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2015-06-19 | 阅:  转:  |  分享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并积累文中出现的古汉语知识,培养阅读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反复阅读文本,体味文中
的说话技巧和写作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掌握文中文言词句的意思,积累文
言基础知识。感悟烛之武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学习烛之武的说话技巧。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语言的魅力
是无穷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外交场合,语言就更重要了。三寸之舌,可以强于百万雄师。春秋时期,一位老者运用自己的
智慧和口才,说退百万雄兵,于危难之际拯救了国家。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聆听这位老者的精彩述说。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1
6页,齐读题目《烛之武退秦师》(板书课题)。文学常识这篇课文选自《左传》,《左传》的作者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传”意为注
释,《左传》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所以又被称为《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
转”。《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它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方面的重要事件和
人物。背景简介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
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
好,但是没能感化晋国。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正音。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板书下列生字、投放课件)涵(hán)氾(fá
n)佚(yì)缒(zhuì)共(gōng)陪(bèi)说(yuè)阙(quē)杞(qǐ)逢(pán
g)戍(shù)请大家再把这些字读一遍,把陌生的字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听录音,注意节奏和停顿。齐读课文,注意语气的连贯性。借助注释
,疏通文意。(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句,采用学生自己解答疑难为主要方式,补充个别学生不能理解的难点以及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
文言知识,积累文言知识。(投放课件)通假字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喜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供给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词类活用夜缒而出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越国以鄙远鄙,名词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在
东部”封,名词作动词,“使……成为疆界”古今异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把……当做。今义:认为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行时带的包裹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今义:妻子虚词其:以其无礼于晋,且二于楚也(代
词,指郑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那)吾其还也(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特殊句式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以
其于晋无礼)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句)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1、“……者……也”式。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
列传》2、“……,……也”式。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
间加“是”。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者,……”式。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
用“也”表示判断。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也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传》
)4、“……,……”式。“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字。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5、“
……为……”式。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
“非”表示否定判断。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用“是”作
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若亡郑而于
君有益)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七、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二大题。第二课时导入上节课我们梳理了《烛之武退秦师》的文章大意和一些
文言文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把焦点放到烛之武身上,看看他是如何说服秦穆公的。(板书课题,板书时在他“退”前留下空
格)齐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师:首先大家请齐读这篇课文,在朗读课文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理清文章的脉络。《烛之武退秦师》起。师
:(两分钟后)现在同学们又重温了一遍课文,有哪位同学愿意告诉老师,这篇课文记叙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啊?生1:这篇课文讲了晋国和秦国围攻
郑国时,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解救了国家的危亡的故事。师:不错,你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那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啊?生2:这篇课文记叙了
烛之武在郑国被晋国和秦国围困时,受到郑伯的委托,前去说服秦伯退兵,最后秦晋退兵,郑国得救的故事。师:很好,你在前面同学的基础上细化
了故事情节。现在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明确:郑国危矣——临危受命——夜缒而出——说服秦伯——秦晋退兵师:现在我们已经理清了文
章的脉络,那本文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叙述的啊?(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师:老师听到了不同的回答,那就是有的同学还没有准确地找出这个字。
请大家再读课题。生:《烛之武退秦师》。师:那现在你们能找出这个字了吗?生:退。师:哎呀,不容易,这个字太狡猾了,我们终于找到它了。
那么烛之武为何退秦师?怎样退秦师?退秦师的结果如何呢?首先让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烛之武为何退秦师?生:晋侯、秦伯围郑。师:那么晋
侯、秦伯为何要围攻郑国呢?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师:很好,同学们找得很准确。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了,这句话是不是说的郑国无礼
于晋国,那秦国为何也要围攻郑国呢?生:……师:请同学们回忆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秦国在历史上是不是比较强大且想要争霸呢?生:是的。师
:既然想要争夺霸权,那就需要向外扩张土地。而秦晋在历史上的关系一直比较友好,当晋国寻找秦国一起出兵时,秦国自然会为了友谊而答应。更
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那么,秦晋联合出兵也就成为了必然。师:郑国时怎样无礼于郑国和贰于楚的?明确:注释③、④。师:同学
们,请看课后习题,我们是不是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了啊?生:是的。师:让我们再回到老师刚刚说的三个问题上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课后习题的第
三个问题。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退兵的?有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你的答案呢?生1: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阙秦以利晋,唯君
