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宾虹简笔划之变的典范之作《山川卧游图卷》

 阴山工作室 2015-06-19


黄宾虹简笔划之变的典范之作《山川卧游图卷》
黄宾虹 山川卧游卷 手卷 设色纸本 成交价5290万元


【作品鉴赏】

此幅为黄宾虹画赠挹翠阁主吴鸣。吴鸣,字仲鸣,别署挹翠阁主人,生于1902年,广东人,业医,能诗善画。民国初年黄居素任广东中山县县长时,吴鸣即为中山县卫生局局长。众所周知,从1907年开始,黄宾虹终其一生便与广东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先是邓实、黄节、蔡守、潘飞声、高剑父奇峰昆仲、王云五、邓尔雅,而后凡是广东之文化俊彦,莫非黄宾虹之友。吴鸣在这个圈子里属于“晚辈”,然而却后来居上,为这一群体的“中坚”之一。
1961年4月,在南国早春的香港圣约翰礼堂举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黄宾虹遗作展览会”。这是老人逝世后,香港举行的第二次遗作展览会,有五十多位老人弟子、友人、收藏家发起并参加了这次展览,其中有缘山堂、虚白斋、挹翠阁、绿绮园、张谷雏、叶灵凤、邓芬、黄般若、向北楼、朱省斋、李侠文等,共展出老人作品二百五十多件,涵盖了老人各个时期的山水、花卉、翎毛、人物创作。与此同时,大型画册《黄宾虹先生画集》由香港艺林轩推出问世,章士钊先生为之题端。此幅当时即位列其间。
拍卖记录:2005年秋季中国嘉德《攻玉山房藏中国古代暨近现代书画》Lot 1715。

