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世芳| 听说:橄榄树

 真友书屋 2015-06-18

“这首歌,它到现在已经这么多年,我们再听到,不会觉得是过时的……齐豫曾经跟我说,这首歌她这辈子唱了几千遍,每一次登台演唱这首歌之前,她还是会紧张。而且她告诉我这首歌,从开口第一个音到唱完最后一句的最后一个音,都不能够稍有松懈。"每周四主推的《听说》已上线,第一听由马世芳娓娓道来由三毛作词、李泰祥作曲、齐豫演唱的《橄榄树》的背后故事。



橄榄树

讲述人 马世芳




橄榄树 齐豫 - 橄榄树 QQ音乐


《橄榄树》这首歌是1979年收录在齐豫的第一张个人专辑的标题曲,这首歌应该是中文流行音乐史上传唱最广、流传最久,也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这首歌的作词人是作家三毛,作曲人是音乐家李泰祥,演唱人是歌手齐豫。


1979年这张专辑,它在当时为台湾青年创作歌谣风潮树立了几乎难以超越的典范,但是这首歌,我们现在听到的这个版本,是大部分人第一次听到它的状态,然而它已经经历了大概有八九年的时间,曲曲折折地一直没有能够出成唱片。


今天我们来说说《橄榄树》这首歌的故事。




流浪?最远也就到澎湖吧



1970年李泰祥认识了三毛之后,就邀请三毛说:你要不要也来试试看写歌词,我来帮你谱曲吧。就这样1970年代初期,三毛和李泰祥合作写下了几首后来脍炙人口的名曲,包括《不要告别》、《一条日光大道》,还有我们今天介绍的《橄榄树》。



《橄榄树》的歌词破题就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流浪这两个字,现在好像已经被用到烂了,随便一个文青都说我要去流浪流浪,但是在1970年代末期的台湾年轻人耳朵里听起来,流浪这两个字包含的风景,包含的企望,包含的梦想,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1979年,台湾终于开放老百姓可以申请观光签证出境观光,在这之前要出境,那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在讲流浪流浪,到底能流浪到哪里去?对当时大部份的台湾年轻人来说,最远大概也只能到澎湖吧,再远也去不了了。所以你知道听到这首歌说橄榄树,那是在欧洲的遥远的西班牙的橄榄树,那就是梦土啊!那是一个梦土的风景。




从小毛驴到小溪、草原



当年三毛交来的第二段的歌词,她写的是:为了天空的小鸟,为了小毛驴,为了西班牙的姑娘,为了西班牙的大眼睛。三毛那个时候读了一本1917年出版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梅内斯的散文诗集,叫做《小毛驴与我》。三毛读了非常喜欢,所以她就从那本书得来了灵感,写下了〈橄榄树〉这首歌,其实她想说的是小毛驴啊。


但是李泰祥就怎么想都觉得,我很难把小毛驴跟这个旋律扣在一块儿。而1973年,李泰祥他打算要到美国的圣地亚哥实验音乐中心,他要去进修一整年的时间,去学关于现代音乐的种种。



一直要到1974年,李泰祥回到台湾来,心情有点不一样,他觉得他到了美国之后,接触的事情变多了,接触面变广了,他说我学会用隐喻的手法来表达感情,而且他说我也很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个时候啊他认识了另外一位年轻的对音乐有热情的女生,叫做杨祖珺。



杨祖珺也是早期台湾的校园民歌运动相当重要的歌手,她后来唱红了〈美丽岛〉这首歌。她认识了李泰祥,经常去李泰祥家里拜访,跟他聊音乐聊生活,她从李泰祥这边学到了〈橄榄树〉这首歌。


杨祖珺也觉得中间这段歌词,西班牙的姑娘、小毛驴什么的,她也觉得怪怪的。所以杨祖珺呢,她就把中间这段歌词改成: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这歌词中间这么一改,杨祖珺让这首歌的场景,它可以不再只是西班牙,而橄榄树这个意象的象征,也变得有更多的可能性,它变成了一个梦土的象征。




终于诞生的,《橄榄树》



一直要到1978年,李泰祥在金韵奖比赛现场认识了齐豫,他主动向齐豫提出邀约说:不然这样,我来帮妳制作一张完整的专辑吧!这个时候的李泰祥,和几年前的李泰祥,手上掌握的资源已经有了不太一样的条件。他那时候李泰祥已经可以指挥整个的新格管弦乐团,然后呢用他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把歌曲做成他喜欢的样子。



