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世

 钟离绝遐之万语 2015-06-20

收藏
768

转世编辑?[zhuǎn shì] 

转世,宗教术语。转世指一个人在死亡后,其灵魂在轮回中投胎,其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也许只是导人向善的一种合理解说。转世是印度教、锡克教、耆那教、一些非洲宗教与及很多不同的宗教和哲学的主要信条。
中文名
转世
类    型
宗教术语
隶    属
印度教、锡克教、耆那教
出    现
同义词
投胎

1信仰起源编辑

这种信仰早于原始文化中出现。一些学者认为,这种信仰源于三个普遍的信念:
(1) 人类是有灵魂的,而灵魂与呼吸之间有一种不明确的关系,可与肉体分离。在睡眠时,分离是短暂的;在死亡后,灵魂则与肉体永远分开。
(2) 动植物也有灵魂,而且强大地影响人类的力量与情绪。
(3) 灵魂可从一个有机体投胎到另一个有机体上。在很多印度教(尚存的最古老宗教)学院中,仍有人拥护这个信念。
另外,也有人认为转世不只是一种信仰,而是一个历史中的实际发生的现象,在原始社会及先进社会中都不断地被发现。
图腾信仰亦包含灵魂在人类肉体间转移的暗示。

2转世介绍编辑

印度教
佛教
耆那教
西方宗教与传统中的转世慨念
经典希腊哲学
一些古希腊哲学家相信转世论;可参考柏拉图所著的《斐多》(也译《费多》)和《理想国》。毕达哥拉斯相信是第一位深入发展这个概念的哲学家。
犹太教与卡巴拉秘宗
诺底斯主义
基督教派
现代有关转世的观念

3相关理论编辑

传闻
有人认为即使相信转世说,不等于削弱基督教中天堂、地狱和最后审判存在的可能性。一定数量的小孩子,不但声称有自己的前生的记忆,也表示记得一些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情形,即无隔阴之迷。(可参看伊恩·史蒂芬森博士(Dr. Ian Stevenson)、卡洛·鲍曼(Carol Bowman)和伊莉莎白·荷利兹(Elisabeth Hallett)的著作。)一些个案中,小孩声称在生命前后到了类似天堂的地方,有时他们有一定的权利选择是否重生、何时重生,甚至可以选择自己将来的父母。
当中一些小孩声称,重生并不一定因为人有罪业,而是一个灵性提升的机会。额外的生命使灵魂有更多的机会成就天主的托付,并能使性格特点有更大的改进。东方的转世观则更为多元化,而有关的慨念可在一些印度教及佛教的旁支中找到。
能量是不能创造和不灭的,而人脑以电能脉冲运作。那么,人脑中的电能从哪里来?(化学能或地球磁场)死后它又将往哪里去?(大脑停止运作,能量结构瘫痪,回归自然了)这或可作为转世在科学上的引证吗?

