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为什么没有《权利的游戏》?

 灵魂出窍KKK 2015-06-16

中国为什么没有《权利的游戏》?

2015-06-16 09:19

来源:游吧作者:轰趴啪740次点击:我要评论

国外的IP改编成游戏是一种对原作的扩展延伸,中国的IP游戏只是为了圈钱。虽然有些道理但未必全是。中国的游戏商虽然是很想赚钱,但也肯定知道游戏的质量需要精品化。

  近两年,国内购买动漫作品、网络小说授权改编游戏俨然成了国内各游戏公司主流。直到今年风向不仅没有改变反而越刮越大,版权改编游戏不仅仅局限在动漫和网络小说作品,现在开始已经面向电影、电视剧、美剧等等。借着这个浪潮,让我们来谈谈改编游戏剧本上的那些事。

  IP改编游戏使用原作剧情毫无新意

  这是一劳永逸的老方法,游戏的剧情靠原作的各种内容堆砌而成。不需要增加内容,不需要编剧,游戏公司拿到授权可以直接动用。使用原作剧情内容制作的游戏能保证一定“忠于原作”的粉丝,但这些粉丝会因为毫无新意的剧情抛弃这个游戏。对于粉丝玩家来说,他们希望能看到新的剧情,而不是一路照搬原作的游戏内容。


  画虎不成反类犬 挂羊头卖狗肉的游戏

  经常有粉丝玩家跑去玩一款游戏然后大骂游戏公司骗钱,其中的原因有一部分来自于陌生感,很多公司只是购买了授权,然后给游戏套了一层授权皮,游戏的故事则没有考究甚至没有原作的影子。这种游戏情况也是除上一种最多的情况,挂羊头卖狗肉最终画虎不成反类犬,游戏没成功推出去,还惹了一身骚。


  IP改编之争成为原作者之争

  根据上面两种情况得知,改编游戏的剧本设置相当重要,然而如何才能做出一个好的剧本呢?一方面靠高水平的编剧,另一方面靠原作者。IP授权后剧情难以发展的原因在于编剧对剧本的掌握程度不够,现今的编剧产业不是那么的良好,改编游戏运用不纯熟的剧本等于找死,玩家不买账不说自己还要贴钱,连带着编剧自己的名声也得毁。所以游戏公司想到了原作者。


  原作者亲自操刀,那么游戏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保证,不仅能对粉丝展现自己的诚意还能吸引粉丝体验游戏。所以原作者成为了改编游戏的必争之地。在这之后原作改编的游戏,特别是小说方面,经常会提到原作者亲自操刀之类的云云,也预示着IP之争实际也是争原作者的未来。


  国外对于改编游戏剧情方面是如何?

  在欧美方面,改编游戏就不得不提到「冰与火之歌 权利的游戏」。「权利的游戏」可以说是欧美改编游戏的一个典型,游戏内容沿用了「冰与火之歌 权利的游戏」的故事背景,玩家扮演了原创角色在游戏中与各个势力人物周旋,而游戏的支线也会随着玩家的介入变动,然而最终游戏的结局却无法改变。在这系列中玩家能从更多的视角了解到游戏的全貌,属于一部延伸性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权利的游戏」游戏版的编剧和支线全部由游戏公司的工作室自行完成,而游戏的原作者乔治RR马丁仅仅只提供了原案细节而已,只是单纯做了改编授权该做的一点事情。而且原作者乔治RR马丁对剧情的支线以及改编的内容大加赞赏,工作室编剧尽显功力。 


  日本方面,动漫改编游戏和手游绝大部分采用的是原作者提供原案并担任系列构成,具体落实的脚本部分则由下属脚本团队负责,这样游戏的内容在拓展之余也能保证不会影响原作的整体框架,也能让编剧团队发挥更大的拓展效果。


  国内外游戏商家的IP理解

  由上可见国外游戏对剧情要求是相当严谨的,对于IP改编游戏更加严谨。在国外游戏商家眼中,虽然游戏需要赚取粉丝的钱,但游戏发售后需要承载的是粉丝玩家的真爱与自己品牌的口碑;所以游戏更加精品剧情更加的严谨,对于游戏的负责使改编游戏更类似于一个作品的延伸,完善一个作品的整体。  


  反观国内,国内对于IP理解在于哪款IP粉丝多,如何能吸引大量的粉丝来消费这款游戏,如何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而中国目前的游戏市场处于一个加速的状态,加速状态下国产游戏无论单机还是网游都会遇到遇到一个问题:找不到一个好的编剧。 


  市场目前缺乏良好的编剧

  中国目前缺乏良好的编剧,马化腾在前几日出席了某个高大上的电影沙龙,其就抱怨到目前很多的IP都缺乏一个好的编剧。一个作家未必是个好的编剧,编剧人才的缺失是目前IP游戏乃至整个游戏市场剧情缺失的关键问题,而这个问题并不局限在游戏市场,电视剧电影市场也如此。 


  编剧这行业实际很吃天赋,创造艺术的往往只有天才,这是艺术的基本创作规律,你得先有才,才能是这块料。而另一点编剧又是一个长期的职业,一个合格的编剧需要很长一个周期去成长。三四年能培养一名平面设计师,但三四年未必能成长成一个好编剧,甚至写出一个完整的剧本。


  近几年,国内出现了“于抄抄”之类的金牌编剧,编剧的门槛也就下降了不少,基本的语法,认知考究文学素养都相对缺失,彻底污染了编剧环境,但这又是市场的必然产物,这又是为什么?继续往下看 


  浮躁的市场造成编剧的缺乏

  近年来,中国文化生活开始井喷,不论是影视娱乐还是游戏都进入加速发展期。加速发展固然是好事,但也造就了市场的浮躁。过去一个影视公司一年两部作品就是很厉害的成绩;现在一家影视公司电视剧开机就5-6部;一家游戏公司一年3部游戏进行开发。编剧这个行业如上所说是吃时间的,然而这个市场并没有办法给编剧这些时间;所以一个新兴产业出现了,快餐式编剧。  


  这类编剧做剧本都很快捷,如“于抄抄”一年就能出好几个剧本,但是每个剧本你都能找到原型,因为都是左抄一段右抄一段,所以“雷”成为了这类编剧的代名词。反观游戏也是如此,什么乱七八糟的网络用语也硬往上套,看似很接地气,实质只是在给玩家添堵。所以游戏公司开始寻找真正有用的编剧与合格的剧本,那些IP改编游戏的网络作家便是他们物色的对象。然而正如马化腾所说的,IP一堆但没有合格的编剧。网络作家永远只是网络作家,他们未必是个合格的编剧…… 


  总结 多年磨一剑 游戏的剧本需要时间的冷却

  国外的IP改编成游戏是一种对原作的扩展延伸,中国的IP游戏只是为了圈钱。虽然有些道理但未必全是。中国的游戏商虽然是很想赚钱,但也肯定知道游戏的质量需要精品化。然而这个浮躁的加速市场并没有办法让商家减速下来,正如小编上面所说,编剧是个杀时间的职业,游戏的编剧也是同样;这样自然会跟整个游戏市场环境起矛盾。国外的游戏公司愿意花时间去制作一款游戏,而中国的游戏市场正缺乏的就是这个。无论IP改编游戏还是完全独立的游戏都需要花时间去精品化,无论剧情还是其他。小编觉得是时候该让速度冷下来了。不过也只是想想罢了,因为不论国外还是国内,这个市场已经越来越追求速度了。

责任编辑:有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