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鉴赏大家韩世能
□陈扬
2015年3月22日中国邮政发行的《挥扇仕女图》名画邮票竟然与我们苏州还有点关联。踪迹就在该画的所钤印章中。 《挥扇仕女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者为唐代著名画家周昉。该画无款识题跋,无作者款印,签条处有乾隆亲笔御书“唐人纨扇仕女图内府珍藏”字样。引首仅有乾隆所题“猗兰清画”四字。另钤有明韩世能“韩世能印”“韩仲子氏”“世能”;清梁清标“蕉林书屋”“蕉林居士”“蕉林考藏”;清高宗弘历“古希天子”“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乾隆鉴赏”等鉴藏印,共31方。据此,可知该画至少从明晚期到清代,经历过三人之手。内中的乾隆皇帝乃是精品书画上的常客,但对于另外两位,或许就比较陌生,知者不多了。 其中:梁清标,字棠村,号蕉林,河北正定人。在清顺治、康熙两朝先后任兵部、礼部、刑部、户部尚书,授保和殿大学士,是清初著名的书画收藏鉴赏家。而另一位则是“苏州五百名贤祠”中的人物韩世能。 韩氏门庭显赫 韩世能(1528~1598),字存良,号敬堂,长洲(今苏州)人,祖居在今苏州相城区陆慕镇。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入翰林馆,曾参与编撰《世宗实录》《穆宗实录》,充经筵日讲官,累官至礼部左侍郎,以疾归。他不善吏事,恬于荣利,曾出使朝鲜,册封楚藩,凡馈赠一无所受。尝自言无一事无一语不实,而亦不务矫抗以博誉。 韩世能幼时曾在苏州桃花坞一带读书,现附近犹存韩衙庄地名。明万历年间,长兄世贤一支从陆墓迁居苏州城里玄妙观前宫巷,筑“存诚斋”“竹石居”。韩世贤,号苏台,早年体弱多病,故弃儒习医,医术名动京师,被荐为太医院博士,将补御医,辞不就。韩世能致仕后回苏州与兄世贤同居存诚斋。事继母孝,事长兄如父,教诸侄如若己子。 韩世能生平别无嗜好,但有画癖,又染书淫;善鉴赏书画,独具慧眼,名噪一时。董其昌曾拜他为师,是当时收藏界数一数二的人物。平生绝意求田问舍,俸薪所入,悉数用于搜罗字画。以其声望地位,眼力水平,加之探赜索隐,勤收力购,遂使晋唐之名迹,宋元之奇作,尽入门下。所收神品不下百本,轴轴连城。常与名流韵士品定甲乙,言言精当。其私家之蓄,极其惊人,藏品之宏富,足令皇家侧目。 但世能不善治生,田土荒芜,卒年71岁,身后萧然,所藏书法名画亦随手散去。著有《云东拾草》14卷、附录1卷。入祀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图1),墓在苏州城西岐龙山麓。 值得一提的是:韩世能后裔人才众多,名家辈出,门庭显赫,成为清代苏州彭、宋、潘、韩四大名门中的一员。经查阅孙中旺先生所编《五百名贤祠人物录》资料(图2),笔者发现自韩世能后,其韩姓后裔仅入祀“沧浪亭五百名贤祠”的就有多人。其中有韩世能孙,8岁即以擘窠大字手书虎丘“五人之墓”碑碣的韩馨及其长子韩樵;韩世能曾孙,清代苏州状元韩菼;韩菼曾侄孙,曾为林则徐老师的清封疆大吏韩崶等等。看来这些人物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应该说与韩世能注重文化教养,注重道德修养,收藏品鉴、淡泊风雅的家风不无关系。韩世能的《吴郡名贤赞语》:“秩宗典礼,奉职寅清,君子有榖,子孙其绳。” 韩家收藏惊人 其实,韩世能最大的成就在于书画的收藏及鉴赏方面。不过在有关地方志书中却鲜有提及。这次《挥扇仕女图》古画邮票上印章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机会。 关于韩家的藏品,韩世能本人未作详细著录,这对后世了解其收藏状况造成一定的困难。所幸,在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容台集》和詹景凤《东图玄览编》等书中都有相当的记述。 另外,韩世能跟当时著名的书画鉴赏家昆山人张丑有着密切的联系。张丑曾受其子韩朝延之请,得以先后两入韩府观赏书画宝地。但见韩府所藏,件件珍若昆山之玉,轴轴如随侯之珠,使饱赏天下书画精品的张丑一见也惊心骇目。张氏对在韩家所见珍品作了相当详尽的记载,并将所编目录流传了下来。