5各数的认识》时,我采用了小朋友庆祝即将来临的教师节的场面,让他们从图中观察并数出各种人或事物的数量。学生对教师节都很熟悉也感兴趣,就兴趣十足的数了起来。课中我还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他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许多。再如在教学《认识几和第几》时,我创设了放学排路队的生活情境,即能让学生很好的认识几和第几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每个人都能有话说。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挖掘学生身边有价值的数学事实。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的空间,进而帮助理解数学知识。

四、故事情境创设

    爱听故事是每个人儿童时期最大的天性。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寓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吸引学生,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让学生在充满童真、童趣的奇妙世界中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因此,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情境编成简短的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我在上《有关0的加减法》的一课中,我首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各准备了3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三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可高兴了。中午老大吃了1个桃,老二吃了两个桃,而老三呢,一口气就吃了3个桃,小朋友们猜猜看,它们晚上各吃几个桃”?学生们积极思考后,大多会自豪的回答出老大吃2个,老二吃1个,而老三吃0个。从而引出了来本节课的课题。本节课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 游戏情境创设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10的分与合》一课,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藏宝袋,里面装了许多漂亮的弹珠,我现在想请两个同学上来和老师一同玩猜弹珠的游戏,规则是:只要一个同学从袋中摸出几颗弹珠,老师就能猜出里面还剩几颗,同学们相信吗?另一个同学负责数袋中的弹珠数来验证,谁先来考考老师……”经过几次试验,学生被我的“快速抢答”吸引住了,学生眼里充满疑惑,心想:老师到底用什么绝招呢?一种急于揭谜的心理油然而生,这样,学生的一股探究的火花被激发出来。我这样导入到新课,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再如: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我创设了摸物体猜形状的游戏,学生们乐此不疲,不仅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又进一步加深了对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的特征的认识。如本学期教学中还创设了“对口令”、“找朋友”、“邮递员送信”、“摘苹果”等游戏。因势利导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创设有效的、适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不能过于的追求教学情境的创设,一些缺乏真实性,只追求形式化教学情境是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教学情境,不要把它当成课堂的“装饰品”,而是要在教学情境的“思考性”上多琢磨琢磨,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