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托尔金:痴狂的学者与他的神话世界 | 语言学午餐

 昵称22998329 2015-06-21

#为我们创造完整universe的语言学家#系列之二:呼声很高的托老。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May It Be Enya -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QQ音乐


J. R. R. 托尔金(J.R.R. Tolkien)老前辈曾经担任牛津大学的盎格鲁撒克逊语教授,为魔戒系列创造了精灵语。他因为《霍比特人》、《指环王》与《精灵宝钻》的系列作品而闻名于世。


然而今天,我们的重点不在于中土世界的故事。小编将从另一个角度,为你们讲述J. R. R. 托尔金本人——他作为一个学者的故事,以及这位学者的痴迷如何影响了他耗尽毕生心血精心打造的那个世界。


一、幼年与少年

托尔金生于19世纪末。自儿时起,托尔金就被古老的语言所吸引。他学习了古英语、拉丁语、希腊语,也对语言学产生兴趣。因为年代较早,可以说,那时候的现代语言学不如现在完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首次出版于1916年,更不要提后来的相爱想杀的各家理论了…)。因此托尔金年代的语言学,研究的多是比较语言学、历史语言学、语源学等。


十岁那年,托尔金接触了“格林定律”。这是一项用来描述印欧语言语音演变规律的定律。后人加以补充完善,用以在没有历史语料时,推断语言间的亲缘关系等。他的提出者雅各布·格林就是收集《格林童话》的格林兄弟之一(没错,许多文学家的语言学功底都不可小觑)。自此,幼年的托尔金便已经开始试着自己创造语言了。


大学之前,在爱德华国王学院,托尔金发起了诗歌与学术交流的团体巴罗人社(TCBS)。他的三位密友——克里斯多佛·怀斯特、罗布特·吉尔森、G. B. 史密斯——都是TCBS的成员。(关于这个社团和这四位伙伴在生活、文学、艺术上的种种羁绊,可参见《托尔金与世界大战》。)




托尔金在古典主义盛行的爱德华国王学院,毫不掩饰自己对语言学的热爱,疯狂地研究、创造。不仅自己创造语言,还试图复兴已经失传了的哥特语、日耳曼语。怀斯特后来这样回忆:


“[托尔金]已经开始沉迷于自己构建语言…创造了语言甲之后,还要创造语言乙,并且是语言甲几百年发展的变种。”


后来,《魔戒》系列中使用的精灵语之间,也有着这样复杂的关系——在中土世界,辛达语取代了昆雅语,又发展出西尔凡精灵语等变种。



昆雅语与辛达语的教程。


此后至1914年,托尔金在牛津求学,对语言学痴迷的他,设法从古典学转向了英语。然而,当时的语言学并非完全属于科学,而仍然和艺术、文化如胶似漆。托尔金也是如此,不仅为语言学科学、严谨的一面着迷,也为其带来的想象力、浪漫精神所着迷。有趣的是,当他获得英语专业的奖学金后,立马去买了一批威尔士语和北欧史诗之类的书,令众位导师“震怒”。


二、奔赴战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是托尔金在牛津求学的最后一年,也是他开始正式创造精灵语的第一年。魔戒迷们一定记得,《指环王》第二版的前言里有着这样一句话:


“1918年,除了一人幸存,我所有朋友都死了。”


托尔金写下这句话时,距离残酷的战争已有半个世纪之久。而只有怀斯特和他得以幸存。


包括托尔金,这些TCBS里年少有才、生而高贵的牛剑学子在战场厮杀,对他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自不必言说。但是这些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战友,在战火的缝隙里仍然没有放弃创作和相互评论,甚至可以说,这是他们在生死一线时唯一的慰藉。G. B. 史密斯甚至在一次上前线之前,写信给托尔金说,知道他还活着,还能把TCBS“涉猎人生中美好的一面…重建健全、纯洁、真诚的爱与美”的精神延续下去,哪怕自己马上死去,也毫不遗憾。


也许正因为在年轻的时候体验过战争的滋味,身边的密友也接二连三地阵亡在前线,托尔金的神话世界不是一个仙境,而是真实的战场。




他对儿子说,战争的经历,诞生了魔苟斯,还有整个精灵的历史。


“那么,我就此搁笔,精灵故事到此结束。”《失落故事集》的结尾,精灵消失在历史中,而人类成为了命运的掌握者。这正印照着G. B. 史密斯的一首诗:“我们就此搁笔,克制自己...当新的时代来临之时,上帝会允许我们,重拾未完成的事业。”


而托老前半生的经历,可以用他自己的话来总结:“语言学研究,唤醒我从内心深处对童话故事的感应,大战本身,使这种感应迅速地成熟、发展起来。”


三、重返大学

1920年,托尔金终于得以重返因为战争而一度疏离的学术界。一切已经与从前不同。就像弗罗多销毁魔戒重返夏尔后,他的那颗心早已改变。再也无法享受夏尔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了。


弗罗多对山姆说:“山姆,我被伤得太深。我没法拯救夏尔,它也获救了,但不是为了我。山姆,常常得是这样:当食物陷入危机,必须有人放弃它们、失去它们,好让其他人可以保有它们。”




