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一大苦恼是:活得不安心。学生在学校上课读书时,会觉得无聊,觉得不耐烦,等放学回到家,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又觉得空虚,觉得厌倦,不知道做些什麽好。 工作的人,忙得团团转,累了,精神疲劳好不容易熬到下了班,却又惘然若失,静不下来,想找个什麽名堂排遣排遣,求个解脱。 在家里的人,天天穿来梭去,大争小吵,不得安宁,看电视各有所锺,吃喝享用挑剔不尽,为鸡毛蒜皮的事碰到一块,都有的抱怨,有的烦走在繁华热闹的街上,明明人挤人,却自觉孤单、彷徨,不知道在忙些什麽。 大家知道,就连禅宗二祖慧可也曾心不安,请达摩师替他安心。 找不到心,是现代人的悲哀,也是这个世界的毒癌。 身心不得安住,是人生苦恼的根源。 像五苦章句经说的:「心是怨家,常欺误人」! 心何以不安?因为有所亏欠,受了蒙昧。亏欠了本性,蒙昧了自觉。 本性清净,知道自己的真面目,可是一旦有所亏欠,便有烦恼风吹动妄心,推波助澜而生出妄境界。好比一农家子弟,驻足观赏百货公司华丽的衣饰,不觉大大动心,为之目眩神迷,恨不能据为已有,逢人炫耀外欲炽盛,便愈观赏愈失真,内心自不免空虚。 本觉清明,是一种﹁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的自觉,一旦妄想不断,心便蒙昧不觉了。妄想又有两种:见惑、思惑--好比暴饮於健康有害,人人知道,可是一旦面对着佳肴美馔,便偏偏有人置诸脑後,剧饮大啖不能自己,这是「见惑」;也有人深知暴饮暴食危害生命,想要克己节制,感情上却又往往难以决绝,不能了断,这是「思惑」。 因为没有清净的本性,所以为苦煎迫。 因为没有清明的自觉,所以不能「见惑顿断如破石,思惑如同斩蕅丝」。 心即落入执着缠缚的迷境,自然不能安了。心误人,心杀人啊! 怎麽样才能安住身心呢? 要能认识自己,了知世相。认识自己,是「定」;了知世相,是「慧」。 在娑婆世界的各种文化知识里,能够提供「定」的方法和「慧」的门径,得以舍脱贪瞋痴妄,能明心见性的,要算是悲智双重的佛学;在各种生死流转的信仰里,说理清明,修证究竟,使人获得身心平衡、生活快乐的宗教,首推众生均有佛性的佛教。 且听听三祖的信心铭:「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爱憎,洞然明白。」 人活着,若不自认识自己,何异行屍走肉?若不去了知尘世生相,又何异楼蚁鼠豕?若不能安住身心,快乐自在,这人生又有什麽意义?真是人生何苦不安心!? (作者:方杞.台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