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兵演员4年“死”六千次 曾被游客扔水瓶

 昵称25794924 2015-06-18

法制晚报讯广电总局4月7日消息,对过度娱乐化的抗战剧不得发证。有媒体称,抗战“神剧”或就此谢幕。 很少有人知道,在山西武乡有一群草根演员,他们没有雷人的台词,没有炫目的绝世神功,更没有吸睛的美女情色,却也让观众为之落泪。

因为演出逼真,“鬼子”和“翻译”甚至会遭到游客殴打。《法制晚报》记者日前走近他们,解读“鬼子”和“翻译”有着怎样的双面人生。

演四年“鬼子”“死”了六千次

演了四年“鬼子军官”,杨磊“死”了近六千次。作为四川一家公司的签约演员和剧组负责人,杨磊在山西武乡县八路军文化园内的情景剧《反扫荡》和话剧《太行游击队》中饰演“鬼子军官”或“伪军队长”。无论角色如何变化,剧情均以其被击毙而结尾。每到周末或旅游黄金周,演出频次翻番,杨磊掐指一算,他平均每天要“死”三四次。

27岁的杨磊是典型的四川人,小个,略胖。2011年从四川传媒学院表演系毕业后,他以签约演员的身份来到武乡。他至今还记得,当年8月15日,以他饰演的“鬼子军官”为反派主角的《反扫荡》在一场大雨中首度开演。

这场长约20分钟的情景剧,以1943年5月八路军在武乡粉碎日军的扫荡行动为背景而改编:一支日军侵占了原本安宁的小镇,八路军侦察员从其驻地窃取了情报,两名日军在追击途中被杀。“鬼子军官”遂抓捕了全镇所有百姓质问,一名地下党员为掩护人群中的侦察员而牺牲。“鬼子军官”恼羞成怒,下令枪杀百姓。危急之时,八路军四下杀出将日军歼灭。

对于武乡来说,这一幕绝非虚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曾驻扎在这里,许多老革命家都在此运筹帷幄,指挥华北抗战。因而武乡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

为尽可能模拟真实,演出中,“鬼子”身着黄色军装,头戴“屁帘帽”。杨磊则在身着军装的同时还蹬一双黑色高筒皮靴,戴着白手套,腰别手枪,手按佩刀。演出枪械也都采用无弹头的电子火药枪,一扣扳机,一股青烟从枪口迅速喷出。结合外场的枪声配音、墙壁上的弹着点爆破效果和中弹者口中和身上的血包,令人难辨真假。就连卖烧饼的路人甲,也在走场时不忘将烤炉上的烧饼来回翻转,情节极为细腻。

但演“鬼子军官”并非杨磊最初的理想。他渴望成为一名话剧演员。大四那年,他在成都观看了濮存昕主演的话剧《李白》,这让他将濮视为偶像,“他对角色的拿捏太到位,让人觉得他就是李白,李白就是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