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部史鈔類書目

 博书润雅 2015-06-16

【四庫全書_ 史部_史鈔類典籍】
○史鈔類
帝魁以後書,凡三千二百四十篇,孔子刪取百篇。此史鈔之祖也。《宋志》始自立門。然《隋志·雜史類》中有《史要》十卷,注“漢桂陽太守衛颯撰,約《史記》要言,以類相從”。又有《三史略》二十卷,吳太子太傅張溫撰。嗣後專鈔一史者,有葛洪《漢書鈔》三十卷、張緬《晉書鈔》三十卷。合鈔眾史者,有阮孝緒《正史削繁》九十四卷。則其來已古矣。沿及宋代,又增四例。《通鑒總類》之類,則離析而編纂之。《十七史詳節》之類,則簡汰而刊削之。《史漢精語》之類,則采摭文句而存之。《兩漢博聞》之類,則割裂詞藻而次之。迨乎明季,彌衍餘風。趨簡易,利剽竊,史學荒矣。要其含咀英華,刪除冗贅,即韓愈所稱記事提要之義,不以末流蕪濫責及本始也。博取約存,亦資循覽。若倪思《班馬異同》惟品文字,婁機《班馬字類》惟明音訓,及《三國志文類》總匯文章者,則各從本類,不列此門。

書名 / 目錄 / 選單提要
兩漢博聞

△《兩漢博聞》·十二卷(兩淮鹽政采進本)明

嘉靖中黃魯曾刊本。不著撰人名氏。案晁公武《讀書志》,乃宋楊侃所編也。侃,錢塘人,端拱中進士,官至集賢院學士。晚為知制誥,避真宗舊諱,更名大雅。是編摘錄前後《漢書》,不依篇第,不分門類。惟簡擇其字句故事列為標目,而節取顏師古及章懷太子《注》列於其下。凡《前漢書》七卷、《後漢書》五卷。雖於史學無關,然較他類書采摭雜說者,究為雅馴。《後漢書》中間有引及《前漢書》者,必標顏師古字。而所引梁劉昭《續漢志注》,乃與《章懷注》無別,體例未免少疏。至所列紀傳篇目,亦往往多有訛舛。然如《四皓》條下引《顏師古注》曰:“四皓稱號......


通鑑總類 第一冊

通鑑總類 第二冊

△《通鑒總類》·二十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宋沈樞撰。樞字持要,德清人,紹興間進士,官至太子詹事、光祿卿,諡憲敏。是書乃其致仕時所編。取司馬光《資治通鑒》事蹟,仿《冊府元龜》之例,分為二百七十一門。每門各以事標題,略依時代前後為次,亦間採光《議論》附之。所分門目,頗有繁碎。如《賞罰》門外又立《貶責》、《功賞》二門,《外戚》門外又立《貴戚》一門,《近習》門外又立《寵倖》一門,《隱逸》門外又立《高尚》一門,《積善》門外又立《陰德》一門者,不一而足。又如安重榮奏請逾分不過驕蹇,乃以此一條別立《僣竊》一門,則配隸不確。東周下迄五代,興廢不一,乃獨取申徹論燕必亡、黃泓論燕必複二條,立為《興廢》一門,則疏漏太甚。然《通鑒》浩博,猝難盡覽。司馬光嘗言惟王勝之曾讀一過,餘人不能數卷即已倦睡。則采摭精華,區分事類,使考古者易於檢錄。其書雖陋,亦不妨過而存之也。嘉定中鋟版潮陽,樓鑰嘗為之序。元至正中浙江行省重刊,周伯琦又序之。二人皆博物君子,而肯以文章弁其首,殆以操觚數典,尚有一壺千金之用歟。


南史識小錄

北史識小錄

 

△《南史識小錄》·八卷、《北史識小錄》·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沈名蓀、朱昆田同編。名蓀字澗芳,錢塘人。昆田字文盎,秀水人,彝尊之子也。是書仿《兩漢博聞》之例,取《南北二史》,摘其字句之鮮華,事蹟之新異者,摘錄成編。不分門目,惟以原書次第臚列,而各著其篇名。亦不加訓釋,惟摘取數字標目,以原文載於其下,著是語之緣起而已。《文獻通考》載陳正敏之言曰:李延壽作《南北史》,粗得作史之體。故《唐書》本傳亦謂其刪略穢詞,過本書遠甚。然好述妖異兆祥謠讖,特為繁猥。又引司馬光之言,亦謂李延壽《書》於禨祥詼嘲小事,無所不載。蓋自沈約《宋書》以下,大抵競標藻采,務摭異聞,詞每涉乎儷裁,事或取諸小說。延壽因仍舊習,未盡湔除,宜為論者之所惜。然揆以史體,固曰稍乖,至於賦手取材,詩人隸事,則樵蘇漁獵,捃拾靡窮。此譬如柟瘤為病,而制枕者反貴其文理也。名蓀等擷其精華,以備選用,使遺文瑣事,披卷燦然。其書雖作自近人,其所採錄則皆唐以前事,與《藝文類聚》諸書約略相似。存以備考,愈於冗雜之類書多矣。


史鈔類典籍全部完成

──右“史鈔類”三部、四十八卷,皆文淵閣著錄。

IE 1280 x 800 E-Mail:大家藝文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