4其它参见编辑

1.轮回
(IAST:Sa?sāra),做为一个宗教概念,较为世人所熟悉的是起源于婆罗门教,发展于佛教,但即使在欧洲亦有独立的起源,即古希腊哲学和德鲁伊教,而基督教把其发展成复活观念。
佛教认为,人死去以后,灵魂会离开人体,通过地府的阎王、地藏王进入另一个刚刚出生的新生命体内,该新生命体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动物、鬼。
以佛教而论,众生从出生以来,即辗转生死于三界六道之中,如车轮一样地旋转,故称“六道轮回”,至少要修成阿罗汉,乃至成佛,否则无有脱出之期。
在那个五华乱华的残酷的大时代里,一切都在变,变动之中,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明天可不可以活下去与如何摆脱无尽的烦恼痛苦和压迫,而轮回与因果业力无疑是一个安慰剂。道教教义重今生与后世族群的建设,并不信这些只把他们当做宣传传教、招揽信徒的手段与帮助统治者愚弄的工具。故道教吸收佛教轮回等论。
2.涅盘
(巴利文:Nibbāna;梵文:Nirvā?a),佛教用语,意义是指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远离一异、生灭、常断、俱不俱等等的中道体性意义。旧译灭度。灭是灭见思尘沙,无明三种惑,度是度分段变易两种生死。
3.复活
它是指生命在死亡后再复生的意思。复活是很多宗教的中心思想。
趣闻
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布赖恩·魏斯(Brian L.Weiss)曾经任耶鲁大学精神科主治医师,迈阿密大学精神科主治医师,迈阿密大学精神药物研究部主任。现任西奈山医学中心精神科主任。魏斯教授专攻生物精神医学和药物滥用,在他多年的临床工作过程中,碰到了上门求诊的凯瑟琳,让魏斯教授经历了一场难以置信的经验,从而改变了魏斯博士对于前生、轮回转世的观念,在此之前魏斯博士对前生、轮回转世的观念一无所悉,也没有兴趣了解。
当魏斯博士担任迈阿密一家医院的精神科主任约一年左右,凯瑟琳被介绍来就诊。她年近三十,来自新英格兰,其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对天主的信仰从未动摇。她深受恐惧、惊慌、沮丧、重复的噩梦所折磨,这些症状跟了她一辈子,而且愈演愈烈。
经过一年多的传统治疗,她的严重症状依然如故。而魏斯博士认为,经过这段时间的悉心诊治,她的病情应大幅改善才对。按理说,她是医院实验室的化验员,对于治疗应该有能力自动配合。而且,基本资料中也看不出来,她会是个棘手个案,反而,她的背景显示,她很容易诊断。由于凯瑟琳长期患有呕吐与窒息恐惧症,拒绝服用任何药物,因此魏斯无法开给她抗焦虑药物或镇静剂,这些药物是专门对付象她这样症状的患者。还好,她的排斥反而是一种契机,只是魏斯博士当时无从体会。
最后,凯瑟琳同意试试催眠治疗,这是一种集中精神的方法,回溯她的童年记忆,找出被压抑或遗忘的创伤,魏斯博士认为,这一定是她现有症状的病根。
凯瑟琳顺利进入深沉的催眠状态,并开始忆起意识无法回想的过去事件,她想起被人从跳板推落泳池,呛了好几口水而窒息。她也想起在牙科诊所里,有人把防毒面具罩住她的脸,让她吓得半死。可是经过治疗后,她的症状依旧严重。出乎预料的结果令魏斯博士颇觉诧异。于是不断思考何以造成僵局,然后获得结论, 凯瑟琳一定还有更多的创伤埋在潜意识里,必须再追究下去。
接下来的那个星期,再度让凯瑟琳进入深沉的催眠状态。不过这一次魏斯博士刻意不从旁指导,让她自由发挥。哪知她却横跨四千年,回溯到古代近东地区的前世,在这一世中,她有不同的形貌、不同的名字。当时的地形、服饰、日常用品,所有细节她记得清清楚楚。她回想出这一世中的许多事件,最后被洪流吞噬,怀抱中的婴儿也被大水卷走,凯瑟琳死了,漂浮在肉体之上,整个死亡过程就是库伯罗丝博士(Dr. Elisabeth Kbler-Ross)、慕迪博士(Dr. Ray–mond Moody)、林格博士(Dr.Kenneth Ring)所研究濒死经验的翻版。然而,凯瑟琳从未听过这些研究者的名字,也不知他们的研究成果。
催眠中,凯瑟琳声称回想起另两个前世,她曾经是十八世纪的西班牙妇女,也曾经是希腊妇女,这一世比近东地区那一世晚了数百年。魏斯博士非常震惊,也很怀疑,可由于诊治凯瑟琳一年多了,了解她不是严重的精神病患者,不会产生幻觉,也不是多重人格,极不易受暗示所影响,也没有滥用药物或酗酒。此时推想:她的 “记忆”一定是由幻想或梦幻般的内容所组成。不过事情有了奇妙转变,凯瑟琳的病状竟然戏剧性改善,此时魏斯博士明白,幻想的内容不可能产生快速而良性的疗效。日子飞逝,凯瑟琳先前的症状,随着催眠回想前世而日渐消失。
魏斯深重的怀疑也逐渐消散。在第四次或第五次的诊疗中,还有更奇怪的事情。回想前世的死亡经验时,凯瑟琳漂浮在肉体之上被引向亲切的灵光。在一世与一世的“中介生命”状态中,每次的情形总是一模一样,而且,她言已活过八十六次。最后,凯瑟琳却逐渐痊愈了,生活的更加愉快,害怕死亡等的恐惧症状已消失。凯瑟琳知道,她的某个部分比意识心灵更伟大,这一部分包含着她整个前世的记忆与人格,而且在肉体死亡后,它还会继续活着。
由此,魏斯博士设想:当我们的肉体死亡时,我们并没有真正死亡。人的灵魂是不朽的,灵魂能在肉体生命结束后继续转世。
(注明:催眠治疗现象的一种假说,她所言是否真是其前世不得而知,其病症康复也许与心情有关,真相究竟如何仍是个有待确切证据的未解之谜。)

5转世解脱编辑

中国历代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其主流,儒家学说则又以伦理道德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而孕育此民族精神者,首称孝道。儒家以孝道批评佛教徒割爱辞亲,剃除须发,燃骨割肉,出家修行仍大不孝之行为。然而在六道轮回下妻子可能是你前前世的母亲,父亲的妻子可能是你前世的妻子,爱狗可能是你前世的丈夫,今世再续未了之缘。而人吃的肉可能是多少世的血亲。这样众生灵都可能是你的诸前世父母亲人。正如志公祖师所道: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猪羊炕上坐, 六亲锅里煮。女吃母之肉, 子打父皮鼓。众人来贺喜,我看真是苦!
然而面对儒家的指责佛家一方面做出妥协融合,宣扬戒孝合一的思想,将轮回报应与孝道结合起来。佛经通过描述不孝之人将要受到的种种地狱苦难,和持孝之人将要获得的种种天堂福祉来从两方面告诫世人,应该敬信三宝,孝顺父母。而后再将送子观音的偶像崇拜融合了佛教与儒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另一方面认为儒家的宗旨在于供养,使父母现世安乐,衣食无缺,进而光宗耀祖,这种儒家之孝是狭窄的小孝,这是只对今生父母行孝的世间孝道。而只有佛教出世间的孝道才是真正的大孝,这是永久的孝。佛教之孝道要求接引父母学佛,令其截断无明烦恼的业流,出离六道轮回之苦,证悟涅盘究竟之乐;而且还要救度过去世的累劫的人畜虫蚁父母亲人,同沾法益,同登莲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