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谈互联网思维之三:开拓智域

 灵藏阁 2015-06-17
     (2014年8月)前文提要:埃里克.雷蒙德的《大教堂和集市》、《开拓智域》、《魔法大熔炉》三部曲,是互联网文明时代的伦理基础的基石。

  本文摘要:埃里克.雷蒙德的《开拓智域(Homesteading the Noosphere)》揭示了集市模式中的社会动力学原理,即在网络社会中,人们普遍遵循人类学家所谓的“礼物文化”或者“赠与文化”,遵循基于礼物文化而产生的礼物经济;而不是遵循亚当.斯密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文化”和商品经济。在礼物文化中,并不看你得到了多少,而是看你贡献了多少。贡献越多者,往往能够在网络社会中获得更大的“名望”。

  齐家篇:《开拓智域》

  我们所知道的现实世界,是一个由三维空间和一维且不可逆的时间构成的世界。与现实世界对应的是我们的思维空间。这个思维空间,埃里克.雷蒙德称之为“智域”,顾名思义,就是人类智力和知识的疆域。

  在现实世界里,小狗每走到一个地方,都会撒尿留下自己的气味,划分自己的领地,狮子、老虎等大型动物也是这样。与之相类,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扩展自己生存空间、反复划分彼此疆域的历史。时至今日,地球上你所能看到的海、陆、空以及最高级的天文望远镜所能看到的外太空,无不打上人类的印记,划分成大大小小的疆域,连一颗最小、最不明亮的星星,都会被打上发现者的名字。

  今天,地球上的疆域往往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彼此相邻。不夸张地说,除了公海,地球上的每一块石头都有它的主人。因为扩展疆域而导致的战争,从未在地球上停止过,军备竞赛甚至已经扩展到太空,比如:阿波罗登月计划、星球大战计划等。

  历史上,谈起雄才大略的君主,最常用的一个词之一就是“开疆扩土”。可见疆域概念对人类的重要程度。

  同样,在人类的思维空间,也存在这样的疆域划分,这就是“智域”,即智力和知识的疆域。智域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和体现,随着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人类古往今来的圣人、聪明人、文化人、科学家、艺术家,无不是在从事“开拓智域”的工作。而且,智域的地图并非一成不变,一样会发生改朝换代、重新划分的事情,比如在2000多年前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几百年前西方文艺复兴时代。

  摊开当今人类智域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大的构成区域: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每个区域又分成不同的子区域。比如,宗教下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三个最大的子区域;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哲学等;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等,社会科学下有政治、经济、历史等;艺术有文学、音乐、绘画、雕塑、摄影、电影等。现在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也是人类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显性表现。

  在这些大的智域的边缘,有一些混合的区域。比如,社会科学下的历史学和文学中的小说相混合,就是历史小说。我们还知道有地理化学、物理化学等等。

  互联网作为一个伟大的技术革命,其伟大之处就在于,历史上从未有过一种技术,像互联网这样,能够近乎完美地将全人类的“智域”彻底在地物化呈现在人类自己面前。

  以信息传递为内在联系和进化线索,互联网技术的前任们,从字母表和象形文字,到书籍、音乐、绘画、电话、摄影、电视、电影等,对于人类智域的表达日趋形象和逼真,但是它们的反映都是局部的、彼此孤立的,只是一座座伟大的丰碑,存在于人们的脑子里,但是在现实世界中没有构成一个连续的疆域。只有互联网,做到了人类社会梦寐以求的巴别塔,实现了全人类无差别的“WWW世界语”。一个永不断电、永久在线的全球图书馆,比如Wiki、Google图书;一个实时的电视和电影库,比如YouTube、优酷;一个无所不知的搜索,比如:百度、Google;一个连接所有人的社交网络,比如Facebook、微信、微博。在互联网上,每一个网站、每一片智域,都拥有一个可以方便记忆和标示的域名,比如:Google的g.com,百度的baidu.com。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与我们的智域,已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随着物联网、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现实与智域之间的界限,将会变得更加的模糊。早期的网络还未发展成熟时,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当时有一句名言,流传很久:“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那时,网络的虚拟空间,也被称作赛博空间,还是少数头脑发达的黑客和新潮的网上冲浪者的精神家园。大家热衷于在网上用各种虚拟的ID,在网上玩儿MUD(一种网络上早期文字版的虚拟现实游戏),进各种聊天室,扮演各种角色。那时,有个网络名词叫“见光死”,就是网友在网上聊得热乎,第一次见面却彼此大失所望,不再来往。那时,互联网的智域与人类真正的智域和现实,彼此是割裂的,各自发展。