图之。”师:答案找得一点都不错,那我们可不可以分层次来分解这一段呢?生:可以。师:好,现在老师把大家分为四个小组(吴艳芳、李丽第一
组,吴玉松第二组,黄张慧第三组,唐晓静、王小姣第四组),每个小组解决一个层次,概括一下这句话的内容,好不好?生:好。师:那第一组就
概括“秦、晋围郑……敢以烦执事”,第二组概括“越国以鄙远……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组概括“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第四
组概括“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唯君图之”。现在开始,等会儿我们就来分享每个组的讨论结果。师:(三分钟后)现在让我们来听听每个小组讨论
的结果。(在明确过程中让学生朗读相关句子并投放课件)明确:“秦、晋围郑……敢以烦执事”——以退为进,动之以情“越国以鄙远……邻之
厚,君之薄也”——阐明利害,晓之以理(投放课件——秦晋围郑的示意图以及三国之间的版图关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以利相诱,为秦着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唯君图之”——以史为例,巧施离间师:同学们回到课文中再看一看,烛之武虽然是临危受命去劝说
秦伯退兵,那他有没有露出一点卑微的态度?生:没有。师:没有?这就奇怪了,我们常说有求于人就得放低身段,但是烛之武却没有,那么说明他
的说话是有技巧的。那么同学们可以归纳一下巧在何处吗?生1:他利用了秦晋两国之前的矛盾。生2:他抓住了秦晋两国的利益关系。生3:他总
是在为秦国考虑,显示出了郑国的真诚。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你们觉得最重要的是哪一点呢?(言之成理即可)师:烛之武在陈设出一系列的
理由之后,劝说的结果如何呢?生:郑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师:好,秦国退兵了,是因为烛之武说服了秦伯,那晋国
又因何而退兵呢?生:因为秦国已经退兵,同伴已经撤离,独自进军没有十足的胜算。师:晋国是因为郑国无礼和从属二主要围攻它,那对于秦国的
失信,晋文公为何不听取子犯的意见向秦军进攻呢?生1:因为当初秦伯帮助了他。师:不错,当时晋文公在外流亡时是得到了秦穆公的帮助,才回
到晋国做了国君。生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以乱易整,不武。”师:这句话表明了晋文公是怎样的一个人啊?明确:表明晋文公不因感情冲动
,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师:那这样我们就把课后习题的第一部分解决得差不多了,只剩下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大声告诉老师,郑
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生: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师:同学们真的是齐心协力啊,声音如此响亮。
郑国也是因为烛之武不计较郑伯之前的态度,上下齐心,从而使郑国转危为安。师:好,学到这里,我们就已经知道结果了,秦国退兵了,晋国军队
也撤离了。那我们现在来看看老师上课时板书的课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生:“退”前有空格。师:是的,这不是老师板书时没有注意间距,而是故
意的。现在就让同学们在空白处加上你的词语,来表示烛之武是怎样退秦师的。生:……三、自由说话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这篇课文,文中
刻画了烛之武、郑伯、佚之狐、秦伯、晋侯等人物形象,你最欣赏谁呢?为什么?(言之成理即可)烛之武:深明大义、智勇双全、能言善辩、临危
不乱、不卑不亢郑伯:虚心纳谏、勇于认错、知人善任佚之狐:知人善举秦伯:善于决策、明辨利益晋侯:头脑清醒、判断理智写作特
点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一起理清了烛之武是采用说话技巧逐步深入的说服了秦伯退兵,那么我们现在来赏析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1、情节波澜起
伏。师:文章的事件一件连一件,情节是不是平稳发展的呢?生:不是的。师:不是?那么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这篇课文的情节是如何发
展进行的呢?生1: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师:是如何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呢?哪位同学可以具体一点呢?生1:首先是晋侯、秦伯围郑,然后是
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然后是烛之武接受任命,然后是烛之武巧言善变说服秦伯退兵,最后是晋侯退兵,郑国解除危难。师:你说得很好,但是
啊,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比从头到尾都是“然后……然后……”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用“首先、然后、接下来、最后”这样的方式来说呢?请重新整合
你的答案,好吗?生1:首先是晋侯、秦伯围郑,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然后是烛之武接受任命,接下来是烛之武巧言善变说服秦伯退兵,最后
是晋侯退兵,郑国解除危难。师:很好,我们的同学接受知识的能力是很强的。那老师就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了,以后大家在说话写作时不要总是说然
后,而是要有层次性地来展示你的内容,好不好?生:好。师:结合刚刚同学们的回答,老师也归纳了一下。大家看看和自己总结的有什么不同的地
方,老师总结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我们互相改进。(投放课件)明确:大军压境(十万火急)——佚之狐荐烛之武(一线生机)——烛之武发牢
骚(波澜)——郑公平息烛之武的怨气(转机)——烛之武出使退敌成功(大功告成)——子犯建议攻秦(出现危机)——晋公再晓之以理(一场虚
惊)。文章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2、伏笔和照应。师:那么,文章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是不是就像降落伞一样呢?
一下从悬崖跌到深谷呢?生:不是。师:是的,老师也觉得不是,既然是给我们学习的文章,不可能就那么简单明了,当然会有自己的艺术技巧和
写作特点。那我们就来找找,文章还有什么写作技巧。有同学找出来了吗?生:(沉默)师:看来这个问题有点难度,那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努力
,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也是同学们回答过的问题,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什么?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师:好,
那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生:(沉默)师:老师换个问法吧,这句话表明了郑国无礼的对象是晋国,那么跟秦国有没有关系呢?生:没有。师:那
既然郑国并没有对秦国无礼,那就说明郑国和秦国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对不对?生:对的。师:那这一句话是不是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
伏笔呢?生:是的。师:好,老师刚刚只是抛砖引玉,老师现在给同学们一个任务,那就是按照之前的小组,讨论“夜缒而出”和“许君焦、瑕,朝
济而夕设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分别照应了文章的哪些内容?生:(两分钟后)……明确: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
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二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
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
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3、详略得当。师:这
篇课文重点在哪一段啊?生2:第三段。师: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生:主要讲了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退兵的,详细的写出了烛之武的能言
善辩。师:所以这篇课文重点表现了烛之武怎样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了简单的交代。从秦晋围郑写到晋师撤离,在这期间应该说发生了许多事,但作者并未一一罗列,如郑国君臣如何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伯是如何骄横傲慢地对待这位即将亡国的国家的使臣等,文章只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选材上注意到了“精”字,详略得当,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井然。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解读了文章内容,学习了文中各个人物的说话技巧和处事态度。希望同学们以后也多学习学习说话技巧,说不定将来还可以在外交部工作哦!板书设计秦、晋围郑——出使原因国危矣——临危受命以退为进,动之以情烛之武退秦师劝秦退兵阐明利害,晓之以理能言善辩,不卑不亢以利相诱,为秦着想以史为例,巧施离间秦晋退兵——不辱使命作业布置假如晋国单独对郑国出兵,郑伯要你去说服晋侯,你会怎么说?就此写一段劝说词。
献花(0)
+1
(本文系水亦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