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五代。玉器。四川省成都市前蜀帝王建墓出土。现藏四川省博物馆。 ![]() 玉带也就是以玉器装饰的皮革制的腰带,隋唐时期玉带被确定为官服专用。这件玉带是前蜀帝王建的随身御带,也是目前所仅见的唐、五代时期完整的成套玉带,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这件玉带由八块新疆和田白玉组成,其中七块为长方形,被称为胯,一块为圭形,被称为铊尾。铊尾长19.6厘米,胯长7.8厘米,宽约8厘米,厚约1厘米。 ![]() 每块玉器的正面均浮雕盘龙纹,龙身曲腾,龙头向前,四爪刚劲有力。玉带的背面皆有象鼻小孔,可与皮质的革鞓结缀。所谓革鞓,也就是连接八块玉片的革制品,出土时革鞓已经腐朽,仅少量痕迹附着于胯部和铊尾上,从残迹看,革鞓分两节,有胯饰的一节,两端均有银釦各一;有铊尾的一节,两端打有小孔若干,以便扣结。 ![]() 玉带铊尾的背面阴刻楷书一百十八字,记载永平五年(915年)前蜀王建的王宫曾遭受火灾,玉料被火焚烧,但依然异常温润洁白。于是前蜀王建命工匠将这些玉料制作成玉带,称之为大带。 ![]() 王建建立的前蜀国是五代时的十国之一,统治范围大约是现在的四川地区。唐代末年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王建趁机在四川建立政权,保境安民,收罗录用中原避难至此的文人世族,经济一时较为安定繁荣。王建死后被葬于成都附近的永陵,后来永陵经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这件盘龙纹玉带就是其中之一。 ![]() (明代佩戴玉带的高级官员形象) 玉带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唐代的“大带制度”曾以带上的装饰品质地和数量来区别官品等级。一品官以下佩带刀子,文武三品官以上佩玉带,四、五品官佩金带,六、七品官佩银带。而前蜀王建的这件玉带装饰有龙形纹,只有帝王才能够佩戴。 ![]() 这件玉带不仅制作精良,历史悠久,而且背后的铭文也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了解隋唐五代时期玉带形式以及帝王服制的重要实物资料。 |
|
来自: 百眼通 > 《08中外玉石-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