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期教育,理解尊重最重要

 闲着没事487 2015-06-17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觉:自从孩子上中学以后,开始变得“不服管教”,常常为了一些小事“顶撞”大人,由此产生许多矛盾冲突。近年来,青少年在“逆反期”离家出走、自杀等悲剧时有发生,也说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亮起了“红灯”。对此,家长们十分困惑:我的孩子究竟怎么了?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晚报记者就此咨询了市人民医院心理专家。

  孩子为什么变得叛逆?

  今年4月,我市某中学三名初二女生结伴离家出走。被警方找到后,女孩们向民警表示,离家出走主要是因为她们三个学习成绩都不好,在家时常被父母打骂。出走前几天考试又考砸了,被父母数落后,三人决定一起辍学出来闯闯,“想要证明学习不好,不依靠父母同样也能干出一番天地。”

  “这些孩子的行为表现出了典型的青春期心理特点。”市人民医院心理医生李秀玲分析指出,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从十一二岁到十六七岁,这个年龄阶段在个体心理发展史上是一个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断乳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独立倾向,要求别人把他们看做成年人,事事想自己做主,许多事情不愿与父母商量,而是把自己的见解看成是评价客观事物的标准。另外,这一时期的孩子非常在乎自尊心和面子,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弱者,很容易做出一些冒险行为,但是由于知识、能力有限,往往会遭遇困难和挫折,因此还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

  然而,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了中学,长大了,就应该比以往更懂事,家长说什么就听什么,所以,当孩子表现出任性或反叛行为时,就采用强硬的方式去干涉、压制,引起强烈的亲子冲突。

  对此,李秀玲医生表示,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理解他们对独立性、自主性的要求。一方面要尊重、信任孩子,在生活中不要事事包办代替,干涉孩子的自由选择,要给孩子创造独立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但应当注意启发引导多于管教,如果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强行让他们按照大人的意愿去做,就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反抗心理和对立情绪。

  早恋,“堵”还是“疏”?

  如今,中学生早恋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很多家长和老师对早恋会坚决制止,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那么,孩子早恋了该怎么办呢?

  “对异性有特别的好奇和亲近感,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正常表现。”李秀玲医生指出,随着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中学生的性心理也在发育,出现了性意识萌动,表现为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等正常的心理变化。

  李医生认为,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在“疏导”和“斥责”之间,聪明的老师和家长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家长不必惊慌失措,如临大敌,更不要用讥讽、责骂甚至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而是要以尊重、平等的态度与孩子谈心,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并给以热情、严肃的忠告,教孩子自尊自爱,正确区分友谊与爱情,告诉孩子早恋对学业和以后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让孩子对恋爱、婚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大学生文慧(化名)在上初二时和班里的一个男生互生好感,一天,文慧的父亲偶然发现了男生写给文慧的“情书”,却没有审问她,而是给她买来了一些青春小说和青春期心理辅导书籍。在同龄人的故事中,文慧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冷静处理这段朦胧的感情,她至今仍感谢父母在她青春期时表现出的理解和宽容。

  李秀玲说,“不少中学生的早恋,往往是一时的好奇与迷茫,一段时间过去后,他们自己也能觉悟,返回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来。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发现后不一定要点破,可以采用暗示的方法帮助孩子处理情感波动,培养孩子自觉调整心态和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

  和谐亲子关系的“高压线”

  “每个父母都会说自己是爱孩子的,但是孩子是否能感受到你们的爱呢?”李秀玲表示,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庭气氛是否和谐民主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要开始向朋友转换,做到陪伴、倾听、鼓励、确认,只有建立在理解和尊重基础之上的亲子关系,才能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的素质、特点、兴趣爱好,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事半功倍正确指导。”

  李医生指出,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有一条“高压线”是家长应该特别注意的,那就是破坏性的批评和强迫性的干预,它会极大地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意识,导致一些内心比较敏感脆弱的青少年封闭自己的心门,拒绝与父母交流、厌学甚至轻生。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玩游戏、喜欢追星,家长上来就说:你怎么总是沉迷网络游戏,不好好学习,以后不准玩了!歌星有什么好崇拜的,你怎么不崇拜学习好的同学!其实,家长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和孩子交流,比如问一下孩子,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歌星啊?然后与孩子讨论歌星的性格、优点,逐步把孩子的偶像崇拜引导到对成功人物优良品质的欣赏和学习;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网络游戏,只有真正体验他的感受,才能知道如何引导孩子控制上网时间、避免网络游戏的不利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