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化的趣味问题(19)

 haosunzhe 2015-06-18
请选中您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 点击上方蓝字【历史大学堂关注精彩历史 --

金枝玉叶、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都是形容女子的词,但是这些词又有什么不同呢?


金枝玉叶本来是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来代指皇亲国戚的后代,现在也用来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因此,用这个词来形容的一般都是皇族女子。


大家闺秀一般是有相当的家庭背景,受过良好教育,有严格行为约束和礼教规范的女子。她们容貌中上,人品好,知识渊博,从善如流,善于理性思考;个性平实,有责任感,清高但不孤傲,人缘极佳。现代则用来代指在谈吐、气质、衣着打扮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个人修养的女子。她们往往气质沉稳,待人接物礼貌周全,在社交场合大方有度,知书达礼,是容易赢得长辈的称赞、同辈的欣赏的女子。


小家碧玉一词出自于古乐府《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此后小家碧玉即成为小户人家年轻美貌女儿的代称。小家碧玉一般生长在平民家庭,容貌俏丽,性情或温柔或活泼,但在大的场面里,则会有些拘谨。她们最大的特点是“秀而不媚,寒而不清”,尽管出身并不高贵,也不会附庸风雅地吟诗作对,但是缝织洗补、煎炒烹炸等实用技术则无所不能。




古时的“三从四德”是指什么?


“三从”是指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三从”最早见于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的年限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要求作为女儿、妻子和母亲的女人对男性绝对服从。


“四德”是封建时代女子应具备的四种德行,具体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九嫔是帝王的妃子,也是后宫的官职,主要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历代王朝多设有九嫔之制。郑玄对四德做出了解释:“妇德谓贞顺(品德),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仪态),妇功谓丝炱(手艺)。”后来,四德与三从连称,成为封建社会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综合要求。



传说中“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是姓“孟”吗?


孟姜女的传说是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流传颇广,童叟皆知。对于孟姜女的姓氏,却少有人知。孟姜姓氏在古代有两种解释:第一种,孟姜指齐国国君长女,或通指世族妇女。春秋时期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中的泱泱大国,齐国始祖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他姓姜,名望,所以齐国国姓就是姜姓。古代兄弟姊妹排行中的长者以孟相称,故而“孟姜”即指齐国国君的长女。《诗经.郑风.有女同车》诗曰:“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说的是:齐姜有长女,美貌品娴雅。汉代毛公就把孟姜解释为“齐之长女”。第二种,孟姜指姓姜字孟的女子,专指春秋齐国大夫杞梁的妻子,即传说中孟姜女的原型。所以孟姜女的本姓应该是姜,而不是孟。


此外,民间还流传着关于孟姜女姓氏的奇异传说。传说讲述:孟姜女本是孟姓的人家种的一棵大葫芦,枝叶繁茂,藤茎蔓延到了姜姓人家的院墙。后来葫熟落地,生出一个小女孩,孟姜两户人家都疼爱不已,便以孟姜两姓作为女孩的姓氏,故叫“孟姜女”。



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是谁?


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四位高僧,被称为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这四人中,玄奘译书最多,译文最精。




为什么说睡觉就是去见周公了呢?


“梦周公”这个典故出自于《论语?述而》。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意思是“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我好长时周间没有再梦见周公了!”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周成王的叔父,因食采邑于周(今陕西宝鸡东北),故被称之为周公。周武王死后,成王姬育继位。当时成王还很年幼,根本不懂治国之事。在周朝初建、百废待兴之时,周公旦代成王执政,处理国家大事,营建东都雒邑,讨平三监及东夷之乱,制礼作乐,为周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卓绝的功勋。在政治稳定、管理国家的体制基本完备后,周公于摄政第十年还政于成王。


周公旦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孔子最敬服的古代圣人之一。孔子对西周的政治制度非常尊崇,因此孔子以“梦周公”来表达对西周社会的向往。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来表示缅怀先贤。如唐代元稹的《闻韶赋》:“梦周公而不见,想圣德而思齐。”宋代苏轼的《周公庙》:“吾今那复梦周公,尚春秋来过故宫。”


再后来,周公成了“梦”的代名词,睡觉被称作“见周公”了。《笑林广记》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师昼寝,而不容学生磕睡。学生诘之,师谬言曰:“我乃梦周公也。”明昼,其徒亦效之,师以戒方击醒曰:“汝何得如此?”徒曰:“亦往见周公耳。”师曰:“周公何语?”答曰:“周公说,昨日并不曾见尊师。”



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人?


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家喻户晓,在这本书里,曹操被刻画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奸臣形象。其实,历史上的曹操和小说中的曹操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曹操像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官至丞相,封魏王,谥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据史料记载,曹操自幼聪明伶俐,胸有大志,二十岁时就凭借家族势力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后迁任顿丘令。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曹操逐步扩充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初平三年(192年),曹操任衮州牧,将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献帝到许都(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大破袁绍后,曹操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他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刘联军大败于赤壁,其后基本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陈寿在《三国志》中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


曹操在军事上表现出了杰出的才能,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在经济上,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在文学方面,曹操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和儿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是“建安文学”的领袖人物。曹操为人通脱,较少受传统伦理观念和价值标准的束缚,这种思想和性格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就是率真的表达情感。他留存的诗歌有《蒿里行》、《观沧海》等篇,皆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曹操在散文上也有相当的成就,其代表作有《让县自明本志令》等,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就是指他的文章不受陈规束缚,辞锋爽利,一扫汉代文章迂远空阔的习气。曹操有文集《魏武帝集》。

寒冰 整理收集

原创投稿: lishi8855@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