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60年那场洪水

 陆安桥1871 2015-06-17

1860年那场洪水

 

1860年夏天,长江三峡发大水。这一场大水虽不是有文字记录的三峡最大洪水,却留下不可磨灭的水文印迹。

这一年气候反常,初春多雨,立夏下雪。五月下旬,一场洪水终于冲城毁房而来。

这场洪水源头,主要来自长江上游金沙江、岷江。洪峰形成,滚滚向东,流至三峡,恰逢川东和鄂西的连续暴雨,溪河陡涨,洪水更是汹涌澎湃,在三峡泛滥成灾:

奉节“六月,大水入城,入正街而退。”(光绪《奉节县志·灾祥》)

巫山“六月,大水入城,顺城街市多半倾圮。”(光绪十九年《巫山县志·祥异》)

巴东“大雨如注,江水骤长,民居淹及屋梁,较乾隆时更高六尺。”(同治《巴东县志·灾祲》)

归州“大水,江岸飘没民居无算。”(同治《归州志·祥异》)

兴山“大水坏民居。”(光绪《兴山县志·祥异志》)

宜昌“大雨如注,连日夜不绝,江涨骤发,突涌入城,平地深者六七尺,其不没者府署,试院而已。”(同治《东湖县志·天文》)

1860年的洪水,皇宫亦有记载。故宫博物院藏《军机处录副》奏折的一份文书档案记载:“本年入夏以来,荆、宜两府阴雨连朝,江水日增。五月下旬,大雨如注,川江来源,异常盛涨。传闻巫山以上有九处起蛟之说。先据归州禀报,五月二十三日后,川水入楚,高至二十余丈,漫及城根。沿江两岸,全行被淹。又东湖县禀,水漫入城,深至六、七尺……又五月二十六、七等日,襄河汉水陡涨二丈余尺。

1860年,是咸丰十年。同治《东湖县志》中载有一篇傅昌运《咸丰十年东湖水灾记》,文中对1860年的洪水记载详细,是记录这场洪灾过程的重要史料。摘选文章中描述水灾部分如下:

今东湖,古彝陵也。俯接荆襄,仰承巴蜀,地属岩邑,城临大江,从古不以水为患。访诸父老,惟乾隆戊戌年水入城,犹未撑船入市焉。咸丰十年五月二十五、六日,阴雨连绵,江水浩瀚,有涨无退。至二十七日,水自大南门入者灌至璞宝街,自文昌门入者灌至南正街,自中水门入者灌至县署街,自镇川门入者灌至县学宫。迄二十九日酉时,大雨弗息,夜间顿涨四、五尺。房屋倾塌,人民震恐,近城移搬城上,有楼者栖楼中,鸡犬无声,鱼虾入室,此前古未有之灾也。至六月初三日方退,旋涨。初四、五日,即渐退无恐。

——清·傅昌运《咸丰十年东湖水灾记》

三峡中不少碑刻、碑记,将这次洪水高度记了下来。

梦回三峡:1860年那场洪水

秭归县郭家坝东门头村续凤桥1860年涨水碑记 梦回三峡:1860年那场洪水

秭归县郭家坝东门头村1860年涨水题刻 梦回三峡:1860年那场洪水

秭归县香溪镇八字门村二组万寿桥1860年涨水碑记
梦回三峡:1860年那场洪水

秭归县青滩小屈原庙1860年涨水碑记 梦回三峡:1860年那场洪水

宜昌黄陵庙内1860及1870年洪水碑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