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教你一些小技巧,3分钟编制企业财务报表都不是事儿!

 昵称26124325 2015-06-21



做财务报表的时候,有些工作不需要看账簿也可以做出来,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编制财务报表的小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顺利完成工作。


1、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


2、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相等。


这其中按损益表计算各项目计算方法如下:


①本(上)应交增值税本期金额=本(上)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17%-本(上)期进货×17%;


②本(上)期营业收入=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金额


③本(上)进货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金额+本(上)期损益表中“营业成本”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金额


④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⑤本(上)期应交所得税=本(上)期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⑥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应交增值税(7或5%+3%)


⑦若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以上都不考虑,可以用以下公式:


⑧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报表中的营业收入是不含税价)。


⑨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7或5%+3%)


⑩应交所得税=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3、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资产负责表中“货币资金”期末金额-期初金额


4、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按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计算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期初数-“应收账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账款”期末数-“预收账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5、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其他支出支出”+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应付账款”期初数-“应付账款”期末数)+(“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预付账款”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


6、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现在统一在“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本期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和福利总额。(包含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里面)


7、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损益表中“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本期损益表中营业收入计算的各项税费)”


8、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损益表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增加额(期末数-斯初数)(也就是计入各项费用的折旧,这部分是没有在本期支付现金的)“-费用中的工资(已在”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中反映)。


9、现金流量表中“收回或支付投资所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初和各项长期投资科目的变动数。


10、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债券利息所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投资收益”本期发生额-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股利”期末数-期初数-“应收利息”期末数-期初数。


11、现金流量表中“处置或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其他科目变动额(增加了计入收到的现金流量中,减少了计入支付的现金流量中)。


其他大部分项目都可以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各会计科目金额的变动情况计算出来的,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把基本的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学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