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pengxq书斋 2015-06-17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2012-11-09 09:33:05)

                                         图。文 落榜进士

 

提起包拯,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中国民间推荐的清官的杰出代表,总是打击恶势力,而扶持善良弱小的百姓,人们便习惯称他为“包公”或者“包青天”。根据《宋史》记载:当时的北宋都城汴梁,曾流传着一段民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公”。意思是打官司没有钱疏通关节没有关系,还有阎王老爷和包公做主呢。可见当时包公的口碑之好。流传到现在,关于包青天的故事很多,可见,包公在人民心中的影响之深。包大人一生断案无数,但在他身上,却有很多的谜团。

 

包公本是一位白面判官

 

在很多影视剧和戏曲小说里,都把包公演义成一个铁面无私的黑脸人物,可其实包公是个白面书生。有一些包公的画像流传于世,这些画像有的保存在开封的开封府里,有的保存在包公祠里,有的在北京故宫的南薰殿上等等,画像的包公都是一个白面书生的模样。那为什么民间盛传包公确实一副黑脸的模样呢?其实,这主要是收到了我国传统戏剧的影响。在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习惯用脸谱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特征,往往奸臣都是用白脸来刻画,而黑脸代表了冷静、严肃,所以包公在戏剧上便被刻画成为了黑脸。我们看到的影视作品中,包公的额头中间都有一个月牙,民间传说这是包公在半夜里可以审阴间的案子,这个月牙就是他穿梭阴阳两界的通行证。其实在一些文字记载里并没有“月牙”这个记载,也许他额头上有个月牙,是为了在他那“黑脸”上有个点缀,显得好看一些吧。包拯的身材也不是很高,连一米七都没有。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包拯(999—1062)

 

包公是否少年成名

 

包公在民间被演绎成年少有为的奇才,他在年仅不大的时候,就已经展示出了非凡的智慧,可以屡破奇案。其实在历史记载中,包公并非少年成名,而是人到中年后才开始做官的。青少年时期的包拯,一直在家乡读书,偶尔会帮家里干一些杂物活,或是赶牛、放羊,是一名很普通的农村百姓,那时候的他并没有做官断案。

 

包公断的第一案

 

《宋史·包拯传》中记载,在北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这年包拯三十七岁,他在任安徽天长知县时,有一天,有个农民哭丧着脸到县衙门告状,说是有人割掉了他家耕牛的舌头,请求官府缉拿凶手。对于这样的小案,以往的昏官是不屑一顾的,但爱民若子的包公深知一头牛对农家小户的价值,他受理了这个只有苦主,没有被告的“无头案”。包公经分析:人犯割牛舌并无利可图,不过为苦主的敌家报复的手段罢了。包拯沉思片刻,计上心来,便对那农民说:“牛被割了舌头,也活不长了,你回家后先把牛杀了,卖牛肉赚回几个钱吧。但不要说是我同意你杀的牛,否则就破不了案。”那农民听了,左思右想也不解其意。朝廷法令不是有“禁杀耕牛”一条吗?这县太爷怎么要我违法宰牛呢?既然是县太爷的吩咐,只好照办了。过不多久,便有一个人跑到县衙告状,说是有人私自屠宰耕牛,犯了我国的法律。包公立即升堂,大声喝问:“大胆歹徒,为什么割了人家牛舌又来告人私宰耕牛?快快从实招来。”那人一听,心中非常震惊,起初并不承认,但在被打之下只好招认了与牛主有积怨而先害其牛又害其人的罪行。在承认罪刑以后,包公便打他二十大板,并让他赔农民一头耕牛而了事。这样一件很棘手的“无头案”被包拯轻而易举地断决了。这就是史书所记载的“牛舌案”,也是包拯所断的第一个案件。这个案件充分显示了包拯的机智和办案能力,从此以后,包拯的名气就在天长县传开了。

 

 《铡美案》并不存在

 

包大人一生断案无数,“铡美案”也许不是包公所断的最经典的案例,但绝对是知名度最高的案例,也是戏剧中版本最多的案例。其实包公从来都没有铡过陈世美,传说中的龙头铡(铡皇亲国戚)、虎头铡(铡朝廷命官)、狗头铡(铡黎民百姓)也都是不存在的。在我国的封建时期,没有一个朝代可以做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程度。皇帝的亲属并不是随便就能斩的,这三个铡刀也只能是老百姓心中的美好愿望吧。但是陈世美的原型是有的,只是不叫陈世美而叫陈熟美,他是清朝人,他的老婆叫秦馨莲。他们夫妻二人一见钟情并白首到老。

 

那为什么清朝的人物穿越到了北宋呢?原来清朝的陈熟美很受皇帝的重用,铁面无私的他做官得罪了一个书生,于是书生便在陈熟美身上编了很多故事,并且穿越到了北宋,让包拯斩了他。包拯的尚方宝剑也是不存在的。尚方宝剑一般是皇上给钦差大臣出去,允许他先斩后奏,包拯作为一个开封府伊地方官,皇上是不可能把剑长期给他的。

