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试题

 李功随 2015-06-21

一、选择题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发光、放热

B.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C.物质颜色发生变化

D.有其他物质生成

考查目的: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指的是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因此本质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颜色改变、发光、发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等是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而产生这些现象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的发生。

2.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石蜡熔化

C.纸张燃烧

D.湿衣晾干

考查目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

答案:C

解析:有无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根本依据和基本方法。瓷碗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熔化是石蜡形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湿衣晾干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纸张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下列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汽油燃烧

B粮食酿酒

C汽油挥发

D.食物变馊

考查目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

答案:C

解析:汽油挥发是汽油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状态变化;汽油燃烧、粮食酿酒和食物变馊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4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电灯通电后发光

B铁水铸成铁锅

C食物腐败

D电热棒工作时发热

考查目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

答案:C

解析:因为化学变化常伴有放热、发光、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改变等现象,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有化学变化发生,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成其他物质。在ABD选项的变化前后都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因此它们都属于物理变化。而C选项的食物腐败是由于食物与空气等发生反应,变成了其他的物质而不能食用,因此属于化学变化。

5.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锅生锈

B.冰雪消融

C.玻璃破碎

D.水的蒸发

考查目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

答案:A

解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成其他物质。在BCD选项的变化前后都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因此它们都属于物理变化。而A选项的铁锅生锈是由于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因此属于化学变化。

6.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密度

C.温度

D.硬度

考查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

答案:A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腐蚀性、毒性、酸碱性等属于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上述四个选项中,A选项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其余选项均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7下列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有绿色物质生成

B铁丝弯曲

C.固体碘受热后变成紫红色碘蒸气

D.车轮爆胎

考查目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

答案:A

解析:有无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BCD选项变化前后都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选项是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反应生成新的物质──铜绿,属于化学变化。

8.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  )。

A火箭发射

B煤的燃烧

C酒精挥发

D酸雨侵蚀

考查目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

答案:C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产,是物理变化。

9.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蜡炬成灰

D.滴水成冰

考查目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

答案:C

解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标准: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蜡烛燃烧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10.点燃蜡烛的过程中(  )。

A.只发生化学变化

B.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C.只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D.只发生物理变化

考查目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答案:B

解析: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而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

11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___________

A.蜡烛燃烧  B.火柴梗被折断  C.冰雪融化

D.食物腐败  E.蔬菜榨汁  F.矿石粉碎

考查目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

答案:化学变化:AD;物理变化:BCEF

解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成其他物质。在BCEF选项的变化前后都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因此它们都属于物理变化。而A选项中蜡烛的燃烧生成了新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D选项的食物腐败是由于食物与空气等发生了反应,变成了其他的物质而不能食用,因此它们均属于化学变化。

12阅读下列信息: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 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物理性质有                    

2)铝的化学性质有                    

考查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

答案:(1)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质地较软、密度较小,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

2)在常温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解析:根据是否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来表现,将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与铝不同的氧化铝,铝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新物质氢气,铝本身也发生改变,这些都属于铝的化学性质;其余则属于它的物理性质。

13.下列描述中,_____________是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是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是化学性质。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E.木棒受力折断

F.矿石粉碎

考查目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性质和变化的区分。

答案:物理变化:EF;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BD;化学性质:A

解析: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内在因素,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性质的具体表现,是一个过程。对物质性质的描述中通常有“能”“可以”“易”“会”“难于”“有”等词语,据此可判断出A是性质的描述,“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是化学变化,因此A选项是化学性质的描述。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属于物理性质,BD选项所描述的内容都是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出的,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C选项描述的是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是化学变化。E选项中的木棒折断是物质形状的改变,F选项中的矿石粉碎是物质体积大小的改变,均属物理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