1979年齐豫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橄榄树》出版,在这张专辑的封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橄榄树三个大字上面是“李泰祥作曲、编曲、指挥”,下面写的是“第二届金韵奖冠军歌手齐豫主唱”。现在我们很难想像中文流行音乐圈还有哪一张唱片封面可以写上“某某人作曲、编曲、指挥”,这是何等的气魄啊。



《橄榄树》这张专辑好几首歌都是当时《欢颜》这个电影里面的主题曲还有插曲,包括同名的主题曲,还有另外一首歌叫做〈走在雨中〉。你看那个年代,电影的主题曲选了这首歌,插曲用了它的歌,唱片同步发行,应该要很畅销的,然后在广播在电视应该是要全面地开始大打歌,但是这首歌又碰到了新的挑战。




“远方”未过审查



当年这首歌没有通过“新闻局广电处”的审查。为什么呢?原来是它的第一段歌词: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在当年的审查委员耳朵里,他们觉得这首歌的这一段歌词有嫌疑,好像是在影射当时国民党在国共内战溃不成军,结果只好败退到台湾这个小岛上,只好来流浪远方。这样的联想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电影《欢颜》当时已经拍完了,而且后制都做完了,所有的画面都做好了。所以他们只好请齐豫回到录音室里面,重新演唱一下中间的几句歌词,请她把流浪远方改唱成流浪流浪。


后来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第一段胡慧中的嘴形唱的还是流浪远方,但是我们在耳朵听到的是流浪流浪。(节目视频中有电影片段呈现)




The Olive Tree


这首歌虽然在台湾被禁播了好几年,但是到现在,我想整个中文世界大概没有不知道这首歌的人吧。不过回头看看当年,广播电台不能播这首歌,那怎么办?在齐豫发行《橄榄树》这张专辑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80年,有另外一位年轻的女歌手发行了她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她的名字叫做叶倩文。



叶倩文当年才十八岁,她在1980年,由李泰祥担任编曲和制作,推出了她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叫做《春天的浮雕》。这张专辑里面有一首歌,是英文歌,歌名是“The Olive Tree”,是的,就是《橄榄树》。


当年有的DJ,他们不能播出齐豫演唱的版本,那他们就改播这个英文演唱的版本,也算是一种迂回的抗议吧。


The Olive Tree Various Artists - 在线热搜(欧美)系列20 QQ音乐

Don't ask from where I have come

My home is far, far away

Why do you wander so far

Wander so far

Wander so far


叶倩文当然也有一把好嗓子,但是她的演唱风格和齐豫是非常不一样的。齐豫说李泰祥简直是把我当成乐器在使。的确最后逼出来的成果,让齐豫演唱的〈橄榄树〉,它既不是艺术歌曲,也不是流行歌曲,它既不是民谣,当然更不是摇滚,它就是一种我们之前没有听到过的美不胜收的声音。齐豫唱〈橄榄树〉唱了三十几年,她曾经在舞台上清唱这首歌,就算把所有的伴奏都拿掉,这棵梦中的橄榄树,依然美丽不可方物。




超越时代的声音


《橄榄树》这首歌,它到现在已经这么多年了,我们再听到它,不会觉得这个声音是过时的,这是一个超越时代的声音,这样的编曲,这样的旋律,这样的音乐元素,这样的演唱方式。



齐豫曾经跟我说,这首歌她这辈子唱了几千遍,每一次登台演唱这首歌之前,她还是会紧张。而且她告诉我这首歌,从开口第一个音到唱完最后一句的最后一个音,都不能够稍有松懈,万一稍有松懈就完了。所以这首歌是不容易的,但是这首歌实在是漂亮。


我们现在回头想一想,在1979年的时候,这首歌也让许许多多做着音乐梦想的年轻人,看到了他们之前难以想像的高度。我们知道雅俗共赏这四个字,大家常常放在嘴巴里面说来说去,但是真正能做到雅俗共赏,那是多么多么难的境界,李泰祥他真的做到了,他和齐豫一块儿做到了。


这样的高度我们也许一时三刻跟不上,但至少我们可以试试看吧!我们应该再拼一拼!不夸张地说,李泰祥和齐豫在1979年出的这张唱片,它刺激了那一辈的年轻人整个地要迎头赶上,他们也连带地创造了台湾流行音乐历史上,非常非常勇猛的,满载着生命力的一页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