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青小语》(《丹道传薪·元青卷》校对摘录)

 大山860 2015-06-17

《元青小语》(《丹道传薪·元青卷》校对摘录,本书原名《丹道科学》,请关注出版信息)

1、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心灵中充满了自我,哪里能装进道呢?

2、从朴实到浮华,从敦厚到狡诈,都是偏离了道的心性的发展过程。道是纯朴自然的表现形式,离道远了也就有了心智,心智通过一些名誉的表现形式而演化出来,仁义的开始,名誉之欲念也开始萌芽了。

3、守道者以孝来感化世人,以忠来诚信百姓,这也是以清化浊的精神技巧。仁义、大伪、奸诈、机巧、忠孝、诚实、纯朴、自然都是天地中的一种进化条件,通过善恶、好坏的对应关系而产生的结果去让世人总结归纳,明白道理。人们从声誉中去总结一切行为,也是道潜移默化教育和点化世人的巧妙方式。

4、对那些超出百姓之上的“圣贤”思想,不要去鼓动百姓向那方面发展,百姓还是纯朴最好。对那些超出常人的智慧不要去用它。否则会影响纯朴和自然的发展。“绝圣弃智”,以道为上,以自然无为为重,不要用有为的思想和心机去引导人心的发展。

5、学是朝圣的方向发展的一种趋势。“绝学无忧”,提倡自然地发展智慧、明白道理,不用强迫学习的方法反而使人感到轻松和无忧虑。强迫性的学习很可能损失掉先天的灵性。先天自然纯朴的一面失去了,反而成了不利的因素。学问多不明道理与傻子又有何差别。学多了积累的是后天的别人的经验。悟道的积累的是从经验中开悟的自己明白的知识。别人的知识是通过别人的经验总结出来的结果,别人的知识为己所用,是没有多深的效益的。自己的经验才是渗透内心的知识效果。那么学与不学究竟谁好呢?执着、强迫性地去学与不学又相差多少?

6、善与恶是相对比较出来的心态和行为。善与恶之间是区别道的清浊的一种表现形式。善恶出自内心,有时从表面难得辨别。善与恶的出现是道用来教化人去明白道理的一种表现形式。善能向恶变,恶也能向善变,善恶本出自心灵一处,由人的心灵主导善恶之念的互变。去掉了善的一面恶也就不能成立,去掉了恶的一面善也是不能成立。在人心变化的觉悟过程中,善恶变化的过程是推进人心明白道理的一种辅助条件。从世态的整体局面来说,善与恶的存在是进化人类心灵的一种条件,恶的存在就是帮助善的提高,没有恶的对立善也难得发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说明了善恶的性质各有特色,是整体需要的互补条件。从善恶的性质去看待事情的发展,有的时候从人为的善去处事,结果是恶的;有的时候某些行为用恶的方法反而是善的结果,里面的奥妙得用道的观念去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