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李经梧大师

 若水太极 2015-06-16

吕德和在纪念李经梧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来宾、领导,尊敬的各位同门和武林同道:

今天,是一代武术大家、我们共同的太极恩师李经梧先生诞辰95周年、逝世10周年的纪念日。主持人邀请我代表李经梧的弟子发言,我既感到非常激动,又感到忐忑不安。激动的是,这次纪念大会如此隆重、如此庄严,并能够在首都北京召开,这本身的意义非常重大;不安的是,10年前一代大师阖然辞世,10年间一片空白难以添补。尽管身为李经梧大师的弟子和学生以及武林同道,我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继承武林前辈遗志,弘扬中国文化传统,但是时空已变,人世沧桑,中华武术昂首世界之林的愿景仍任重而道远。今天,广大武林同道聚集一堂,缅怀先师,这本身就说明了我们中华武林有一个非常好的文化传承和传统——尊师重道、精诚团结、热爱民族、弘扬传统、坚韧不拔,天下武林是一家。为此,我谨代表李经梧先生的入室弟子向各位专程而来的领导、嘉宾、同门前辈、各门拳家和媒体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我的恩师李经梧是一位平凡的忠厚长者,也是一位淳朴正直、武德高尚、技艺精湛、名重一时的武林前辈。习武之人能够在习武之初就与他相识,并进而能够成为他的入室弟子,学拳的一点一滴都得到大师的身传口授,这使我感到三生有幸。传统文化注重师承,起步阶段幸遇明师,我感到这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1972年,刚满17岁的我刚被分配的河北省第二疗养院工作,就被组织派送到时在气功疗养院任太极拳导师的李经梧先生那里专修太极拳,以便胜任将从事的体疗工作,因此,我就和中华武术中的传统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源。需要说明的是,我的许多师兄弟跟我的情况相类似,他们在北戴河的各大疗养院从事体疗工作,跟李经梧先生学拳,不仅顺理成章,而且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京城人才济济、藏龙卧虎。李经梧就是名震京华的“太极五虎”之一。正是因为李经梧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调任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工作,才将京城的传统太极拳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北戴河,使这个避暑胜地又成为了一个著名拳乡。经过40个春秋的辛勤耕耘,李经梧的入室弟子近百人,亲传学生上万名,他们从北戴河走向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各地,可谓“弟子满天下、桃李尽芬芳”,李经梧先生也被媒体盛誉为“太极巨擘,武林青松”。

缅怀跟恩师学拳的日子,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先生虽为一代名手,但却丝毫不摆大家的架子,礼貌待人,和蔼可亲。老师在教拳时,不仅细致地教功夫,更注重传承武德修养,而且他老人家本身率先垂范,为我们习武之人做出了好榜样。我曾亲耳听到许多本门前辈和武林同道对李经梧先生的非常一致的高度评价——“功夫高、德行好”;我也亲身体会到了老师一贯质朴无华、古道热肠的为人。李经梧老师青年时代在北国冰城、在黄浦江畔屡屡出手严惩恶徒的义举早已有口皆碑,他老人耄耋之年在北戴河以技折服国外挑战者的趣事也为武林广为流传。但我们身边的弟子感触更多的是老师普通生活的一面。平凡之中见纯真,现仅从两个方面叙述恩师的为人。

1.恩师对同门师兄弟情同手足、非常关爱。天津的有位郭文彦师叔,他与李经梧老师是秘宗拳的师兄弟,郭师叔的陈式拳和吴式拳一直由李经梧老师代师传授。一段时间郭师叔没有掌握太极拳的劲路时,老师非常着急,但是仍然长期耐心指导。终于有一天郭师叔开悟了,他很兴奋,专程向他的师兄李经梧汇报,老师立即验证,两位老前辈当场互相试手果然感到郭师叔长功夫了,老师非常高兴,当即设宴向郭师叔表示祝贺,从来滴酒不沾的老师,那天竟然喝醉了。老师在陈、吴两门中威信极高,不仅对每位师爷都尊重有加,而且对同辈分的师兄弟也倍家关爱,谁有了难处老师都能急人所急,予以帮助,谁有了成绩老师都高兴并由衷祝贺。有的师叔过世了,老师因年迈不能亲自前往,但他老人家一定派弟子前往表达哀思,尽同门之礼。