 

其实包拯找皇帝靠的是奏折,包公做开封府伊的时候,宋朝的皇帝是宋仁宗,当时大宋朝已经开始颓废,老百姓经常会造反闹市,宋仁宗看到这样决定树立一个公正的典型,让老百姓看到生活的希望,于是便树立了包青天,有事情可以找包青天来解决,也是起到了安民告示的作用。包拯也成为皇帝手中的一个工具。

 

包公是如何成名的

 

包公离开家乡去京城听候调遣的路上,有一天晚上住在了一个小客店里,眼看自己就要为官一方了,包拯心情是辗转反侧,不能辜负百姓的期望,于是即兴提笔在墙上写了一首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诗文的大概意思是,一个人要心情如水,清心是治国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处事原则。只要你是一棵参天大树,最终总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好钢是不能让人弯曲作成钩子的。如果仓库里粮食多了老鼠和麻雀们也会高兴,草原上荒芜了,兔子和狐狸也会发愁没有吃的。古代的典籍中已经有很多的教训了,作为我们千万不要成为被历史嘲弄的人。虽然包拯的这首诗并没有北宋大文豪们那么高的水平,却用真心写出了包拯的做人之道和为官的原则。

 

包拯从天长知县时升任端州(也就是现在的广东省肇庆市)知州。当时的端州可谓是穷乡僻壤,离中央很远。当时的端州盛产一种名砚“端砚”,它也是朝廷钦定的贡品,和湖笔、徽墨、宣纸一道,并称“文房四宝”中的绝品,并名列第一。当时的文豪,以能得到一块端砚为荣。端砚只产在端州山上的几口岩洞里面。在以往在端州任职的知州,每年要向皇帝进贡五十方,而且还要在上贡朝廷的端砚数目之外,再多加几十倍,作为贿赂京官的本钱。包拯上任之后,下令贡品端砚决不多交一块,不能给砚工添负担。并上凑皇上,进贡的端砚由五十方减到了十方。

 

一年以后,包拯升任,当地的砚工为了感谢包公的恩情,私下做了一方精美的端砚,用红绸子包上偷偷的放在了包公的书箱里。当包公离开端州后,他的船在羚羊峡口遇到一阵奇怪的大风雨,大家都很奇怪。他亲自下舱检查,发现自己的书箱里私藏了一方端砚,上面刻着“敬奉包拯大人,端州百姓跪送。”包公知道这是当地百姓悄悄送给他的。包拯一言不发,感慨万千...随后就将那方名贵的端砚丢入了江水里面。只见刚才还狂风暴雨的天气突然就变的风平浪静,云开日出。包公于是两袖清风的走了,于是民间流传包公走到那,那就云开日现,朗朗乾坤,于是后人就给包公起了个名字,叫做“包青天”。民间的传说虽然带有神化的色彩,但是包公为官清正的故事却非常的感人。

 

包公死后,人民怀念他,敬仰他,把他看作正直和无私的化身,将他的事迹加以想象和发挥,编成故事或写成戏曲小说,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广泛的流传着。时至如今,包公仍然受到了历代人们的赞颂和感戴。不清廉者不能为官,为国事尽忠的思想,是包公留给我们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这也永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开封府位于开封包公湖东湖北岸,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开封府”为北宋时期天下首府,

威名驰誉天下,包龙图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美名传于古今。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开封府依北宋营造法式建造,以正厅(大堂),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

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大堂是历代府尹开堂审案的地方,大堂前立有戒石,上面有太宗皇帝的戒石铭。包公就是在这里,断了一桩又一桩的奇案。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包公在开封府办案精明,不冤枉好人的形象,给我们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开封府在老百姓中是最好的法庭,跟现实中的法庭相比,那是最公道的地方!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府司西狱区

设有典狱房、狱神庙、死牢、男女牢房等景观,按北宋时期的状况,分别布置有雕塑、

刑具以及各种反映当时狱政、狱务实际情况的场景,是宋代刑狱文化的一个缩影。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开封府坚持动静结合,雅俗共赏,历史与演义相映成趣的经营理念在开封府,您除了能够看到大批珍贵史料,轶事和陈展外,

还能够看到“开衙仪式”、“包公断案”、“演武场迎宾表演”、“喷火变脸”等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说起“开封府”,令我想起威名驰誉天下的包龙图,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美名传颂古今。

一曲“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令人荡气回肠,引起几多瑕思神往。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大厅正中间摆放着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铡美案》的演出还是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包拯问台下的八方游客“杀不杀陈世美”时,台下“杀”声一片。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开封】揭秘:包青天是如何成名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