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好人际,救公司
这个企业至今还保持着这一传统,午餐期间大家欢聚一堂,由经理亲自派送烤肉。事实上,新任管理者正是想借助共同用餐时机,给每个员工一个互相沟通了解的机会,以建立信任空间,从而使组织的人际关系有所改观,进而提升公司业绩。 根据权威组织学家的统计分析,80%的人在工作上失败,不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或工作动机不够,而是因为他们人际关系处理和人力技能上的失败。就如卡耐基所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 【二】 你是人际交往中的讨厌鬼吗? 人际关系如此重要,你的人际交往是好是坏呢?在人际交往中,你是否经常存在以下行为:
如果你的行为与上述相符,或许你就是他人眼中的讨厌鬼。即使与对方是好友关系,你也会发现,这些举动会使你们的关系不断僵化。那么,怎样的行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朋友呢?请收阅微课怎样才能找到知己,做一辈子的好友? 问问自己,你注意过自身的交际行为吗?你对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认识多少呢? 【三】 什么是真正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以上整个过程用了不到3秒钟。虽然动作和表情不多,但毫无疑问双方沟通了感情。这种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就是和谐人际交往的原型,也是最基本的沟通形式。 哈佛大学罗森塔尔教授认为有三大要素可以构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①彼此的关注 当两个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方的语言和行为上时,他们就产生了共同的兴趣,从而达到知觉一致。这种双向的注意力是产生共同情感的前提。 ②共同的积极情绪 对于营造积极情绪,交流中传达的非语言信息比语言本身更有效,其主要是由语调和面部表情引起的。在一项实验中,管理人员直言不讳地批评了一些志愿者,但是声音和表情都非常热情。出人意料的结果是,这些人虽然受到了批评,但他们仍然觉得整个交流过程非常愉快。 ③一致性或同步性
所谓的模仿动作只有是自发的、下意识进行的,才会有好的效果。这是因为下意识的举动体现交流双方的情感共鸣,而情感因素的一致性会带来生理上的愉悦。例如,在体育馆中观看比赛时,观众们挥舞着双臂形成的人浪就是这种愉悦感的表现。 一致性大多是通过微妙的非语言途径,比如交流的节奏和身体的动作来体现的。如果缺乏一致性,那么交往中的人们就会感觉不舒服,可能会出现不合时宜的回答或尴尬的冷场。这些不协调都会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 当交流双方的情绪越协调,他们的感觉也就越和谐。这也正是人际交往成功的秘诀。
【四】 修复人际关系的武器是什么? 毫无疑问,人人都希望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但人际关系的复杂和多样性,让我们不可避免地陷入紧张的关系之中。这时,或许你就该启动你的同理心。正如作家华伦说过:同理心是修复人际关系中的有效武器。 同理心又叫做换位思考、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同理心使我们做到了感同身受,正如沟通大师吉拉德曾说: 当你认为别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样重要时,气氛才会融洽。 那么,如何提升“同理心”能力呢?点击链接,了解更多关于“同理心”的内容。如果不会将心比心,未来少三分胜算 你体会过将心比心的感觉吗?一起听听张学友的《将心比心》。
【五】 如何让“人际关系”变为你的“有效人脉”? 比尔·盖茨曾说过:一个人永远不要靠自己一个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个人花每个人1%的力量。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将人际关系转化为有效的人脉呢? 曾在电视上看过一档节目,是马云与周星驰的对话。一个是电商大鳄,一个是喜剧之王,两个看似如此无关的人却能聚到一起谈笑风生。这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少年的交情或是有多少的共同语言,而是因为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这符合了人脉的“公平原则”。 社会像个圆锥,每个人都在圆锥的高上面爬。你和同等水平,不同领域的人的距离就是你所处平面圆的半径。只有你的水平越高,你接触其他领域的人的距离才会越短。刚毕业的博士学术菜鸟或许不太容易认识一个基层政府科员,但是院士就可以很轻易地与省长喝茶聊天。 所以,注重自身的质量,使自己处于优秀的社交圈子之中,就可以与同样优秀的人相互交换资源,以成就更好的自己。了解更多关于“人脉”的内容,请收阅微课去无效社交: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