2.恩师对晚辈教功育人,呕心沥血。李经梧老师先后在山东、北京、河北的拳坛辛勤耕耘60 余载,所教学生逾万人,亲传弟子数以百计。老师门风严谨,首重武德。前来习武的弟子和学生,凡得到李经梧先生口授身传者,无不受到武功、武德方面的教益。有一位学生家有常年卧床的老父,经济非常困难,他只能在工作之余一边照料年迈的老父一边坚持练拳。有感于这位学生甚至不惜耽误个人的婚事也要对父辈尽孝心的义举,李经梧老师破例收他为徒,肯定了这位学生恪尽孝道的传统美德。

其实,中华文化的许多传统美德在我们老师的身上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老人家在功艺、功德的传授上,不辞辛苦、率先垂范;在为人处世上,淡泊低调,不求名利;在工作上尽职尽责、在武坛上默默耕耘。他是河北武坛的及时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是中华武林的不老松——枝繁叶茂傲霜立,风吹日晒更峥嵘。

各位武术方家和太极同仁,大家知道: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向来是“文事武备、不可偏废”,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中华武术曾伴随着少林寺、武当山的英名远播海外,中国功夫的内涵已为海外知音所景仰、钻研并发展成为相关的竞技运动。但是,作为武术的故乡,我们在弘扬传统、推陈出新方面做得还不够,这一点,恩师在世时也深深忧虑。十年过去了,又有一些武林前辈相继离开我们,但是他们把习武的精神留存了下来,把尚武的希望留存了下来。我们后来者有理由踏着他们的足迹前进,有责任把前辈开创的事业进行下去!

今天,在老师辞世十周年之际,在他老人家前半生生活、工作和成名的地方,我代表我的师兄弟老师说一句话:“尊敬的老师,您安心吧,我们会勤修您传承的功夫和武德,会把您辛勤奉献的汗水和心血,化作中华武林的一片新绿!”

李树峻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敬爱的我的家父的生前友好——我的师叔们,亲爱的我的父亲的学生弟子——我的同门师兄弟们,女士们、先生们:

在家父诞辰95周年、逝世10周年的日子里,在“五一”佳节到来的时候,诸位不顾休息、不辞疲劳,风尘仆仆、远道而来,为纪念一位武林人物,为追思一段难忘的历史,也为一代大师尽一份怀念之情。作为李经梧先生的儿子,李树峻我代表先生的家人和后代,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发自肺腑的感激!

在这里,请允许我首先向德高望重的徐才先生以及武术界的各位领导表示感谢!耄耋之年的徐才先生不仅仍然为中华武术的推广普及而奔波操劳,而且还亲自过问《李经梧太极人生》一书的出版事宜,并在百忙中阅读全书和亲笔为该书作序。

我还要感谢冯志强师叔、李秉慈师叔、翁福麒师叔的到来,他们都是我父亲的陈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的同门师弟,生前友好。他们都曾与家父同门练功,亲密接触,传成武学,他们也都是家父功夫、功德的见证人。

我当然还要特别指出和感谢家父的入室弟子、著名书画家梅墨生先生我的好师弟,是他发起和一手操办了这次规模盛大的纪念活动。我的这位师弟还凭借一己之力、凭借着他的影响力找到了上世纪50年代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由家父演练的首部太极拳教学的科教片资料。墨生师弟你辛苦了!还有,为纪念你们老师远道而来的全体同门师兄弟门,你们辛苦了!树峻在此有礼,向各位太极同门、武术同道表示感谢!

作为李经梧的儿子,我很自豪有这样一位曾经是叱咤武林的父亲,我很荣幸自己亲历了一段历史,见证了京华武术的一座座高峰。我还清楚地记得赵铁庵师爷、陈发科师爷、王子英师爷、杨禹廷师爷、胡耀贞师爷等武术老前辈们的音容笑貌。家父向各位师爷学功夫时,有时我就在场,那真是一段值得回味的日子。刚才几位发言者都浓笔重墨地谈到了家父的功夫、功德,我认为这首先有赖于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以及诸位师爷的悉心指教,其次是传统的太极拳、传统的武术的确是传承文化、培育人才的独特载体和丰田沃土。我想,如果说家父在武学方面有所造诣、有所成就以及在传播武术、推广体疗使之服务社会方面对国家有所贡献,那完全是因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家父有缘分在京城这片太极拳高地接触和结识了各位名师大家,因此才有了他对中华武术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才有了他甘于寂寞的从容和呕心沥血的耕耘。

