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落榜进士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位于河南洛阳栾川县的鸡冠洞被誉为“北国第一洞”,这里属于天然石灰岩溶洞,地质学家称这里为“喀斯特岩溶地貌”,这里是经过了八亿年而逐渐形成的,景区宣传的海报也标示了“为了您,这座地下宫殿已等了8亿年”。
到达栾川县已经日暮黄昏,而鸡冠洞并没有在县城中心,寻了一位老人,打听到鸡冠洞的具体位置,他淡淡的说只怕到景区已经下班了。一路上不时会看到下班和放学的人们,当天我怀着期待和兴奋的心情住宿在了景区。
第二天一大早,便登上了鸡冠山,在一片青翠的绿林掩映下,鸡冠洞就藏在鸡冠山内,景区到点并不能准时开放,因为需要半个小时通风。这里的导游和讲解是免费的,需要在导游的带领下进入洞中,一步入洞中便感觉到一阵暖意,导游告诉我们,鸡冠洞在严冬季节,洞内仍会是热浪扑面,暖意融融,而在夏季酷暑,洞内却凉气慢袭,凉爽宜人,被誉为“自然大空调”。放眼望去,立刻被眼前的一座座由石灰岩天然形成的壮丽景观而吸引了,各式各样的乳石在的彩灯照应下如同一个海底世界,又或者来到了一个童话中的世界。这里布局疏密有致,石林耸秀、石花吐芳、石帏垂挂、石瀑飞溅、天然成趣,巧夺天工。洞内潮湿又安静,可以听见地下河的哗哗的流水声。导游告诉我们,地下河的水是天然的矿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可以直接饮用。
洞内播放着美妙和谐的音乐,如同在歌颂着赞美的诗篇。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顺着狭窄的台阶往前走,心中早已经陶醉在这艺术迷宫里,置身在琼楼玉宇、如梦如幻的仙境中。据专家考证,鸡冠洞的形成于早、中更新纪,诸多景观在八亿年前就已定形。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人冒险探幽,最终却洞内深幽奇险,而没有成功。
文明的初始总是充满了传奇的色彩。我们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奇,这些天然形成的石灰岩,在七彩灯光的映照下显得特别神奇,而这里仍有许多没有开发的地方,不知道这里还藏有多少让人惊叹的神秘。
让我们用眼睛去领略石的神妙;用耳朵去听水的旋律;用鼻子去闻这洞的气息。去想象它、意会它、感知它......

鸡冠山山门前是国庆期间摆放的各种鲜花。

1993年7月,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为鸡冠洞作出了“景观壮丽、堪称北国第一洞府;
成因独特,正是国内首家龙宫”的权威性评语。在2012年1月9日,鸡冠洞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鸡冠山中一片郁郁葱葱,绿树成荫,风景秀丽。

鸡冠洞的入口。

鸡冠洞洞深5600米,上下分五层,落差138米。目前已开发洞长1800米,观赏面积23000平方米。
洞内共分八大景区,依次命名为玉柱潭、溢彩殿、叠帏宫、洞天河、聚仙宫、瑶池宫、藏秀阁、石林坊。
到溶洞进口,通过长30米,高2.5米的人工隧道,便进入第一景区玉柱潭,洞顶最高处距地面49米,可同时容纳500余人。
这里是洞内石笋、石柱最集中的一个景区,又因其间有一潭清澈的地下池水,所以景区得名“玉柱潭”。

“众仙迎客”
像一位位小仙人含笑招手列队迎接游客的到来。




“金龟渡仙翁”
庞大的“金龟”由三块自然堆积的岩石构成,“金龟”背上生长着一根高1.1米的石笋,
像一位发髻高挽、背部微驼的白髯老仙翁。



溢彩殿是目前发现洞内形成最早的一个洞穴,距今约6亿年,地势开阔,状似峡谷,
洞顶悬挂的钟乳石,地面上的石笋星罗棋布、流光溢彩,故而得名。


仍在滴水的乳石。
雪花状的石花,洁白透亮、晶莹,叫雪花石。

“叠罗汉”
这是一根高4米,笔直挺拔的石笋,因顶端排列着三个圆顶小石笋像三个胖罗汉叠坐而得名。
绕到其后欣赏会发现石笋又依坡倾斜,像是要与比萨斜塔媲美,步移景换,变化万千,
不同位置的观赏,会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景观也是景区对外宣传的标志性景观。