黄宾虹简笔划之变的典范之作《山川卧游图卷》


读黄宾虹《山川卧游图》长卷
王中秀

1961年4月,在南国早春的香港圣约翰礼堂举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黄宾虹遗作展览会”。这是老人逝世后,香港举行的第二次遗作展览会,有五十多位老人弟子、友人、收藏家发起并参加了这次展览,其中有缘山堂、虚白斋、挹翠阁、绿绮园、张谷雏、叶灵凤、邓芬、黄般若、向北楼、朱省斋、李侠文等,共展出老人作品二百五十多件,涵盖了老人各个时期的山水、花卉、翎毛、人物创作。与此同时,大型画册《黄宾虹先生画集》由香港艺林轩推出问世,章士钊先生为之题端。
予生也晚,无缘亲自领略这次大展在香港掀起的旋风,只能从当年报章中感受些许最初一轮“黄宾虹热”。任何一篇画评都叫人心灵震撼。也许我们今天很难知道作者的真名实姓了,可读来却依然新鲜,就像昨天刚写下,墨汁未干似的。随机选取一篇,这是篇署名“蕉堂”的《黄宾虹·山水画·香港山水》评论,他说:“读黄宾虹山水画,我感觉到,黄宾虹不是在描写山水,而是在表现山水。这是一个伟大的山水画家之所以不同于一般平庸的山水画家的地方。因为以逼肖自然为最高目的的‘描写’和写出不同地区的山水自然构成特色、气势和韵致的‘表现’,那高下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展览会里有些山水画那面目之神奇简直到了惊人的程度。他(黄宾虹)认为某地区的自然景色在某种气候之下对笔墨有不同的要求,它可以画得无比细致,同样它可以画得表面看来粗犷得像一股洪水在面前向你涌来,甚至像发出一种不可抗拒的声音和气势。” 
我从《黄宾虹先生画集》所收展品作于“壬辰年”的《设色山水卷》里印证了“蕉堂”先生的感受。后来1995年香港艺术馆举办的《澄怀古道——黄宾虹》展览会编印的同名画集里,见到了这件画卷更完美的彩色印刷品,名曰《山川卧游图卷》,那“洪水涌来”、“不可抗拒的声音和气势”再一次震撼了我。画集里,还收入了香港艺术馆收藏作于“辛卯年”的《湖山爽气图卷》。黄宾虹两件晚年的扛鼎之作,一密密麻麻,一疏疏朗朗,无一不是“粗犷得像一股洪水在面前向你涌来”,“发出一种不可抗拒的声音和气势”。差不多在整个30年代,黄宾虹都是在遵循着表现“骨子里精神美”即“内美”的准绳,进行他那中国画理论的整合和与之相应的笔墨淬炼。这个过程漫长而没有终点,考验着艺术家的真诚与毅力。到30年代和40年代之交,水到渠成,黄宾虹迎来了蜕化期。这就是古人说的“无法之法为至法”的境界。之后,大约从1944年起,到他1955年去世,他又经历了“阴面山之变”和“简笔划之变”,用黄宾虹的话来说,这是“自立面目”的时期。“阴面山”时段,黄宾虹追求实中见虚,画面表现为“岩岫幽冥,一炬之光,如眼有点,通体皆明”、“于极塞实处能见虚灵”的意境。“简笔划”,黄宾虹追求虚中之实,画面上表现为“博返约”直臻“无虚非实,无实非虚”的“如来地”。前者之“繁”是为了后者之“简”。在黄宾虹看来,他所景仰的“倪黄简笔”和新安画派往往有“空疏无具”之弊,须得北宋人“阴面山”画法之滋养。因此,经历了“阴面山之变”,由博返约的“简笔划”,不斤斤于用笔多用笔少,都老而弥淡,不流空疏。
创作时期相隔一年的《湖山爽气图卷》和《山川卧游图卷》,一密而又密,一疏中有密,可以说是黄宾虹“阴面山之变”和“简笔划之变”的典范之作。前者是1951年秋黄宾虹应邀到京列席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回杭州后创作的,用的是琉璃厂得到的旧纸。而后者时作时辍,竟用了近一年的工夫,观其题字,何等自得!题曰:“细而不纤,粗而不犷,气在笔力,韵在墨采。北宋人画,浑厚华滋,六法兼备,层层点染,常积数十百遍而长。此卷或作或止,今有年矣。挹翠阁主人绘事已臻妙境,因捡而足成之,以博一笑。壬辰八十九叟宾虹呵冻题。” 
挹翠阁主人是何许人?他姓吴名鸣,字仲鸣,别署挹翠阁主人,生于1902年,广东人,业医,能诗善画。众所周知,从1907年开始,黄宾虹终其一生便与广东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先是邓实、黄节、蔡守、潘飞声、高剑父奇峰昆仲、王云五、邓尔雅,而后凡是广东之文化俊彦,莫非黄宾虹之友,如果要写黄宾虹“师友录”,那不用说,广东人要占半壁江山。他们最早发现了黄宾虹艺术的潜力,数十年间形成了最初的“黄宾虹迷”小圈子,直到黄宾虹衰年,他们的迷恋和热情有增无减,使之成为黄宾虹作品流播最多的一个群体。吴鸣在这个圈子里属于“晚辈”,然而却后来居上,成了这一群体的“中坚”之一。

