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禁烟史,不只以健康的名义

 cat1208 2015-06-21



一幅讽刺吸烟的漫画。 画面中的男人、 小男孩乃至猴子都在吞云吐雾, 路过的女人露出惊讶的表情


文丨解宏乾

节选自《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6月下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北京于6月1日开始实施一项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之所以称为“史上最严”,是因为不但对违反规定的吸烟者处以罚款,未能在营业场所禁烟的商家也将被处以最高可达1万元人民币的罚款。这一条例的施行,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甚至还使北京因此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世界无烟日奖。


自15世纪,烟草被哥伦布在美洲发现并带回欧洲后,有关其利弊的争议就从没停止过。以至于烟草历史的研究很长时间以来都未得到过正式的认可和公开的支持。近20年来,才开始有人从科学的角度,以严谨的态度去研究和解读烟草的历史。


嗜烟者死

1492年,哥伦布在首次越洋航行中发现了一个小岛,也就是现在的古巴。同年10月28日,两位水手罗德里戈·德·杰雷兹与路易·德·多雷斯在哥伦布的派遣下登陆该小岛。他们发现了烟草,而且它在岛上非常流行、深受岛民喜爱。罗德里戈·德·杰雷兹也成了欧洲吸烟的第一人。


卡萨斯曾跟随哥伦布船队进行第二次美洲大陆航行,他在《印第安人史》里写道:“一路上我们都能看到当地人,无论男女,手里拿着一根点燃的木炭和一些草状的植物。他们一边走路,一边点燃草叶,享受其散发出来的芳香。让他们如此爱不释手的东西是由一张较大的干树叶裹着一些较小的干草叶组成。他们用木炭点燃其中一头,然后用嘴反复吮吸另外一头。在吞云吐雾的同时,他们的身体慢慢放松,疲惫逐渐消失,心灵也彻底沉醉其中。”当时的印第安人称其为“达巴科(Tabaco)”,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烟草”。


从1560年开始,烟草开始在欧洲各地普及,且风靡一时,甚至一叶难求。无论是烟草种植,还是烟草文化的发展也都逐渐臻于完善。烟草贸易已然占据了当时欧洲及美国贸易的很大一部分份额。


首先站出来反烟的是一些宗教人士,他们被这种“恶魔般的烟雾”搞得心神不宁。1498年,第一个吸烟的欧洲人罗德里戈·德·杰雷兹在巴塞罗那街头被捕,调查委员会以施行妖术的罪名判处了杰雷兹10年徒刑。他又成了反烟风潮中的第一个牺牲者。吞云吐雾的吸烟者被当成了魔鬼的化身。对欧洲人来说,弥漫的烟雾让人联想到邪教的仪式,而烟草本身更被视作魔鬼的产物,散发出“黑弥撒”一般的气味。


在政界,最强硬的反对者当属英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曾公开表明与吸烟者势不两立。1604年,他发表了一篇拉丁文的抨击文章《吸烟之恶》,言词相当激烈。然而,他反烟的背后,还暗藏着不言而喻的政治纠葛。在詹姆士一世登基之后,已故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宠臣沃尔特·罗利爵士成了新国王的眼中钉,而罗利正是使用烟斗的倡导者,是他最早开拓了弗吉尼亚烟草进口至英国的贸易。罗利爵士于1618年被捕,随即被斩首示众。


两年后,詹姆士一世开始大幅度提高弗吉尼亚烟草的进口关税。然而此项措施并未达到打击烟草进口的目的,反而促进了烟草的走私业务。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烟草种植成了一些地方的支柱性产业。詹姆士一世逝世后,查理一世继承王位,创立了“烟草垄断集团”,以确保烟草贸易收入归王室所有。


烟草自被欧洲发现后,便伴随着争议,但起初的反烟者却都带着完全不同的目的,如政治、经济、宗教等,烟草在中国的命运也是类似。


17世纪初,烟草从福建、广东、辽东等地登陆中国。明崇祯皇帝于崇祯十年(1637年)首次颁布禁烟令,随后连续3年下令禁烟,且一年比一年更加严厉。崇祯十二年颁布的禁烟令,规定“嗜烟者死”。有传言认为,崇祯主张禁烟的原因多出于忌讳和恐惧心理,面对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的风起云涌,关外清军又步步紧逼的形势,崇祯皇帝对“吃烟”一事过于敏感。杨士聪《玉堂荟记》记载:“相传上以烟为燕,人言吃烟,故恶之也。”崇祯为燕王之后,京都又称作燕京,“吃烟”犹如“吃燕”。此后,在蓟辽总督洪承畴的要求下开禁,禁烟一事不了了之。


此后,虽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主张禁烟,数次下达禁烟令,但效果也不理想,禁者自禁,吸者自吸,吸烟之风遍及全国。嘉庆四年(1799年),江苏监生周砎上书奏请:“种烟地改种五谷,违者许该地军民拔弃,犯者治罪,诸色人食烟及商贩、开烟铺并食烟器具一切禁止,贩者与前罪等”。然而,这位监生的上书非但未获得嘉庆帝恩准,反而遭到训斥,并将其交由地方官约束。嘉庆帝对周砎的处理,标志着清政府关于烟草的政策有了根本的转变。



18世纪版画, 描绘了在西班牙殖民地圣多明各, 黑奴正在加工烟草的场景


煤炭征服世界,烟草俘获人心

1789年的大革命让整个法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抽烟斗(卷)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政治因素。1790年,埃贝尔创办了《杜歇老爹报》,他塑造的叼着烟斗的“杜歇老爹”成为当时法国大众心目中革命者的标准形象。当时的流行歌曲《卡玛尼奥拉》里反复唱道:“共和党人要什么?武器、烟草和面包。”


抽烟的风潮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民主制度的主要政治诉求。与曾经法国贵族们吸鼻烟相反,抽烟斗的行为则宣扬了一种自由、平等,甚至博爱的渴望。拿破仑的元帅乌迪诺在操练军队时,常常发出这样的号令:“拿出烟斗,点上,进攻!”