  但是,随着6.18亿人上互联网,5亿人手机上网,5亿人使用微信,虚拟与现实连接了,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接轨了,O2O(Online&Offline,线上与线下服务)开始大行其道。我们在淘宝上买衣服,用微信聊天,在大众点评网上定餐馆吃饭,用滴滴和快的叫出租车,在去哪儿网上定机票,在携程上定酒店。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已离不开网络。我们在网络上冲浪,我们在网上看书,我们在网上学习,我们在网上工作,我们在网上看电影,我们在上谈恋爱。我们想到什么,网上就有什么。甚至,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我们没想到什么,网络也会自动给我们推荐什么。我们的生活已经和网络融为一体,我们无法想象没有网络的生活,就像电气时代,无法想象没有电的生活一样。一旦我们的电灯亮了起来,蜡烛就变成了营造情调的奢侈品或者宗教仪式上的物品。煤油灯时代,我们回不去了!

  这个看上去无边无际的互联网络,人类的智域,如何衡量其大小呢.“智域”的大小有一个量化的单位,就是香农发明的信息公式的单位比特(bit),比特就是构成信息世界的最小原子。我们的光纤、网线、计算机里的传递的每一个二进制数字0、1就是一个bit。人类近100年创造的bit信息量,超过了过去几千年里创造的信息总量。

  今天,我们日常搜索的网页达到1000亿。淘宝上卖几万种鞋子,产品目录包括几十万种甚至上百万种商品。迄今为止人类拍摄了50万部不同内容的电影和大约100万集电视剧,录制的原创歌曲至少1100万首。化学家记录了5000万种化学品。预计2060年美国专利局登记的专利将达8.21亿项!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预言:未来10年分享信息量达到当前1000倍。

  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是一个智域快速扩张的时代,是一个开拓智域的黄金时代。在这智域的世界,谁会是新的凯撒大帝?

  互联网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开拓智域的过程,也是探索家园、扩展家园、建设家园、守护家园的过程。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开拓智域的过程,就是齐家的过程。人类的互联网精神家园,需要礼物文化的浇灌,才能生长的郁郁葱葱。

  对比现实中的疆域和土地所有权的形成,智域的归属权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传统土地所有权的形成有三个途径:1、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先到者先得,谁先开垦归谁所有。2、从别人手中购买,这时会形成一条从第一个开垦的拥有者到最后一个购买拥有者的完整的契约链,即地契,现在是房产证。3、已被别人废弃多时,无人认领,后被重新开垦启用。智域的开拓也遵循类似的途径,典型的比如互联网的域名,先注册者先得;域名可以转让;域名长期不使用或者不续费,将会被域名运营商收回重新使用。Google为了购买g.cn这个域名,花费了2000万美元的大笔资金,京东为了购买jd.com这个域名,花费了2000万元人民币。他们其实是在购买一份“智域”的“地契”。对比一下,1867年俄沙皇把广袤富含矿藏的阿拉斯加,以720万美元低价卖给美利坚——平均1英亩仅2美元,创造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土赚钱交易。可见,智域比物理的疆域,在很多时候更昂贵。用户可以免费享用Google提供的搜索服务,京东提供的购物服务,但是,Google和京东却不得不花费巨资,购买和扩张自己的“智域”。所以说,免费的常常是最贵的。那么,Google和京东的钱又是从哪里赚来的呢.关于他们的盈利模式,我们放到下一章《魔法大熔炉》中详细剖析。这里还是回到智域的概念上来。

  除了跟物理疆域所有权的获得存在类似的地方之外,开拓智域也有其区别于以往文明的特点。在传统农业文明时代和商业文明时代,生产力水平有限,物质匮乏,人类能够生存的领土疆域有限,此时通常盛行“命令文化”、“交换文化”,经济遵循稀缺经济、“交换经济”。相信60、70年代的人,对几十年前凭票供应的情景不觉陌生,粮票、肉票、布票、豆腐票,什么都要有票才能买的到。进入互联网文明时代,物质极大丰富,人们不再为生计发愁,经济遵循丰饶经济,“礼物文化”、“礼物经济”开始发生作用。当然,目前我们仍存在互联网文明与商业文明、农业文明的交错时代,还做不到完全按需分配,因此,礼物经济还仅在某些特定领域起作用,还没有完全取代等价交换的商品经济,成为决定性的经济规律。对比交换文化和礼物文化,有个很好的比喻,便于人们理解:一个苹果分享给两个人,每个人只能得到半个苹果,这是交换经济;一个好的思想分享给两个人,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思想,甚至更多;一份快乐分享给多个人,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份快乐,甚至更多。这就是礼物经济和礼物文化的精髓。

