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遗珍_青铜器19_建武二十一年斛

 百眼通 2015-06-20
 

  东汉。青铜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建武二十一年斛是四川成都附近的铸铜机构为皇帝铸造的一件青铜量器,因铸造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45年)而得名。 

  斛是古代的计量器具,在汉代一斛等于十斗,大约能容纳40斤左右的谷子。南宋时期改一斛为五斗。

  建武二十一年斛由青铜铸造而成,通体鎏金,通高41厘米,由上部分的斛身和下部分的承托盘两部分组成。斛身高33厘米,口径33.5厘米。斛身之上有一个略微向上突出的盖,盖中央饰装四瓣叶纹,外围饰两周宽带纹。

  斛身呈圆筒形,四周装饰有带纹,两侧有对称铺首衔环。斛身之下的承托盘高8厘米,口径57.5厘米。斛身和承托盘之下各有三只足,形状都与熊足类似。足上原本嵌杂有各色宝石,现在大多已经丢失。

  最为重要的是,承盘口沿下铸有铭文一行六十二个字,详细交代了铜斛的铸造地点、铸造经过以及铜斛的规格,乃至铸造铜斛的相关参与者,包括“铜涂工崇、雕工业、涷工康、造工业造,护工卒史恽、长汜、丞荫、椽巡、令史郧主”等。

  其中直接参与铸造“崇”是铜涂工,“业”是雕镂工,“康”是冶炼工,并由“业”作总负责。另外上级派来卒史“郓”是护工,本郡的长“汜”、丞“荫”、椽“巡”、令史“郧”等负责主持和监督制造。

  这件铜器之所以会有参与和监督铜器铸造的人员名单,是与汉代的“物勒工名”制度相关。所谓物勒工名,如果铜器出现了问题,就可以追究各个环节的参与人员的责任。

  铜涂、雕镂和冶炼是铜器铸造的三个重要环节,这件铜斛对认识我国古代青铜冶铸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