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 - 名人佳作陈逸飞之《闺中》  江南遗韵-----------怀念陈逸飞 陈逸飞 古典仕女画 90 年代初,陈逸飞将西方古典写实画风推向极致,丝丝入扣地遵循着精致、细腻的完美准则,用炉火纯青的西方技法将他的东方美人刻画得近乎“唯美”,并带有浓厚的脂粉味,而其作品命名也大多出自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典雅意象。看《浔阳遗韵》(1991)、《罂粟花》(1991)、《西厢待月》(1994)、《恋歌》(1995) 以及上海旧梦系列的《黄金岁月》( 1993)、《玉堂春暖》(1993)、《春风沉醉》( 1993),画面中那倩影依依、可怜可爱的民初少妇,无一不是柔弱无骨、顾影自怜,以一种希望被宠被看的温顺的哀怨的目光凝视着观众,画面散发出柔和的火焰,充溢着一种温馨的把玩的情调,笼罩着一层薄薄轻纱般恰到好处的神秘感。画家笔下的女性都带着忧郁哀怨、落寞凄美的神情。缱绻的女子多身穿清末艳丽而独特的的东方民族服装,或吹箫或抚琴或执扇或“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出浓郁的东方韵致和情调。 陈逸飞将西方古典写实画风推向极致, 丝丝入扣地遵循着精致、细腻的完美准则, 用炉火纯青的西方技法将他的东方美人刻画得近乎“唯美”, 并带有浓厚的脂粉味, 而其作品命名也大多出自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典雅意象。 画面中那倩影依依、可怜可爱的民初少妇, 无一不是柔弱无骨、顾影自怜, 以一种希望被宠被看的温顺的哀怨的目光凝视着观众, 画面散发出柔和的火焰, 充溢着一种温馨的把玩的情调, 笼罩着一层薄薄轻纱般恰到好处的神秘感。画家笔下的女性都带着忧郁哀怨、落寞凄美的神情。缱绻的女子多身穿清末艳丽而独特的的东方民族服装, 或吹箫或抚琴或执扇或“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出浓郁的东方韵致和情调。
夜宴 陈逸飞 浔阳遗韵(1991) 陈逸飞 1984年作 预言者 陈逸飞 尘缘如梦(2000) 陈逸飞 古典淑女 陈逸飞 丽人行(1988) 陈逸飞 如梦似水 陈逸飞 望 陈逸飞 西厢待月(1994) 陈逸飞 忆浔阳 陈逸飞 罂粟花(1991) 陈逸飞 樱国仕女 陈逸鸣油画作品《凝视》 静谧 微曛 颓废的美 1 颓废的美 2 
颓废的美 3 颓废的美 4 颓废的美 5 颓废的美 6 颓废的美 7 颓废的美 8 颓废的美 9 笼中美女 1 笼中美女 2 笼中美女 3 笼中美女 4 笼中美女 5 笼中美女 6 笼中美女 7 笼中美女 8 笼中美女 9 笼中美女 10 笼中美女 11 笼中美女 12 笼中美女 13 执扇淑女 
乐女 夜宴 陈逸飞 浔阳遗韵(1991) 陈逸飞 恋歌(1995) 《琴韵》 吹笛女子 油画 风阮仕女 江南遗韵-----------怀念陈逸飞 琵琶行 陈逸飞《琵琶女》 陈逸飞在当今画坛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他的生前。不是因为画价决定了一切,而是一个思想前卫的艺术家,往往能够引领将来的风气。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与陈逸飞相识,他的含蓄儒雅和对后辈的言传身教让人印象深刻。曾经看到他如何教学生画素描:那些文化匮乏的日子,人们能看到的艺术刊物极少。那时有每月一期的《越南画报》,聪颖的陈逸飞,就叫学生们仔细阅读,不要求弄懂其内容,只关注里面的照片效果。原来《越南画报》的印刷质量只讲大关系,也就是光影明暗的黑白层次分明,其效果就像素描中的表现一样。学子们学素描就先从临摹画报上的照片开始。 陈逸飞成名于非常躁动的时代,面对风雨激荡,他的静思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他始终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达到怎样的高度,用绘画的心绪,来化解所有的矛盾。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他各个时期的创作脉系。记得那次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陈逸飞画展》上,那时他的绘画创作又踏上一个新的高度,一改以往的细腻写实的画风,全景式展示了他西藏采风后的心得,几十幅高原生活图景。用他的话说:“只有自己先被震撼了,你的作品才会带动观众的情思。”是的,陈逸飞的超凡想象力,不仅征服了他的读者,也成为了艺坛的最强音。“我何尝不想画有自己风格和高品位的作品,看到吗,我不正在朝前行走吗?”一个人的努力得到全社会的肯定,我从陈逸飞的神情中隐约觉察到他在辛勤耕耘后的些许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