  《开拓智域(Homesteading the Noosphere)》揭示了集市模式中的社会动力学原理,即在网络社会中,人们普遍遵循人类学家所谓的“礼物文化”或者“赠与文化”,遵循基于礼物文化而产生的礼物经济;而不是遵循亚当.斯密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文化”和商品经济。在礼物文化中,并不看你得到了多少,而是看你贡献了多少。贡献越多者,往往能够在网络社会中获得更大的“名望”。

  看看我们身边的网络世界,实际例子比比皆是。享受批阅奏章快感的微博大V,意见领袖网络达人,几万粉丝的微信个人公众号,知名论坛斑竹等等!6、7年前,我曾每天几小时地流连在网络论坛的历史板块,据我所知,那时的论坛版主都是义务兼职的,但是很多版主每天8-9个小时挂在网上,维护论坛秩序,给好的帖子加精,自己也创作很高质量的作品。他们尽职尽责、任劳任怨、不计酬劳,还经常忍受网友们的不理解甚至责骂,但是依然坚守岗位、不离不弃。他们也因为自己的付出,赢得了大多数网友的尊重。赢得网友的尊重,赢得网上即智域中的威望,就是对他们的最高奖赏。

  如果你认为礼物经济只是互联网黑客们自娱自乐的小伎俩,就大错特错了。礼物经济能够产生出比交换经济更加伟大、更加复杂、更加经久耐用的产品。互联网本身就是礼物经济的完美产物。苹果、小米的粉丝经济,也是礼物经济的一种形式,通过粉丝与品牌的互动,粉丝已经成为品牌的一部分,在品牌推广和壮大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参与,获得一份荣誉感和满足感。

  礼物经济优于交换经济。由于礼物经济的参与方,在一种完全自愿和精神愉悦的过程中工作,他们往往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带来高品质的产品。开放源代码社区的Linux操作系统,和Apache网站服务器,都是在集市模式下,由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义务程序员,在礼物文化的内在驱动下,在业余时间编写完成的,却具有比微软的程序员在大教堂模式下,遵循交换经济所开发的操作系统更加安全、更加稳定的性能。Linux的胜利,是开源社区的胜利,也是礼物经济面对交换经济的第一次世界范围的大规模胜利,奠定了当今互联网礼物文化的坚实基础。

  礼物经济中的声誉,实际上是一种同行认可。比如黑客,你自己说自己是一名黑客并不算数。只有当别的黑客认为你是黑客的时候,你才是一名黑客。这个有点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团的骑士精神,或者星球大战中的黑衣绝地武士。互联网就是由这些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芒的网络骑士一手缔造的。他们视自己在网上的声誉为生命,他们为了网络女神的礼物,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智慧、发明和创造。他们建造了一个开放、互联,充满无穷可能性的互联网架构。

  我们假设,在农业文明时代,由于定期耕种,农民的生活变得安定,开始有了自己的闲暇时间,农民平均的物质生活占据了80%以上,剩下的20%是精神生活;在商业文明时代,由于机器代替了大量人类劳动,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公民的平均物质生活占据了60%以上,剩下的40%是精神生活;到了互联网文明时代,物质极大丰富,网民的平均物质生活占据了40%以上,剩下了60%是精神生活。人类的智域范围不断扩大。因此,基于精神层面的礼物经济变得越来越重要。

  礼物文化也是一种部落文化。在互联网上,不同的关注点,不同的兴趣爱好,形成了不同的网络部落。想象一下微信的圈子。这个部落跟原始社会的部落,相同点就是部落长老的威望,并不来源于你获取了多少,而是来源于你为部落付出了多少。付出越多者,赢得越多的尊重。有一种说法,尧舜禹的禅让,不是他们有多么的高尚与无私。而是,那个时候的部落长老,实在是没有多少油水,真的是一个需要不断付出的苦差事啊!责任远远多于权力!

  智域在黑客的眼睛里,就像场在物理学家的眼睛里,椅子在平常人的眼睛里一样,如此清晰可见,触手可及。开拓智域的黑衣骑士,正在争分夺秒地跑马圈地,在一片片智域上,插上自己的小红旗。从门户到搜索,到博客、微博,微信,电商,游戏,视频,SNS社交网络到3D打印、虚拟现实。智域的搏杀,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互联网上,你快,有人比你更快。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互联网的智域里,每个人都是亚瑟王!请拿起你的剑,开拓你的智域!

  (未完待续,请看下篇《魔法大熔炉》)

作者:赵绍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