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3D打印行业机遇报告摘录

 大海冷菜 2015-06-18

前言


与3D打印有关的新闻和消息每天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的眼前,即便在科技起步相对较缓的中国,使用打印的方式快速制造物品的理念也逐渐在普通群众间悄然流行。3D打印这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概念令无数个人和企业为之着迷。但是,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阻碍着这项科技在中国市场大规模扩展。


加入在谷歌中简单的搜索“3D打印入门”,引擎搜索将展示出充足的教程或网站以及线上资源,帮助使用者学习并接受3D打印科技。相反,如果在百度中搜索同样的内容,则不会得到如此全面的搜索结果。尽管3D打印这一话题在中国已然成为一种时尚,然而3D打印设备在中国的实际装机和使用仍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中国3D打印在诸多技术层面有所突破,但其市场仍然相对不成熟。


益普索市场咨询联合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致力于通过本次行业研究,诠释中国3D打印行业。该研究报告将会与全球3D打印主题展会,2015亚洲3D打印、增材制造展览会暨TCT亚洲峰会相结合,在展览过程中为您详细展示研究结果。本报告旨在展示中国3D打印行业概况,对该市场现状的评价以及对未来发展及可能面临挑战的预测。


中国3D打印行业市场概况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3D打印热潮,3D打印技术一夜之间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获得了广泛关注。事实上,3D打印作为一种增材制造技术,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自本世纪初到2013年,3D打印产品和服务市场年增长率约为18.7%。相比之下,2010年到201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2.3%,2013年更是达到历史最高值34.9%。如此高的增速让人们不得不相信,3D打印已经成为一个潮流,即将逐步深入生产和生活当中。


中国3D打印技术的发展、普及和产业化过程开始较晚,然而近几年政府的大力支持加上媒体的争先报道,为中国3D打印行业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2013年,中国3D打印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7.2亿人民币,年增长率达77%,在全球总规模中约占9.0%。未来几年中,该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有望在未来几年突破90亿人民币的规模。另一方面,中国3D打印市场将在世界舞台上占据更大的份额,逐渐成为最大的3D打印市场之一。


目前中国制造的3D打印设备,超过七成销往海外市场,主要因为国内3D打印的需求尚未被完全挖掘,市场购买力有限,多数企业和个人还没有形成使用3D打印的习惯。这也导致了中国目前3D打印设备保有量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截至2013年底,全球3D打印设备保有量超过了20万台,其中美国约占40%,中国保有量仅占约不到10%。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中国对3D打印设备的需求仍有待开发。




中国3D打印行业面临机遇和挑战


制造业转型创造需求


近年来,中国经济整体增速逐渐放缓,以工业制造为代表的一系列支柱行业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突破口。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美国、德国和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局势愈发激烈,中国制造企业正逐步尝试转型,积极应用新的制造技术代替或改进原有的生产方式。 3D打印技术的出现为寻求技术转型的企业提供了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尝试突破研发瓶颈或解决设计难题的过程中引入3D打印技术,把3D打印技术用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或解锁潜在可能性的钥匙。


行业产品的多样性蕴含潜力


3D打印技术正朝着多材质、全彩技术方向发展,不同的材料可以广泛运用到不同产业中,不同的3D打印技术扬长避短,与不同行业及产品正在形成最大限度的适配。 用户也逐渐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希望产品细节可以有所不同,更加契合自身需要。企业则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生产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以最大程度满足这些需求。原有的数控制造技术在满足产品多样性等能力较为局限,3D打印与传统制造最大的区别在于结构和设计,充分发挥人所具有的想象力,制造最适合、最漂亮的产品。


认知程度低局限视野


中国目前的3D打印相关群体上至政府部门,设备生产商,下到实际购买使用者,对技术本身的了解认知并不充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出现非常方便使用的“傻瓜”式设备。多数有使用需求的用户,仍然不会使用,因此没有投资购买设备。另外,3D打印设备提供者或者3D打印服务提供者,并不了解下游用户对3D打印设备的期望。 受众对于3D打印的认识甚至会存在较大的误区,并不清楚3D打印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3D打印只是一个针对特殊结构零件或产品的生产工艺,需要理性看待。


缺少核心技术


目前3D打印的核心技术并不掌握在中国技术人员手中,比较领先的3D打印技术都被掌控在外国企业手中。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中国经济结构以加工为主,重生产轻研发,许多国内企业还没有足够的“创新投资”意识,不利于3D打印技术的深入研究推广。 中国3D打印市场现状处于一种“外热内冷”的情况。行业增速迅猛,需求增加,大批企业加入3D打印的洪流,这种突然间的繁荣很大程度影响了普通大众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判断力,真正去从事研发技术的投入很少。因此要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但同时应该竭力避免拔苗助长,避免专注于一些很尖端特殊的产品或技术,对真正的产业化没有太大助力。


前瞻3D打印行业未来发展




3D打印产业链及环节沟通




积极沟通消除知识鸿沟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产手段,可以解决传统生产在设计研发和生产阶段的问题,各行业应该正确认知该技术并结合自身需求进行有效利用,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立足中国3D打印市场的发展现状,为了促进3D打印市场在中国的发展,目前3D打印机用户购买前的顾虑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应当受到关注,3D打印机生产商由于关注设备技术研发而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资源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也应该受到关注。


为了解决上述上游供应商与下游用户之间的存在的断层,3D打印设备代理商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应当肩负起连接上下游、促进行业间交流的责任。


3D打印不仅是潮流


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年增长率,并即将在2018年左右达到1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中国3D打印市场不能不说是十分令人激动的。从用户方面,中国大量潜在3D使用者购买力不断提高,对新科技的偏好不断增强;设备生产商则渴望不断引入新技术进而保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中国3D打印市场的发展诚然令人激动。尽管如此,中国3D打印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期,自然会面对相应的阻碍和挑战。对于已经参与3D打印市场的企业和个人而言,可能会带来一些相应的影响。


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作为一个并未发展成熟的3D打印市场,目前并没有十分庞大的装机量。我们通过对3D打印技术,其优势劣势,应用领域以及从业企业的分析,逐渐发现了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中国3D打印行业相对缺少自主核心技术和竞争力;偏重设备开发的资源分配方式以及与之不完全匹配的产业链结构导致上游企业和最终用户之间形成知识鸿沟。因此尽管产业上下游都表现出对3D打印技术的极大兴趣,他们之间的沟通却并非十分流畅。


针对这一问题,3D打印设备供应商、3D打印设备代理商、最终用户以及相关政府部门是推动行业发展的4个重要环节。根据本次研究结果,代理商及相关政府部门作为产业链中间环节的枢纽,需要发挥作用促进上下游沟通,弥补上下游之间的知识差异。


尽管中国3D打印相对西方成熟市场而言有一定的滞后性,但今年来外资3D打印企业向中国的大量涌入足以证明全世界视中国3D打印市场为一座尚未开发的金矿。中国3D打印充满各种机遇和可能性也相对难以把握发展方向。只有制定详细的市场策略,发展有效合作关系,其回报将超过任何人的预期。


(完)


感谢益普索市场咨询和慎-思-行提供此报告,本文为摘要,如果需要详细报告内容,请加我们下方的主编微信索取,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