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董其昌 行书《菩萨藏经后序》(墨迹本)

 鳳舞抚仙 2015-06-18
 
       (明)董其昌  行书《菩萨藏经后序》(墨迹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转载]明 <wbr>董其昌行书《菩萨藏经后序》


[转载]明 <wbr>董其昌行书《菩萨藏经后序》
[转载]明 <wbr>董其昌行书《菩萨藏经后序》
[转载]明 <wbr>董其昌行书《菩萨藏经后序》
[转载]明 <wbr>董其昌行书《菩萨藏经后序》[转载]明 <wbr>董其昌行书《菩萨藏经后序》[转载]明 <wbr>董其昌行书《菩萨藏经后序》

[转载]明 <wbr>董其昌行书《菩萨藏经后序》[转载]明 <wbr>董其昌行书《菩萨藏经后序》
[转载]明 <wbr>董其昌行书《菩萨藏经后序》
[转载]明 <wbr>董其昌行书《菩萨藏经后序》[转载]明 <wbr>董其昌行书《菩萨藏经后序》


       董其昌(1555-1636)明代著名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谥叫文敏,因称董文敏。万历七年(公元1589年)举进士,历任编修,湖广副使、太常寺卿,礼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辞官,以太子太保衔养老于家乡。他的字、画以及书画鉴赏,在明末和清代名声极大。善画山水,远师董源、巨然和黄公望。其画风笔意安闲温和、清新秀丽。他提倡用摹古代替创作。又以禅宗的南北派比附绘画,称“南北宗”。他是尚南贬北,抬高文人画的地位,打击压制和他相抗稀奇的“浙派”。其山水作品,用笔柔和,秀媚有余,魄力不足,缺乏气势,且多辗转摹仿,如《峒关蒲雪图》、《溪山平远图》等,皆为摹古之作。其作品留传至今的有:《山水》、《夏木垂阴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画眼》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