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王府里的“苏作之魂”

 苏迷 2015-06-22
■“传承苏作 创意苏作”系列报道④
忠王府里的“苏作之魂”

 
  本报记者 张丫
  太平天国忠王府,是当年太平天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筑物,也是我国历史上遗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王府。忠王府虽属小巧玲珑的江南建筑风格,但却又不同于一般的苏式园林,尤其是府内精湛绝伦又低调奢华的家具陈设,典型的苏作精品,同时又多了一分“王家风范”。忠王府名贵仿古家具设计、制作方苏州市浩强红木工艺家具厂(以下简称“浩强家具”)董事长顾志浩,日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道出了这些精美仿古家具背后的故事。
  2006年,苏州的文化艺术史上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馆址就在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上。新馆建成开馆的同时,由浩强家具复原的忠王府陈设家具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忠王府红木仿古家具复原这个项目,我们一共复原了仿古家具248件(套),桌、凳、几、椅、屏风等等,几乎涵盖了所有家具。”顾志浩介绍说,从确定承接项目到设计、制作完工,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时间紧、要求高、难度大、任务重,全厂上下总动员,全力以赴扑在这个项目上。“苏作红木精品原本就是精作、细作,不能赶工,且还是仿古家具,又是放在博物馆这样的地方,一定要呈现出上乘之作,所以全厂就要投入更多人力,精雕细琢。而且忠王府的家具单项单款的多,制作工艺要求高,制作周期比较长,为了达到复古的效果,我对项目参与人员的要求近乎苛刻。”
  令人惊诧的是,浩强红木家具不仅是制作方,同时也是设计方,顾志浩和其父亲、有着“红木奇才”之称的顾海林,就是这次复原项目的设计师。“制作,考验的是苏作技艺;设计,才是最难的地方。”顾志浩回忆起十年前的“壮举”,仍然感到无比欣慰。之所以说忠王府的仿古家具难,原因在于王府主人的特殊身份。顾志浩说,忠王府不同于一般的苏式园林,明清时期的苏式园林大多为私家园林,主人或为官或退隐,都带着浓郁的文人气息,苏作家具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但忠王李秀成则不同,他是太平天国的将领,又获封忠王荣千岁,生活陈设在苏作家具的基础之上又多了一分“王家风范”,这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证家具陈设历来是要与使用者的身份相匹配,我们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又经过多番专家论证,最终才确定了设计方案。”顾志浩以忠王府进门屏风为例进一步介绍,“复原后的屏风颇为气派,其实当时只有一块石头,整个框架都是我们设计的。当时我们就想,这个屏风不能像一般园林里那样做成精巧雅致型的,还是要彰显主人的身份与地位。”复原后的屏风,既有苏作家具精致的细节雕刻,又不失恢宏气势。“复原之后,我们也多次去忠王府,很多游客都以为这个是古代家具。”两百多件(套)家具复原下来,也得到了博物馆方和国家文化部门的好评。
  圆满完成了忠王府家具复原项目,着实让顾志浩和他的制作团队自豪。这不是他们第一次承接仿古家具项目,早在1999年,他们就复原了周庄沈万三的沈厅和另一个景点张厅里的古典家具陈设。“沈厅复原了100多件(套),张厅有80多件(套),都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从周庄项目之后,杭州城隍阁、胡雪岩故居等也都慕名而来,先后委托浩强家具开展仿古复原项目。正因为有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在面对忠王府复原项目时才有底气和自信。”
  在苏作红木家具行业浸濡了28年的顾志浩,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传承苏作红木的衣钵,在仿古家具的道路上可谓走得稳、看得远。他说,2000年初,他们就派出技术员进入故宫家具仓库,从数千件家具中,精选了大案、琴桌、宝座、太师椅、花几、博古架、书架、绣凳等十八件不同款式的家具,进行探摸、勘察,做了大量拍照、拓片、绘图等基础工作,传承中国古典家具制作的精髓,取得“真经”。他们制作的苏作宫迁家具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顾志浩不仅是企业老总,还是苏州家具协会会长,对苏作红木家具的发展,尤其是仿古家具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仿古不是一味地仿制,仿古挖的是文化。苏作红木家具的发展创新始终离不开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吃透了文化之根,再开拓思维,创新求变,才是发展之路。刚刚从法国回来的他,看遍了欧洲的家具设计,他感叹地说,欧式简约家具灵感来源就是中国明代家具的理念,只是我们缺少推广,现在却又反过来学习西方,殊不知“老师”就在自己家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