著名学者金庸先生讲过,不为世俗所扰、不为名利所动、能忍辱负重者方为“侠之大者”。众所周知,家父李经梧自从离开首都去了北戴河之后,基本上就告别了在京城武林“众星捧月”的优越地位和正宗掌门的尊贵身份,偏居海滨一隅,过着被人淡忘和淡化的生活。他经历过著作被剽窃、言论被封锁、地位被抹杀甚至文革被批斗的不公正的待遇,这一切,他老人家都能平静接受,坦然以对,气定神闲,任云起云飞、花开花落。我最佩服家父的也正是这点——他的精湛功夫,人人可学,学有所成可以接近甚至也可以超越;但他的坦荡为人,不修炼到相当境界还真是难以企及和超越。

家父从小就教育我,学拳先从做人学起。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用家父的话来说就是:“宁失江山,不失约会。”现在国家提倡建设诚信社会、和谐社会,就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习武者更要讲诚信,讲正直,讲团结,讲和谐,这是老祖宗留下来根本的武德之一。

我虽从小秉承家学,并有幸通过家父接触和得到过陈发科、王子英、杨禹廷师爷及白玉溪、王子平等数位武术高人的亲自指点,也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参加过北京市武术比赛并在太极拳项目上夺冠,但由于另有工作在身,就没有选择武术为职业,也很少接触武术界的同仁。近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相继接触到了家父的一些弟子、再传弟子和学生,从他们对老师的尊重程度上,我感受到了家父的影响力,更感受到了中华武术的凝聚力。同时,我也重新接触到了一直奉献于武术事业的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徐才同志,接触到了我的师兄门惠丰教授,接触到了冯师叔、李师叔、翁师叔等前辈,他们都为武术的继承和推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在与同门师兄弟的接触切磋中,感到家父的功夫和武德在他们的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使我感到无比欣慰,家父数十载耕耘,终于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家父在九泉之下也应该感动慰籍了!

中华民族的武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国宝,它像我们民族的脉搏,历尽劫难,一代传一代而没有失传,它承载的精神是无形的,无价的,甚至比有形的长城还要宝贵!物质的长城坏了,我们后人可以修补、可以仿造;精神的长城坏了,尚武的精神萎缩了,传统武术失传了,我们后人可就难以弥补、难以仿造了!请问:谁能再现陈发科?谁能仿造王子英?如果不大力保护中华武学宝库、不迅速抢救中华武术遗产,我们将愧对前贤,愧对世界,我们就是华夏民族的不俏子孙!

在结束我的发言之前,讲了上述埋在心地的话,有感而发,愿意与各位有识之士共同思考和勉励!

谢谢大家!

张升发言

各位到会佳宾、各位武林前辈、武术同仁:

大家好!

艳阳五月,柳绿桃红,各路英雄,齐聚京城。大家风尘仆仆,远道而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向一位著名的武林人物、太极泰斗李经梧先生表达缅怀和景仰之情;为了同一个愿望——继承和弘扬中华武术的光荣传统。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武林盛会,是一次展示武学科研成果、凝聚武术文化精英的聚会。做为李经梧先生的徒孙,有缘参加这次聚会,并应邀代表先生的再传弟子们做大会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是北戴河人,我的太极拳老师是冯志明,通过老师拜识师爷李经梧。由于我的家与师爷家相临,所以每当师父、师伯、师叔扪去师爷家习武时,我也成了那里的常客。我心目中师爷形象的定格,总是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平时功夫深藏不露。然而,一但试起手来,师爷可就威风凛凛,神圣不可侵犯。晚年的师爷,功夫已臻化境,发放自如,谈笑间,对手人仰马翻。我们北戴河,竟然隐居着这样一位身怀绝技的功夫高手,而这位功夫高手就是我的师爷,我深深地为我的家乡北戴河自豪,也倍加珍惜我和师爷的缘分。

有人说,“大道至简”,也有人说“大道玄而又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