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碱类药物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渐近故乡时 2015-06-14

 

茶碱类药物应用于临床尽管已有半世纪之久,特别是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ICS)和 β2 受体激动剂广泛应用于哮喘临床治疗并取得很好的疗效后,虽说茶碱类药物在哮喘治疗中的临床地位逐渐退至第三、四位,但茶碱类药物在我国某些地区至今依然作为主要的平喘药物。


作者:李贺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根据我国大量的临床应用报道,此类药物只要严格掌握适当应用方法,仍可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由于茶碱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安全治疗窗窄,其应用的注意事项应得到广泛重视。


茶碱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支气管扩张作用


  茶碱在其浓度为 10 ~ 20 mg/L 时,对支气管平滑肌具有直接的扩张作用。茶碱通过非特异性地抑制磷酸二酯酶 (PDE) 活性,提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 的水平,升高 cAMP /环磷酸鸟苷 (cGMP)比值,抑制细胞内钙离子内流,促进钙离子外流,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从而扩张支气管平滑肌。


  抗炎作用


  治疗量(>10 mg/L) 的茶碱可以拮抗腺苷引起的诸如组胺、白三烯(LT)、肿瘤坏死因子(TNF) -α、 粒细胞 -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肥大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浸润及诸如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等介质的释放,亦可以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凋亡;


  近年研究表明低浓度茶碱(5 ~ 10 mg/L)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茶碱类药物的种类  


  1)氨茶碱:为茶碱和乙二胺的复合物,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增强呼吸肌收缩力、舒张冠脉、增加肾血流量及中枢神经兴奋等作用。口服完全吸收,用药后1~3 h血药浓度达峰值。


  成人口服每次0.1~0.2 g,一日0.3~0.6 g,极量一次0.5 g,一日1 g。


  成人静脉每次0.25~0.5 g,一日0.5~1g,极量一次0.5 g,以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稀释后滴注。


  2)多索茶碱:对磷酸二酯酶有显着抑制作用,其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作用较氨茶碱强10~15倍,并有镇咳作用,且作用时间长,无依赖性,不影响心功能。


  3)二羟丙茶碱(喘定):平喘作用与氨茶碱相似,对胃肠刺激较小,心脏兴奋作用仅为氨茶碱的1/10~1/20。


  4)茶碱控释片:含无水茶碱100 mg,药理学及适应症同氨茶碱。


茶碱类药物在急性哮喘中的应用原则  


  1)如果患者以前没有接受茶碱类药物,首剂应给予负荷剂量。如氨茶碱5 mg/kg静点,15~30 min滴完。


  2)在给予负荷剂量后,以0.6 mg/kg/h的剂量用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


  3)遇降低氨茶碱清除率的因素,如应用西米替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喹诺酮类药物,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脏疾病等,应降低输注氨茶碱的剂量。


  4)遇心动过速和快速性心律失常时,应暂停使用氨茶碱。


  5)所有已用过氨茶碱药物的患者,给予负荷剂量以前,应先测定血氨茶碱浓度。通常给予维持剂量,以维持血清插件浓度范围6~12 ug/ml较理想,可减少茶碱毒性。根据一般经验,给予氨茶碱1 mg/kg,增加血清茶碱血药浓度约2 ug/ml。

临床应用注意要点  


  监测血药浓度


  茶碱的支气管扩张作用与血清浓度 (5 ~ 20 mg/L)呈对数相关,最佳反应浓度为>10 mg/L,但>20 mg/L即会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茶碱的静脉滴注维持量为0.6~0.8 mg/(kg·h)。


  了解其不良反应及防治


  茶碱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常见的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心血管系统症状(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兴奋、谵妄、精神失常、惊厥等),发生率与其血药浓度密切相关。


  当血药浓度超过16 mg/L 时,可出现轻度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有胃肠道不适、恶心和呕吐等;


  当血药浓度超20 mg/L 时,部分患者可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当血药浓度超过40 mg/L 时,所有患者均出现中毒症状,可危及生命。


  在快速静脉推注氨茶碱时屡有引起猝死的报道,临床应用时一定要避免快速静脉注射。监测血药浓度,避免出现中毒浓度是防止发生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叶伶,金美玲。 茶碱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J]. 世界临床药物,2009,01:23-26.

[2] 新编药物学(第十七版)。陈新谦。金有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