“天宫石帏”
只见一层层天然的石帷幕重重叠叠地垂下来,看上去是那么柔软,用手一摸,却又硬又冷。

“海豚戏珠”
犹如海豚跃出水面,头顶红球为迎宾客展尽风采。

它得名于洞顶成排成行的石帏幔,是洞内最为精彩的大厅之一。


洞顶悬挂大面积的钟乳石,华丽飘逸,如同舞台的帏幕,地面上的石笋更是错落有致、姿态各异,
这里仿佛豪华的舞台上正上演着一出好戏,令人称赞,令人捧腹。

洞内螺旋式的阶梯。

洞天河,长流不息的地下河从石缝中奔涌而出,不知来源不知去向,水声震人耳膜,景区便以此得名。

这条河日流量达600吨,经河南地质研究所取样化验,
河水中富含铁、钾、钙、锌、镁等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一种优质矿泉水。


洞壁上布满了雪花状的石花,洁白透亮、晶莹,叫它雪花石。


面积约3平方米的水平池,长年不受旱涝影响,水位始终保持适中,不涨不落而得名,
从水平池的变化就能知道洞外边的天气变化。是洞中奇景之一。



这洞壁上有一片宽23米,高19米的壁流石,状如奔泻而下的瀑布,气势磅礴,是洞中至今发现最大也是最完整的石瀑。


“西天取经”
“唐僧”头戴毕卢神态安详,“悟空”马前开路汗流颊背。

“寿星抱桃”
一根直径0.9米高1.7米的白色石笋,形似老寿星怀抱仙桃,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故名“寿星抱桃”。
“寿星”左上方2米处还有“寿星老伴儿”呢!美滋滋地抱着孙子笑迎四海佳宾。

这里还有”、“宝塔山”、“蘑菇石”等景观。

“鲤鱼跳龙门”

“贵妃出浴”

镇洞之宝“七层宝塔”。
这是一根直径0.3米,高0.8米的石笋,造型逼真,符合中国古代的塔式建筑风格,整齐规范无可挑剔。

“石琴”
一根根片状钟乳石与地面相连,构成整体宽3.2米,高2米的石琴,排列整齐细密,
以石轻击可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琴音清脆,余音袅袅。


“中华第一柱”。
当站在摄影台上,最抢眼的景观是一根庞大的石柱,经测定石柱形成时间约500万年,柱身自然形成精妙绝伦的浮雕图案,
似金龙倒盘,龙头、龙身、龙尾、龙爪清楚可辨,被命名为“盘龙玉柱”,因其雄伟高大,形成时间漫长,
龙形图案逼真国内独一无二,被权威称为“中华第一柱”。

这个宫琥由右至左,依次有“西天取经”、“八仙过海”、“宝塔山”、“蘑菇石”等景观,不胜枚举,
其间人物景观个个栩栩如生:“唐僧”头戴毕卢神态安详,“悟空”马前开路汗流颊背,众“八仙”神情各异,
张果老更是“倒骑毛驴”悠然自得,再加上“宝塔”、“蘑菇”的点缀,真中有假,假中亦真,如在宫阙。

瑶池宫峰回路转,别有洞天。宫殿内不仅“珍藏”着许多珍稀罕见的景观,极富科研价值,有“移步三景”的说法。

“珊瑚石”
洞壁上覆盖着一层枝芽状石花,形如海中珊瑚,熠熠生辉,这些就是珊瑚石。



藏秀阁是洞内观赏面积较小的一个景区。面积虽小但却小巧玲珑,景观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景区分上下两层,洞顶有一直径1.6米的洞口,从洞口望去,只见洞中石笋、石花密布,景色迷人。


“千年一吻”
在洞口悬挂的钟乳石当中,有一根钟乳石与地面突起的石笋对应生长,之间仅差1厘米,
据地质专家测算,依照正常滴水量,上下同时生长需40~70年方能连接,因此景观被戏称“千年一吻”。

“一吻千年”
“情侣石”,是两细小石笋经漫长时间连合在一起而成的,男左女右,仿佛一对热恋的情侣相互依偎。

一根高1.2米的石笋,圆身尖顶,清晰可辨11个层次,颇有伊斯兰教宝塔的建筑风格。

这里是目前洞内开发的最后一个景区,景观分散、成因复杂是这个景区的特点。

这里由一片片长短不等的钟乳石排列齐整悬挂在洞壁上,形成宽8米,长6.4米的石帘,尤如石林倒挂。

在石帘的正前方有一潭碧水,因水中生长有莲花盆而取名为“莲花池”。
莲花盆,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平整,边缘薄,似荷叶浮于水面,
它属于重力水与非重力水或者重力水的多种运动形式,多机制协同作用的生成物。

一个长4.8米的混合沉积物,形似乌龟,其行进方向正对出口,所以取名“银龟指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