就像金庸尚未丧子之前,所写的丧子之痛都不够痛。没有经历过战争和失去的人,恐怕也写不出来这样的话,或是大战史诗般的场景吧。但或许就是这种悲怆,让托尔金能够向英国人讲述遗失的精灵族上古的传奇。


战后,作为牛津大学安格鲁撒克逊语的教授,托尔金对《贝奥武夫》(Beowulf)——存世的第一部古英语传说——颇有研究。他当年的学生曾回忆托尔金的课堂:


“他会静悄悄地走进房间,凝视着听众,然后突然开始以洪亮的声音用盎格鲁-撒克逊语大声朗诵原作的开场诗句,开始于一声大喊Hw?t!这是该作品以及一些其他古英语诗篇的第一个词)。”


几十年后,托尔金的学生,也是著名诗人W. H. 奥登(W.H. Auden)(oh oh oh!)告诉他:


“我想我从没告诉你这是多么难忘的经历,当年身为一个大学生的我,听您朗诵《贝奥武夫》,那声音正是甘道夫的声音。”

(I don't think that I have ever told you what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it was for me as an undergraduate, hearing you recite Beowulf. The voice was the voice of Gandalf.)




托尔金对贝奥武夫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同时,这部传说的故事,也成了后来中土世界种种灵感的来源,比如恶龙,比如人类与其它种族的交战等。

(托尔金翻译的《贝奥武夫》——近九十年前的译作——在2014年5月22日终于出版。)


四、神话传奇

众所周知,托老的神话体系构建已久。而在写出《魔戒》等作品时,他并不是在创造小说,而是真正想要为英语的世界做些什么。在他写给出版商的信件里,他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对于英格兰没有自己的神话的失望,也阐述了自己构建神话世界的初衷:


“我从前(早在那时我就已非常失落)曾想写一系列或多或少互相衔接的传说,它的内容上到宏伟庄严的创世神话,下到浪漫史诗型的仙境传奇。…我要把它完全献给英格兰—我的祖国。它将拥有我所期望的格调与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冷彻而鲜明,能够体现出我们的“氛围”…(如果我力所能及)它将具有一抹难以捉摸的神妙之美,即一些人所说的‘凯尔特风情’…它的格调必须高雅严肃,去浊扬清,配得上这片始终诗意盎然的土地上较为成熟的思想。我将完整地记载一些伟大的传奇,而另一些则仅仅浮光掠影,不去深入。故事集应当与一个雄浑的主题紧密相连,然而又会留下想象与发挥的余地,让其他有心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用画笔、音乐或是通过戏剧去填补它们。”



电影里的Rivendell。


也许,现在的我们,很难理解托老的那份深沉的寄托。毕竟,各种用英语创造的奇幻文学如今已经风靡全球。然而,当年,深陷战火的托尔金,却心心念念那个没有优秀神话的祖国。在他看来,神话与语言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借助对方,得以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


在当时的环境下,创造这样一部作品其实有些突兀,也得到不少负面的评价。因为托尔金并未迎合当代文学(现实主义)的潮流。他的作品关乎于一个世界,却并未深入分析具体的角色背后错综复杂的心理历程。

对于反派,托尔金几乎没有给他们开口说话的机会,笔墨集中于对善良或光明一派的描写。


这些都让这系列的作品显得有些“中世纪”。


然而,也有人说:“托尔金对20实际文学所作的最大贡献就是几乎完全对它置之不理。他的作品...重新找回了一些受到当代不调和因素威胁的某些东西。”(安德鲁·瑞斯克《中土世界,中庸之作》)


可以说,他的预言已经得到实现。尽管《精灵宝钻》直到他去世才得以出版,但如今,他用英语写下的神话,已经被全世界的魔戒迷奉为至宝。许许多多有心的人,为这个世界创造了音乐、文学、绘画或影视作品——托老地下有知,一定倍感欣慰。




而托尔金也知道,不管当时和未来的粉丝有多么狂热,所有人都比不过他对这个世界的投入。


“…我觉得,我是极有可能被迷住了,迷失在徒然想象的罗网中,而它们对他人来说价值不大…”


整个《魔戒》系列,几乎每一个字,他都精心推敲。企图通过有限的语言,描摹他心里无限的世界。那背后,是有托老一生的痴狂、研究、思考和人生经历:他痴迷于语言,也痴迷于其背后的故事;深爱故土,因此要为她创造一个神话;上过战场,失去挚友,却没有失去高贵的精神;脱离现当代文学的束缚,终于献上了史诗与传奇。


(由于篇幅所限,此文仅关于托尔金本人。精灵语各个分支的介绍,未来小编会重新开文。)


参考文献:

1. 安德鲁·布莱克,《托尔金:用一生锻造魔戒》(J. R. R. Tolkien)。

2. 约翰·加恩,《托尔金与世界大战》(Tolkien and the Great War)。

3. 《托尔金书信集》(The Letters of J. R. R. Tolkien)。


本文为语言学午餐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语言学午餐编辑部。



责任编辑:向婧婷

审核校对:张之涵







语言学午餐Ling-Lunch丨Beijing

#admin@linglunch.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