差不多同一时期,蒸汽机也登上了历史舞台。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细长的烟囱随处可见,蒸汽火车和轮船也随着轰隆隆的响声进入人们的视野。“两大事件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启:煤炭征服了世界,烟草俘获了人心。”诗人奥古斯特·马泰勒米的作品,将取代了马车的火车头和征服了普罗大众的烟草联系在一起。


19世纪上半叶,随着烟草的迅速普及,吸烟风潮席卷了整个社会。生理学家阿尔芒·特鲁索还提出了使用烟草的烟熏疗法:“烟草与其他植物叶子混合制成的各种药用烟卷,能治疗各种呼吸道疾病。例如增加了曼陀罗、颠茄、莨菪、洋地黄等成分的烟卷用于治疗哮喘,添加了鼠尾草和海藻的烟卷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添加了乙醚的烟草用于治疗癔症,添加了樟脑或桉树叶的烟卷用于治疗咳嗽等。”药用烟卷受到大众青睐,反烟的声音更加寥寥无几。



1910年, 三个男孩在吸烟, 尽管外表稚嫩, 但从姿势上看, 已是 “老烟枪” 了


世界大战催生成品烟

两次世界大战将烟草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香烟和烟卷逐渐取代烟斗,成为士兵们热捧的对象。


为了满足士兵们的需求,各国的民众都积极投入到香烟的生产中。1915年,《加拿大烟草和雪茄日报》曾大胆地发布这样的公告:“国家目前面临的危机恰恰是烟草业难得一遇的良机。??战争一定会让人类意识到烟草的宝贵价值。毫无疑问,士兵们对烟草的巨大渴求和大众对此的回应将会是香烟制造的最大推动力。”战时,大众对烟草的需求远远超过了酒类产品。美军将领潘兴将军号召:“想要打胜仗,就得给我们子弹和烟草!”


当时,一个关于香烟的典故在士兵中流传开来,如果连续有三个人共用一根火柴点烟,那么最后点燃的人就会被对面的神枪手开枪打死。可想而知,在炮弹纷飞的情况下,停下来裹上一只烟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成品烟”逐渐取代了“手卷烟”。到了二战期间,很多著名品牌的香烟纷纷登场,如罗利烟、骆驼牌、菲利普·莫里斯、好彩牌等。


为了避免关于香烟有害公众健康的指控,香烟制造商很早就开始着手研发一种“无害香烟”。1926年,匈牙利学者鲍里斯·艾瓦斯开始尝试用卷起来的纸片代替药棉,以达到为香烟过滤的效果。之后,日内瓦烟草公司劳伦斯采用了艾瓦斯的技术,并且应用于自己的产品中。1937年,法国国营烟草公司也推出了“过滤香烟”阿尼克,其品牌名称的意思就是“去除尼古丁”。二战后,美国人掌握了更好的过滤香烟开发技术。罗瑞拉德公司出品的健牌(Kent)香烟在1952年推出之后,很快就占领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



万宝路香烟一直以西部牛仔为品牌形象,但至少4名代言人死于肺部疾病,无疑成了劝阻吸烟的经典案例


法律强制

香烟的普及也引起了人们的不安,进而促发了相关的试验科学研究。1954年,4000名英国医生开始参与一项大型前沿医学调研。20年后,他们得出结论:抽烟的后果远远超出呼吸系统所能承受的程度,长期吸烟极有可能导致平均寿命降低。


1964年,华盛顿的公共卫生健康负责人、总医师路德·特里公布了一个医学报告:在长期吸烟的行为以及肺癌和冠心病之间有牢固的因果关系。于是除了19世纪人们知道的尼古丁之毒,香烟的危害性又多了一条,就是香烟烟雾中的焦油有可能致癌。随着相关的医学研究越来越多,学者们开始研究香烟及其烟雾的各种成分。实际上,烟草燃烧所产生的烟,是一种气体和各种微粒的混合体。这些微粒包含有4000种分子,其中超过40种可能致癌,例如焦油、各种毒气(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氢氰酸、氨),还有重金属(镉、汞、铅、铬)。


1952年,英国率先采取了禁烟措施,1954年美国也加入其中。国家通过法律强制要求在烟盒上打印警示标语,并注明香烟中所含有毒物质的剂量,从而提醒烟草消费者注意吸烟带来的危害。与此同时,政府还限制,甚至禁止烟草商在媒体上投放广告,以削弱香烟广告的影响力。某些相关法律还规定,在电影院、公共交通工具以及行政管理机构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1992年,万宝路香烟广告中的牛仔扮演者维纳·麦克拉伦因肺癌辞世,这似乎标志着香烟时代的重大转折。由于烟草税收迅速攀升,公众卫生健康的教育渐入人心,香烟消费开始暴跌。从1975年至1990年的15年里,全球烟草消费上升了17%,而1990年至1999年仅10年时间就下降了12.5%。


2015年5月31日是第28个“世界无烟日”。根据欧盟委员会5月29日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欧盟国家烟民比例从2012年的28%下降至目前的26%。现在全世界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法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