黄宾虹简笔划之变的典范之作《山川卧游图卷》

《山川卧游图卷》在能领略黄宾虹绘画内蕴的欣赏群体中,无疑是瑰宝中的瑰宝,令无数“黄迷”叹为观止。 作为手卷,其可贵之处,首先在它面目独特。历来山水画卷不乏名作,近代的勿论,古代的如董源、夏圭、黄公望等等都有驰名中外的杰作,然而这件作品与它们无一相似之点,称得上是自立面目于千载的手卷之林。自立面目的甘苦,只有画家自家肚里明白,尤其悠悠千载,要在名作如林的种种面目中杀出条路,谈何容易!这是条血路啊。我时常想,绘画面目都叫前人占绝了,就象车水马龙的马路上,再没有你走的路,要走只能贴着墙根了。这是后来者画家的苦衷。自立面目不是画家一厢情愿就能如愿的,在黄宾虹而言,他是花了毕生之功,九折肱而不回头才获致这份幸运的。
这件手卷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在黄宾虹本人画卷之作里也是面目独具的。也许我孤陋寡闻,黄宾虹50年代很少有图卷之作,这就使得此卷与上述的《湖山爽气图卷》显得分外抢眼分外珍贵了。 上述二个可贵之处,其核心价值在于它是最具“内美”特质的巨作之一。什么叫黄宾虹的面目?这就是。 那么,是不是乱涂乱画就是内美之作呢?如果“乱涂乱画”而没有内涵,充其量只是乱涂乱画而已。黄宾虹激赏清代王昱说的话:“有一种画,初入眼时,粗服乱头,不守绳墨,细视之则气韵生动,寻味无穷,是为非法之法。惟其天资高迈,学力精到,乃能变化至此。”可见内美之作,“气韵生动,寻味无穷”不可或缺。
自一千年前,谢赫提出“气韵生动”这一命题以降,历代多有引伸,以致变得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起来。最有影响的是董玄宰的说法,他说:“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的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写神。”黄宾虹却将“不可学”改写成“可见可学”。这就是他的“不齐弧三角”。所谓“不齐弧三角”就是指不完整的三角形,这种形态较诸整齐的完整的三角形更耐人寻味,更具有视觉张力,于不整齐中寓有深长的意味。黄宾虹著名的“不齐之齐”、“乱而不乱”的论断,便是由此引伸出来的。
黄宾虹大刀阔斧地将绘画笔法概括为书法。他的“平、圆、留、重、变”所谓“五笔诀”都是来自书法的升华。在这里,没有留给“山石树木皴法”一席之地。此外,黄宾虹将难于掌控的逆锋引进画法,增强了画面的阳刚之气,一扫有清一代只用顺锋不用逆锋的阴柔萎靡之习。至于墨法,他囊括了历代论画里提及的诸种有名目而语焉不详的用墨法为七种,曰“七墨法”:“浓、淡、破、泼、焦、宿、渍”。其中,黄宾虹以善用宿墨最为行家所称道,这是事实,不假。但除此而外,黄宾虹还有更具有新意的创获,那就是对焦墨法的新阐发:在浓墨淡墨之上以最重之焦墨用渴笔法扫之,求得“润含春雨,干裂秋风”的艺术效果;还有以笔舔浓墨蘸水运之,中有笔道外有墨韵的渍墨法,都是前无古人,而黄宾虹运之得心应手的绝招。可惜的是,诸如这些刷新中国画陈法的创见,至今尚没有得到学界与画界足够的重视,就连市场里兴风作浪的做假老手对之也茫无所知。
凡此种种,我们都能在他“粗服乱头”的画卷里得到印证。展卷细视,满幅“参差离合,大小斜正,肥瘦短长,不齐之齐”(黄宾虹语)的点和线,满幅树不树,山不山,水不水,几乎全是活泼泼的、有生命有呼吸的书法线条,这些书法线条通过浓墨、淡墨、破墨、泼墨、焦墨、宿墨、渍墨、积墨诸法的交互,组合成一幅天趣横生的宇宙图像。退远看,树木房舍山石,历历在目,画面上的书法线条融合成一幅天然图画。北宋董源素有笔极草草,近视之几无物象可寻,远观则景物粲然之美誉,睥睨画史上千年,然而从董源传世图卷看,似乎有溢美之嫌,如果将之拿来形容黄宾虹这件图卷倒是有些量身定制的味道。


【作品资料】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40.5×305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壬辰(1952年)作
估价 RMB  30,000,000-40,000,000
成交价
  • RMB  52,900,000
  • HKD  64,828,431
  • USD  7,935,000
  • EUR  5,819,000
专场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 拍卖时间 2011-11-13
拍卖公司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已开通官网 拍卖会 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
著录:1.《黄宾虹先生画集》第95-96页,香港大公报,1961年5月。
2.《黄宾虹展览》封面,香港艺术中心、香港大学艺术系,1980年出版。
3. Orientations,46页,1989年12月香港Orientations杂志社出版。
4.《澄怀古道-黄宾虹》160-161页,香港市政局主办,香港艺术馆筹划,1995年出版。
5.《黄宾虹年谱》第53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




黄宾虹简笔划之变的典范之作《山川卧游图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