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5期】天津老照片(二),看看曾经的小白楼,老东站,贵州路,音乐厅等等。。。。。。

 ddt图书馆 2015-06-20

【新朋友】点击箭头上↑↑↑↑↑ 祈福平安”订阅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页面内容


最近在网上无意中又看到一组不错的天津老照片,在此与咱“念旧的天津人”一起分享~!


其中照片有个别几张和前面那期的老照片重复,为了没看过前期照片的朋友,就不挑出来了~!



天津卫的由来 

2004年12月23日是天津设卫筑城600年的纪念日。天津设卫建城600 年,决不是说天津只有600年的发展史。从秦汉到宋元,历代在天津地区挖渠开河,运粮建寨,设官建制,发展鱼盐业生产等活动。由于金、元两朝,建都北京,天津地位日显重要。但是天津作为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都市却是从明朝开始的。   


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王朝权利,将自己的儿子们封为王,分别驻守各地。第四个儿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北京。1398年,朱元璋病死。因为太子早年夭折,所以由朱元璋的长孙朱允文继位,史称建文帝。燕王朱棣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在诸王中实力最强。由于建文帝平庸无能,加上自己的政治野心,朱棣在1400年以“靖难”为名,发兵与其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朱棣率兵从天津的前身-直沽出发,偷袭沧州,并经过几年的战争,最终攻陷南京,夺取皇位。   


1402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龙兴之地”,朱棣把“直沽”这个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赐名为天津。“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   


天津得到赐名后,于同年设置了军事部门。“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当时天津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至今人们经常提到的“天津卫”一词,就是从此而来。   


咱天津人过去烙饼用的:炙炉


英国菜市:大沽路副食品商场


张园:原来的晚报社,孙中山在津下榻于此


陕西路


南市


100年前的承德道,此建筑解放后做过市图书馆


 100年前的西开天主教堂


天津人包饺子(改革开放初期)


 蒙古路与万全道交界


 七十年代知青下乡亲友送行


建国初期的百货大楼


抓革命,促生产 


天津医药站


公安医院旧址


80年前的赤峰道营口道与南京路交界


 老天津东站


中心广场的检阅台(已拆除)


民国时的小白楼, 两老外走路的地方是老音乐厅门口


民国时的小白楼二, 挂旗子的是现在的起士林餐厅,对转角原来是新华书店


百货公司售货员,挂着的是包捆商品的纸绳。


南市二



欲说当年好困惑


烙饼了


天津计划经济时期有代表性的粮店


买早点,锅里不是豆浆就是豆腐脑,锅盖上的东西是一种油炸食品:果蓖


老巷、枯藤、破屋(位于河北大街)


不太遥远的昨天





老天津人都认识的煤球筐


横跨墙子河的鞍山桥。该建筑现仍存在,门前的小道是老南京路


从哈密道这边看鞍山桥。斜坡楼梯位置即为现在电报大楼的位置。有恍如隔世的感觉吧?


生炉子


南门里大街


还看得出来吗?这可是贵州路,远处影影绰绰的是法国教堂。那时马路没几辆汽车。



(以上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