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家族的其中一个分支就是活血化瘀族,活血化瘀药的实际应用很广泛,其中很大一部分更是人们熟知的药物,比如红花,您一定听过、见过,甚至用过。红花虽然常见,但它的具体用法您可都知晓?除了红花,还有哪些是最常用的?且随小编来一探究竟!
【性味功效】 苦,微寒。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内服煎汤5~15g。
1血瘀经闭、痛经 单方捣末陈酒送服。 2血瘀气滞致心胃疼痛 常与檀香、砂仁配伍。 3温热病 常与生地黄、玄参等配伍。
1月经不调 丹适量捣末,每次服6g。 2心腹刺痛、胀满痞闷 丹参30g,檀香、砂仁各(代)5g,水煎服。 3身热夜甚、烦躁不安 丹参、连翘各6g,犀角(代)30g,生地黄15g,玄参、麦冬,金银花各9g,黄连5g,竹叶3g,水煎服。
无瘀血者慎服。不能与藜芦同用。
辛,温。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内服煎汤3~10g。
1血瘀经闭,痛经 常与桃仁、当归等配伍。 2癥瘕积聚 常与三棱、莪术等配伍。
1经期提前,腹痛 红花6g,白芍、川当归、熟地黄、川芎、桃仁各9g(桃红四物汤),水煎服。 2跌打损伤,肿块积聚 红花3g,枳壳1.8g,牛膝、当归、苏木、赤芍、三棱、莪术各2.4g,川芎1.5g。水煎服。
苗生用捣碎外敷,可消瘀肿;子可活血解毒。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苦、甘,温。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经活络。内服煎汤10~15g。
1血虚、血瘀 常与补血药配伍。 2风湿痹痛 常与强筋骨药配伍。
1气血亏虚 鸡血藤、当归、熟地黄各15g,白芍、丹参各9g,桂圆肉6g,水煎服。 2手足麻木,关节酸痛 鸡血藤膏粉87.5g,川牛膝23.8g,续断21.2g,红花2g,黑豆5g,熟糯米粉175g,饴糖120g,研碎,水、酒各半炖化送服。
阴虚火亢者慎用。
苦、甘,平;有小毒。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内服煎汤5~10g。
1血瘀痛经、经闭 常与红花、当归等配伍。 2产后恶露不尽,小腹冷痛 常与川芎、炮姜等配伍。 3肠痈 常与大黄、牡丹皮等配伍。 1经期超前,腹痛 桃仁、白芍、川当归、熟地黄、川芎各9g,红花6g,水煎服。 2产后瘀血腹痛 桃仁6g,当归24g,川芎9g,炮姜2g,加黄酒适量,水煎服。 3肠痈 桃仁12g,大黄18g,牡丹、芒硝各9g,冬瓜子30g,水煎服。 根及根皮(桃根)可清热利湿,活血止痛,消痈肿;枝可治心腹痛及匿疮;去掉栓皮的树皮(桃茎白皮)可清热利水,解毒,杀虫;叶可清热解毒,杀虫止痒;花可泻下通便,利水消肿;未成熟的果实(碧桃干)可敛汗,止血,止痛;成熟的果实(桃子)可生津润肠,活血消积,丰肌美肤;树脂(桃胶)可治石淋,血淋,痢疾。
孕妇忌服。过量可致中毒,出现头晕、心悸,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苦、辛,微寒。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内服煎汤10~30g。
1妇人血瘀经产诸证 常与当归、川芎等配伍。 2水肿,小便不利 单味药水煎服。 3疮痈肿毒 单味药煎服。
1产后恶露不尽,腹痛 益母草、山楂各4.5g,当归、杜仲、牛膝、丹皮、香附、茯苓、陈皮、砂仁末各3g,川芎1.5g,生姜1片,水煎服。 2肾炎水肿 益母草30g,水煎服。 3瘀血结块 益母草30g,水、酒各半煎服。
花可养血,活血,利水;果实(茺蔚子)可活血调经,清肝明目。
阴虚血少者及孕妇忌服。 新媒体编辑:王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