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扣留巴希尔是南非政府的两难

 指间飞歌 2015-06-17

扣留巴希尔是南非政府的两难

或许对于祖玛政府而言,是做了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题,但对于关注IC C裁决和达尔富尔问题命运的人士来说,新的问题则在于,“ICC的共识”和“非盟的共识”能否最终成为“同一个共识”。

6月14日-15日,非洲联盟第25届峰会在南非召开,原本峰会最重大的议题是讨论将非洲三个次区域经济共同体联合组成非洲最大的自由贸易区(TFTA),以及改善南非与非盟关系等,但这一切都被一件意外事件搅了局。

就在50多个非盟成员国首脑纷纷抵达南非之际,一家位于约翰内斯堡、此前并不为许多人所熟知的人权组织“南部非洲诉讼中心”(SACL)向南非豪登省高级法院提起诉讼,希望法院裁定南非政府必须履行有关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的罗马规约(theR om eStatuteof theICC)。逮捕与会的苏丹总统巴希尔,送交海牙国际刑事法庭(ICC),随后法官法布里西乌斯作出临时裁决,要求南非政府在法庭就是否扣留巴希尔作出最终决定之前,不得允许巴希尔离境。当时的消息称,豪登省高级法院负责人姆兰博将召集全体法官审理案件,不过这一审理结果一再被推迟———以至于直到巴希尔的专机起飞都未能审出个所以然来。

巴希尔的专机是格林尼治时间6月15日15时30分从约翰内斯堡的塔姆博国际机场起飞的,此前南非政府一度让该专机转场比勒陀利亚瓦特克鲁夫空军基地,引发诸多猜想。

由于自2003年起激化的苏丹达尔富尔危机造成逾30万人死亡,约250万人流离失所,巴希尔被欧美多国政府和众多人权组织指责为应对此负责,并于2009、2010年两度被ICC签发逮捕令,令巴希尔的国际活动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但在非洲范围内巴希尔却从不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因为在泛非主义一直是非洲各国“政治正确”的大环境里,ICC长期以来一直被大多数非洲国家和相当多非洲人视作“后殖民时代的殖民强权”,其针对非洲领导人的裁决一直被非盟各成员国批评、抵制甚至无视。

然而南非却是个另类:这个如今的“彩虹国”曾有过长期的种族隔离史,当时南非政府和许多南非人也不认为自己是非洲的组成部分。如今的南非虽然早已“非洲化”,但彼此间却总是存在那么一点隔膜。或许正是怕出乱子,南非总统祖玛在峰会召开前夕特意重申了南非对出席峰会各国代表的外交豁免———尽管这种外交豁免原本是类似国际峰会的惯例。

突如其来的起诉和法庭临时禁令,一下将南非执政党非国大(A N C)和祖玛政府推入南非大学政治学教授科泽所言的“进退两难、动辄得咎”境地。

如果俯就法官裁决,禁止巴希尔出境,甚至进而逮捕巴希尔送交ICC,则南非等于自毁外交豁免的惯例与承诺,从而失信于非盟及其成员国。不仅如此,非国大是著名的泛非主义政党,在反种族隔离斗争过程中得到非盟和其他各国泛非主义组织的大力援助,近年来由于南非经济下滑,就业形势严峻,国内出现了排外等潮流,令该国与其他非洲各国关系趋于微妙,原本祖玛政府近来一直努力修补与非洲“邻居”间关系,如果逮捕巴希尔无疑自砸招牌。一些非洲媒体指出,“巴希尔事件”爆发后非盟峰会照常举行,在与会各国领导人照例聚集拍摄合影之际,许多领导人“毫不掩饰对祖玛的反感”。南非一直谋求成为非洲的领袖和代表,甚至希望以此身份谋求联合国改革后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如果得罪了联合国会员数最多的非盟,后果可想而知。

但倘若就这么让巴希尔全身而退,问题同样严重:法布里西乌斯曾表示如果南非政府让巴希尔离境“将损害南非国际声誉”,并提醒作为罗马规约缔约国,南非政府有义务和ICC合作,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严重后果”;约翰内斯堡维权律师森巴称南非如果不逮捕巴希尔“将在人权测试中出局”;而ICC则表示“南非应毫不犹豫履行罗马规约成员国义务逮捕巴希尔”。如果说面对国际压力,南非尚有周旋余地,但正如许多分析家所言,南非社会目前正处于族群对立、各种矛盾突出的微妙阶段,如果巴希尔拍拍翅膀一飞了之,既跑不了和尚也跑不了庙的祖玛及非国大,势必为此背上一个沉甸甸的政治包袱。

然而祖玛的选择和决断是迅速和毫不犹豫的:14日当天,非国大就在官方T w itter账号上对前述法官裁决表示“愤怒”,称ICC“已背离了其预期的目的”,成为“专门针对特定国家的工具”,并呼吁对罗马规约进行重审,使其确保对所有联合国会员国都做到“独立、公正和普遍的公平与正义”,前述将巴希尔专机反复转场的做法,也被认为是一种保护措施,鉴于此观察家普遍认为,巴希尔将平安无事。事实证明这些判断是对的,祖玛甚至没等到法庭最终讨论出裁决结果,就让巴希尔的专机从哪里来,又回哪里去。

或许对于祖玛政府而言,是做了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题,但对于关注IC C裁决和达尔富尔问题命运的人士来说,新的问题则在于,“ICC的共识”和“非盟的共识”究竟能否在达尔富尔问题、津巴布韦问题、卢旺达问题,以及一切非洲问题上碰撞、妥协,最终成为“同一个共识”?为这“同一个共识”我们还需要等多久?一年、十年,还是永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