这就是中国书画史上著名的《南阳书画表》。称南阳者,因韩氏郡望南阳,实际上此书是一部韩家书画藏品目。 其中,《南阳法书表》书帖目中有魏晋至元代的正书二十二,行书二十五,草书二十二,拓本三,计七十二件,二十五人之作品,都是稀世珍品。其中,曹魏时锺繇所书《贺捷表》与宋拓玉石本《定武兰亭序》两件,被视为罕见之物。其余如陆机《平复帖》,晋人《曹娥碑》,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袁生帖》《行穰帖》《旦极寒帖》《谢司马帖》,王献之《冠军帖》《鸭头丸帖》,王珣《伯远帖》,南朝梁武帝《异趣帖》,唐颜真卿《祭侄稿》《自书吏部尚书诰兄帖》《鹘等帖》,怀素《自叙帖》《论书帖》,柳公权《翰林帖》,唐玄宗《脊鸟令鸟颂》等诸家墨宝,件件不凡,无一不是稀世珍宝。而元代的赵子昂、鲜于枢等作品在其中也只能屈尊算作一般。 韩世能名画收藏更是了得。《南阳名画表》中所列,均为赫赫之迹。其收藏的画作,分为道释人物、山水界画、花果鸟兽、虫鱼墨戏四类。每类再依时代排列。如魏曹弗兴《兵符图》,晋顾恺之《洛神图》,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图》,隋展子虔《游春图》,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张萱《明皇夜游图》,李思训《行幸蜀山图》,周昉《对鉴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唐吴道子《天王送子图》,五代周文矩《倦绣图》,韩干《照夜白马图》《百马图》《双骑图》,五代王齐翰《勘书图》,黄荃《杏花三猿图》等。凡47人,计99图。另宋有:宋徽宗《高士图》,周文矩《文会图》,李公麟《九歌图》,李成《古木寒泉图》,范宽《长江万里图》,米芾《云山远树图》,马和之《莲社图》,赵伯驹《三生图》,李唐《山阴图》,马远《踏歌图》等等。这些古人丹青,件件都是上上神品,都归韩氏收藏。 而另撰《书画铭心表》中的38图,是《名画表》中所没有的,如卢鸿《草堂十志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董源《潇湘图》、李成《茂林远岫图》、宋徽宗《雪江归棹图》等。再如元人赵子昂、钱选、龚开、王振鹏、黄公望、王蒙、 倪瓒、盛懋,俱为大家,都有作品入藏 其室,都是上乘之作。 另在《清河书画舫》中,张丑还著录名画流传的逸闻。“……传闻严氏藏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职贡图》、王维《辋川图》、李思训《海天落照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李公麟《便桥受降图》、马和之《唐风图》、赵子昂《重江叠嶂图》、王蒙《听雨楼图》……今大半归韩太史家。”看来韩世能在严嵩父子倒台之后,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收购了其大半收藏,将严氏所藏保存了下来,实属不易。 以上作品,许多都曾辗转流传,或存于历代禁中,或流落于民间,或收藏于国内博物馆中,或流失于他乡国外。书目中最早者为曹魏时代,最晚者为元代。而未收当时明代作品,小家之作亦不入选。但据说韩氏原藏,数量要比编目之品多得多。他的书画藏品的质量和规模,在当时都是一代之冠。 韩氏所藏书画不少都未盖印章。即便钤印也不多。一般仅钤“韩世能印、韩逢禧印、宗伯学士之印、韩仲子印”等少数印而已。也很少有记跋,倒是董其昌间或为韩逢禧偶书题跋,如宋马和之《陈风图》就是,使之增色不少。 世能子逢禧,字朝延,官至侍郎,宦游南北。其虽亦精鉴赏,但未能继承父业。由于种种原因,出现“日亡月逸,雨散风飘,开橱或失,挂壁飞去,遂至遗失数多,零落殆尽”。致使韩世能多年搜集的历代书画名迹,在其子手中开始散出。正所谓聚难散易,历代收藏家最痛心的情形,最终难免。 这批藏品,后来星散何处,花落谁家,是人们最关心之事。有相当大一部分今存于世,题记印章,著录传说,尚可考证其仿佛。但很多珍品,已经踪迹渺茫,每观此书,令人怅然不已。 |
|
来自: 苏迷 > 《苏州名人逸事、名人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