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教杂说”之六十三:《家长要理解父母之爱的真谛》

 黑河图书馆0 2015-06-16

  医院里的一幅感人的“爱子图”

  2005年十月份,我每天都到中日友好医院陪护生病住院的原夫人。为了近便,也因为我喜欢孩子,便经常穿越医院的儿科诊室的楼道。

  在楼道里,每天我都能看到有很多的爸爸妈妈,守护在正在输液的孩子身边。输液的孩子,年龄大的是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学龄前儿童。

  我的儿女虽都已成家,但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孩子。我有好多年没有看到孩子输液的情景了,更没有一下子看到那么多小孩子输液的情景。我很好奇,不由得俯下身子,关爱地看看扎在孩子手背上的针头。

  我惊讶地发现,给孩子输液的针头,比给病人打针用的针头要粗好多。那么粗的针头,扎在孩子们那果冻似的细皮嫩肉上,着实让人心疼。

  我头脑中不由自主产生的第一反应是:这些当爸爸妈妈的,可真够狠心的!这么小的孩子,生病吃点儿药,不就结了吗?输什么液呀!真是的。

  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下意识地抚摩了一下自己也不大舒服的手背,越摸越觉得不舒服。

  有一次,我刚要走过儿科门诊室的那一刹那间,突然停住脚步,回头定睛一看,发现那些爸爸妈妈们,守护在孩子身边,一个个满脸都是慈祥、爱怜。有的抚摩着孩子的手臂,有的抚摩着孩子的头,有的把孩子搂在自己的怀里亲吻着。

  见此情景,我的头脑突然闪现出另外一个反应: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爱子图”啊!

  貌似“害”之,实则“爱”之

  我想,能忍心让大夫把那么粗的针头,扎在孩子细皮嫩肉的手背上,这不是冷酷无情的“残忍”,这是真心实意的爱怜;这不是“虐待”,而是疼爱,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疼爱。

  孩子生病,病在孩子“身上”,疼在父母“心上”,做父母的没有不心疼的。

  心疼怎么办?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赶紧带孩子到医院看病、治病,这是最明智、理性的选择。药是苦涩的,难以下咽;打针、输液是疼痛的,孩子要忍受,难道父母不知道吗?他们都知道。可为什么还忍心让小小的孩子品尝苦涩、遭受疼痛呢?因为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忍受病痛的折磨。

  要说吃药还好一点儿,一说打针,十有八九的孩子都要惶恐地哭闹、挣扎,避之不及。至于输液,那么粗的针头要长时间地插在手背上,孩子们更是惊恐万状,心惊肉跳,立马会拼命争脱,要逃之夭夭。

  假如孩子不想吃药,父母心慈面软:“好,咱们就不吃药”;孩子怕打针,父母就迁就放任:“好,咱们就不打针”;孩子怕输液,父母就由着孩子:“好,咱们就不输液。”一句话:“有病,咱们不治了!”

  有这样的父母吗?恐怕没有,普天下一个也没有。要是有这样百般迁就放任的,除非是父母心理上有毛病或是弱智,或是根本就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其它的解释。

  “性命攸关”的问题上下得去手

  普天下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然而,究竟什么是爱的真谛?做父母的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那么清醒,认识得那么清楚。

  孩子生病时,一般做父母的还比较清醒,发现孩子生病,会立刻到医院看病、治病,该吃药吃药,该打针打针,该输液就输液,该手术就手术,毫不犹豫。那是因为孩子生病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不容你含糊,不容你犹豫。为了孩子的健康平安,必须牺牲孩子眼前的利益,就是让孩子暂时吃一些苦头,也在所不惜,觉得这样做值得。

  有一次,在中日友好医院里,我真切地看到了一个令人惊心动魄、毛骨悚然的一幕:

  大夫要给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子扎针输液,那孩子一见那粗粗的针头,便玩命地号啕大哭,极力挣扎逃避。孩子的爸爸妈妈先是好言相劝,信誓旦旦地许诺输完液买好吃的,买好玩的玩具;但那孩子死活就是不让大夫扎针,怎么办?

  只见那爸爸妈妈只是眼睛对视了一下,一句话也没说,没有丝毫地犹豫,两个大人,四只大手,便死死地搂住孩子的双手和双脚。不管孩子怎样哭闹、挣扎,父母毫不让步,并且粗声粗气地训斥着,硬是跟大夫配合,强制把那粗粗的输液针头,扎进孩子的细皮嫩肉里。

  这“貌似”残忍,“貌似”虐待,却充分体现了父母对孩子非常深沉的疼爱。

  在非“性命攸关”的问题上往往迁就放任

  然而,在不是“性命攸关”的问题上,做父母的往往存在着严重的侥幸心理,做出不该让步的让步,丧失理智,迁就放任。

  比如,临睡觉前孩子要吃糖果,父母知道不该吃,可孩子又哭又闹,不让吃不不干,为了息事宁人,做父母的只好无可奈何地做出了让步;

  吃饭时,孩子只吃肉不吃菜,或是吃饭挑食,管教他、纠正他,他就不吃饭,父母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为了不让孩子挨饿,只好放弃原则;

  孩子对人没有礼貌,或出言不逊张口骂人,父母“软硬兼施”,要孩子认错、检讨,孩子就是任性不认错,为了应付眼前尴尬的局面,父母只好替孩子认错、检讨;

  家里来了小朋友,父母让孩子拿出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玩,孩子就是不让,无论怎么哄也不成,父母无计可施,只好不了了之,迁就放任,放弃要求,等等。

  这些情况,在很多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为了孩子眼前的、暂时的利益,往往以牺牲孩子长远的、根本的利益为代价。这种做法,反映家长是很没有远见的。

  中国古人揭示的父母之爱的真谛

  中国古人对父母之爱的认识非常深刻。在很早的时候,就懂得父母怎样做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在《韩非子》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他说,据传说,婴儿头疼,是因为长时间不剃头所致,及时剃头,就可以减轻头疼;孩子脖子上长了疖子,不挤出脓血,就好不了,把脓血挤干净了,很快就会痊愈。

  这个道理,大人明白,但给小孩子讲不清楚,就是讲清楚了,孩子也不会明白。怎么办?

  遇到小孩子头疼或长疖子,只能是强制治疗。由父亲紧紧抱住孩子的双手和双脚,由母亲下手给孩子剃头或生挤脓血。孩子由于害怕、疼痛,肯定是“啼哭不止”,拼命挣扎、反抗。

  这是为什么呢?韩非说,这完全是因为:婴儿不知犯其所小苦而致其所大利也。”

  就是说,小孩子不懂得“苦口良药利于病”,吃小的苦头可以获得大的利益的道理。

  但大人必须懂得。在孩子的眼前的、暂时的利益跟长远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为了孩子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家长要舍得牺牲孩子眼前的、暂时的利益。这才称得上是有“远见卓识”。

  这就是父母之爱的“真谛”,父母之爱的辩证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