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式文化观澜】江西:化物天宝,人杰地灵~

 昵称25333306 2015-06-16
江西,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是“形胜之区”。江西省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 江西山清水秀,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李白曾在庐山咏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绝唱。下面带领大家感受一下江西的文化习俗~

1饮食文化习俗

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四季气候为春多梅雨、夏炎热、秋干燥、冬潮冷。山区地带更为湿润,由于特殊的环境气候所致,江西人的饮食习惯中也是多喜香辣和偏爱咸鲜,口味注重浓郁,菜肴形成的特色颇具鲜明。《后汉书》中的《豫章记》称江西“嘉蔬精稻,擅味八方”。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曾记载江西名菜“粉蒸肉”。南昌以赣菜为其主流菜系,酥烂脆嫩,鲜香可口,咸辣适中。滕王阁上王勃欣命“洪都鸡”,白居易感怀“思乡鱼”,朱元璋饿吃“流浪鸡”,都是赣菜与名人的佳话。


江西主要著名的风味菜点有:豫章酥鸡、 五元龙凤汤、三杯仔鸡、瓦罐汤、香质肉、冬笋干烧肉、藜蒿炒腊肉、上饶汤粉、信州腊肠、原笼船板肉、浔阳鱼片、炸石鸡、兴国豆腐、米粉牛肉、金线吊葫芦、信丰萝卜饺、樟树包面、黄元米果、米粉蒸肉、豆泡烧肉、八宝饭、井冈山烟笋、南昌狮子头、南昌炒粉、南安板鸭、贵溪捺菜、宜丰土鸡等等。


2传统艺术文化

江西采茶戏

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是江西省各地采茶、花灯等汉族民间歌舞小戏的统称。最初为茶农采茶时所唱的采茶歌,后与汉族民间舞蹈相结合,形成了载歌载舞的采茶灯。每逢灯节或收茶季节,茶农常用这种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因以茶篮为道具,亦称“茶篮灯”。后来,内容、唱腔、表演形式不断丰富,逐渐发展成为活跃于广大农村的采茶戏。


赣剧

是江西传统的地方代表性剧种,赣剧是江西省的汉族赣语戏曲剧种之一。源于元末明初我国南戏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迄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弋阳腔发源于江西弋阳县,亦称“高腔”。曲调高亢激越,粗犷奔放,所演剧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连台戏为主,加之它善于“错用乡语”,即能入乡随俗,故在明代便风行全国,并由此产生出很多不同的流派如青阳腔、义乌腔、徽州腔、京腔等。清代以来,赣剧在弋阳腔的基础上,吸取了昆腔等诸腔,在艺术表演方面,注重程式化的同时,仍保持了接近生活、细腻逼真的特点,传统剧目,包括联本戏和折子戏,共有三百多种。


串堂

是一种汉族民俗音乐艺术形式,流传于赣东北地区(江西上饶一带),为群众喜闻乐见。从事这种汉族民俗音乐的组织,叫'串堂'班社。其成员都是业余的,平时该干啥干啥。有人邀请,他们就聚集起来,走村串户,堂前一坐,吹吹打打,说说唱唱,故名'串堂''打串堂'。一个'串堂'班社,少则五六人,多则十几人,人人都能吹拉弹唱、敲击演说。


3求子习俗

江西南昌地区的求子习俗很具地方特色。古代的南昌在西湖区的中心处有一高士桥(现称高桥),高士桥有石柱栏杆12根,每年八月十五之夜,妇女们或相约,或独行来至高士桥上,待月至中天,便用手在高桥两旁的石柱上抚摸,甚至纳入怀中或跪拜,据说如此这般便可生男孩。

清代刘一峰曾作《高桥行》诗一首,可窥当时拜月求子盛况。诗曰:

高桥月明当夜半,前呼后呼女郎伴;

传言拜月过中秋,便好生儿嫁石头。

现高士桥早已拆除,仅留下一条叫“高桥”名称的街道,这古老的求子习俗也随着为现代文明所淹没。


4景德镇瓷业习俗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伴生物。考古调查资料显示,景德镇自五代小规模地生产瓷器,景德镇瓷业习俗也当始于五代。宋代,景德镇瓷业遥步发展到“村村窑火,户户陶蜒”的规模,景德镇瓷业习俗已具雏形。元代发明了“二元配方法,创制出精美优雅的青花瓷,极大地促进了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景德镇瓷业习俗。明、清以后,由于皇室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厂,加之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刺激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蓬勃发展。

【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