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四大名著”里看端午文化的多元性

 飞天保龄 2015-06-17
从“四大名著”里看端午文化的多元性

    端午节是中国国家法定的传统节假日,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起源于中国、影响东南亚,所形成的端午文化内涵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元性的,既有人民群众祛病防疫的习俗,也有部落图腾祭祀的含义,当然也包括一些地方老百姓自发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历史人物的说法,这从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里可以看到。 
    四大名著里提到端午节最多的是《红楼梦》,在24、28、31、62回里都有描写。《水浒传》第13回提到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中书与蔡夫人一起家宴过端午节的情景。《西游记》第69回讲毗邻西天的朱紫国也过起了端午节,《三国演义》没有端午的描写,但有相关内容。 
    《红楼梦》里描写的端午节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祛病防疫辟邪。24回贾芸买香料孝敬王熙凤,王熙凤本来要办端阳节礼,采买香料,一见贾芸分外欢喜,不费事就得了香料,贾芸则得了种植花木的肥差。31回正式过节,曹雪芹写道:“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赏午”是在端午节的中午饮雄黄酒,吃桑葚、粽子,欣赏石榴花等。第62回写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等四五个人斗草,虽说是文雅儿戏,究其源也跟神农尝百草防病有关。 
    二是吃传统美食粽子,第30回说节前一天,文官等十二官放学,进大观园各处玩耍,黛玉说了句:“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点出贾府这样大户人家也是吃粽子的。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但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 
    三是作为人情科拜。28回元春给贾府众人赐端午节礼,29回贾府照元春吩咐去清虚观打醮三天祈福,三十一回写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赏午”是在端午节的中午饮雄黄酒,吃桑葚、粽子,欣赏石榴花等。 
    《水浒传》里有一首词描绘宋代京城过端午节的情景:“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这首词里提到的绿艾、红榴、菖蒲、角黍(粽子)、葵扇等等跟祛病防疫辟邪有关,但主要还是说明,富贵人家是把端午节当做美食歌舞享乐的节庆,和民间过端午的意义有很大的区别。   
    《西游记》里那位毗邻西天的朱紫国国王说:“三年前,正值端阳之节,朕与嫔后都在御花园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黄酒,看斗龙舟。”这里出现了“斗龙舟”。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屈原《九歌·湘君》中也有“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荆楚岁时记》载:“……是日,竞渡,竞采杂药。”说明龙舟竞渡跟部落图腾祭祀有关,在江淮地区跟纪念屈原有关。 
    《三国演义》第71回写曹操率军再次出征汉中,路过蔡文姬家,见壁悬曹娥碑文图轴,有学者认为这段描写本与端午无关,但曹娥是东汉孝女,传说她于端午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现在端午节一般认为是纪念屈原,其实除了此来历,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人的说法。 
    “四大名著”里这些描写,说明端午文化确实是具有多元性的,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传承和各地风俗习惯,不必强求一律。

    作者:晓妍凤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