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一百首》中的第二首写道“翠墨黟然以古光,金题锦帙照琳琅。十年校遍流沙简,平复无惭署墨皇”。这里的“墨皇”指的就是《平复帖》。很多书法名家都称这篇墨宝是“书法字帖中的皇帝”。 《平复帖》是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所书,距今天已有1800年。它写在牙色麻纸上,篇幅纵23.7厘米,横20.6厘米,9行84字,字体为章草,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据权威考证,它是现存最早的古代字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 《平复帖》是陆机向友人问候疾病的一封信札,笔画较粗,疑为秃笔无锋,墨色时浓时枯,是因为麻纸晦涩的缘故,整篇章法有序,雅洁顺畅,阅者可通感写者心情恬淡之意。启功先生对它的译文如下: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量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陆机《平复帖》被誉为“书法字帖中的皇帝”,其特殊意义在于——它是第一件流传有绪的法帖墨迹。由于古代书家如李斯、钟繇、张芝等,虽是流传有绪的人物,但无可靠的墨迹流传。而石刻作品,因是翻版,加之刻手的原因、风化剥蚀等,与墨迹多半相去较远;再者,此前墨迹虽有不少,但书家皆不署名,无法考证。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真伪之争从未停止过。因此,愈显《平复帖》在书法史上的意义。 历代书法名家都对《平复帖》赞赏有加。如明代张丑评价:“《平复帖》最奇古,笔法圆浑,正如太羹玄酒,断非中古人所能下手。”清代杨守敬也说:“系秃颖劲毫所书,无一笔姿媚气,亦无一笔粗犷气,所以为高。” 现存《平复帖》有董其昌等名家题跋。此帖宋代藏于宣和内府,明万历间归韩世能、韩逢禧父子,再归张丑。清初递经葛君常、王济、冯铨、梁清标、安岐等人之手归入乾隆内府,再赐给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光绪年间为恭亲王奕欣所有,并由其孙溥伟、溥儒继承。后溥儒为筹集亲丧费用,将此帖待价而沽,经傅增湘从中斡旋,最终由民国四公子之一,生于官宦世家,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张伯驹以巨金购得。1956年,张氏夫妇大仁大义,将陆机的《平复帖》、杜牧的《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以及黄庭坚《草书》等8幅书法珍品,其中任何一幅都能称为价值连城的文物,无偿捐献国家,成为中国收藏史上的一段佳话。 |
|
来自: 昵称18361029 >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