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遗珍_青铜器5_铜车马

 百眼通 2015-06-20

  (立车) 

  秦代。青铜器。1980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陪葬坑。现藏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安车) 

  铜车马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1980年出土了两辆,一辆为立车,一辆为安车,车前均架有四马,大小为真车马的二分之一,是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制车马,有“青铜之冠”的美誉。

  立车又叫戎车、高车,因乘车时需要直立于车上而得名。这件立车为双轮、单辕结构,辕长246厘米,轮径为59厘米。车舆为横长方形,宽126厘米,进深70厘米,呈横长方形。车舆右侧置一面盾牌,前面挂有一件铜弩和铜镞。

  车上立一圆形车篷,车篷之下站立着一名高91厘米的铜御官俑,车前驾有四马。有趣的是,车上的圆形车篷可以拆卸收起,这与我们现在使用的伞十分类似,所以有人认为,铜车马上的车篷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伞。

  安车全长317厘米,高106.2厘米,整体为凸字形,分前、后二室,前室为御手所居,内跽坐一御官俑,后室为主人所居。 

  车舆上有穹窿形的椭圆形盖子,车厢左、右、前三面各有一窗,后有门以方便上下,车上的门窗均可灵活启闭。驾车的四匹马雄壮健硕,形态各异,中间的两匹马昂首正视前方,两侧的马略侧视,张大鼻如喘息状。

  安车装饰精美,车舆内外绘有变形夔龙、夔凤纹、流云纹及各种几何形图案花纹。另外,窗板亦是镂空菱形纹,从室内可以观察到车外的情况。这件窗户设计得十分细致,外面的人难以看清车内。

  铜车马的工艺代表了我国青铜器时代的最高水平,在制作上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粘接以及子母扣、纽环扣、锥度配合、销钉连接等各种工艺。钻孔的最小直径为1毫米,饰件多处用如发丝的铜丝,车辆头的内孔滚圆,如同车床加工的一般,充分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先进工艺。

  更加令人惊奇的是,铜车马的许多零件都与现代使用的相似,例如系马腹与马颈的套环采用了策扣连接,这种策扣与现在人们用的腰皮带上的策扣完全相同,再如车门、前窗用的活动铰页,形状与现在门窗上使用的活页也非常相似。

  (修复铜车马情形) 

  铜车马上的零件精密复杂,仅安车就由大小3462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其中青铜制件1742个,黄金制件737个,白银制件983个。铜车马在出土的时候已经残损,考古工作者经过艰辛的工作才又将他们重新拼接起来,展现在世人面前。

  (铜车马出土情形及邮票) 

  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铜车马就位列其中,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2010年上海世博会,铜车马首次走出陕西来到上海世博园,成为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